我在现代留过学
    我在现代留过学 !
    集英殿内,太皇太后的声音,从帷幕中传出来。 
    “诸位髃臣,也都知道了吧?” 
    “官家虽然年幼,但其聪俊,老身翻遍古今史书,也找不到第二人!” 
    “如今,已能用韵书、说文解字甚至是字说,来查询文字的读法、解释……” 
    群臣纷纷持芴道贺:“陛下聪俊,自古无有!此社稷之幸,祖宗福佑也!” 
    两宫听着群臣的道贺,也很开心。 
    因为这个事情,在她们看来,确实是社稷之福,祖宗保佑的结果! 
    当然,也和她们悉心辅佐、拥护有关。 
    可是…… 
    太皇太后微微叹息一声:“官家在殿中看王安石《字说》……” 
    “诸位髃臣,都来议一议,该如何处置,才能让官家既不会误入歧途,也不会叫官家不悦?” 
    这正是两宫头疼的地方! 
    也是两宫不得不请这些信得过的大臣入宫商议的原因! 
    官家太聪明了! 
    聪明得叫人瞠目结舌! 
    所以,这个事情的处置,才变得如此敏感。 
    群臣互相看了看,三位元老都选择了闭紧了嘴巴不说话。 
    压力来到了群臣之中。 
    吕公著想了想,也低下头去,不敢趟这浑水。 
    因为,吕公著知道在这个事情上,他无论说什么,都不合适。 
    既不合适劝两宫——一本字说而已,多大的事情! 
    那样他会被旧党君子们指责的。 
    但更不适合对王安石大加鞭笞! 
    少主会长大的。 
    他长大后,有的是人愿意卖了他吕公著到少主面前讨好! 
    他的父亲吕夷简,当年就在仁庙面前,卖了好多天圣年间的大臣! 
    韩忠彦、曾孝宽、王存三人互相看了看。 
    韩忠彦出列持芴奏道:“臣忠彦,上禀两宫慈圣:……” 
    “字说一书,不过王介甫一家之言!” 
    “官家偶为用之,无伤大雅……” 
    “慈圣不必介怀!” 
    这是相州韩家现在的生存之道。 
    主打一个滑不留手,不粘锅。 
    当然了,韩忠彦的立场总体偏旧党,但若是天子一定向着新党,他也会跟。 
    帷幕中的两宫听着韩忠彦的话,互相看了看,不大相信。 
    毕竟,那可是王安石的书! 
    万一官家(六哥)被毒害了,如何是好? 
    太皇太后只能说道:“韩卿之言,虽然有道理,可老身和皇太后,却还是忧心……” 
    太皇太后可是知道,王安石的厉害的。 
    熙宁初年大行皇帝初遇王安石后,几乎日夜与之对谈。 
    然后就信了王安石的蛊惑,开始了变法! 
    现在官家虽然聪明,可他只是一个孩子。 
    而且是个孝顺的孩子! 
    若他知道,王安石是大行皇帝曾经最信任重视的宰相。 
    万一生出了想要了解王安石的心思。 
    好好的一个圣天子,就可能要被王安石的邪说害了? 
    想想大行皇帝信了王安石的邪说后做的那些事情…… 
    市易法、免行法、改革宗室制度…… 
    这位太皇太后就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户部尚书王存,于是出列拜道:“臣存启奏慈圣:以臣之见,不如从待制大臣之中,择一二中正之君子,日夜侍奉官家左右,随时等候官家垂询……” 
    “如此一来,官家就不必再去自己寻书来看了……” 
    两宫听着,感觉这倒是个办法! 
    可是…… 
    向太后只是想了想,就摇了摇头。 
    皇宫大内,怎么好让外臣夜宿? 
    太皇太后也在随后摇了摇头,否决了王存的建议——外臣入宫,在禁中服侍官家,且不说风言风语的事情,单单就是这个官家的教育权将全部被外廷大臣夺走,就让太皇太后不能接受! 
    于是,太皇太后道:“王卿之言虽有些道理,奈何祖制不许外臣夜宿禁中……” 
    “那便白日……”王存还想挣扎一下。 
    太皇太后坚定的摇头:“白日也不可……” 
    这次,理由也不给了。 
    王存只能悻悻的退下去继续思考解决办法。 
    曾孝宽正欲出列,就看到了右相韩绛持芴而出。 
    “启奏太皇太后、皇太后……老臣以为,此事不必如此慎重!” 
    “嗯?” 
    “奏知两宫慈圣,昔年王安石父子著《字说》,曾遣人送来与老臣……” 
    “老臣读后,曾回信王安石言:胡言乱语之说!” 
    两宫顿时来了兴趣。 
    “相公何以言此?” 
    “盖那字说之中,有许多解释,乃其父子刻意为之!” 
    “譬如,朝奉郎苏轼就曾公开言:王介甫著《字说》,以波者,水之皮也释义,若是‘滑’字,岂非水之骨乎?” 
    “天下士大夫闻之,皆以为荒缪!” 
    两宫听着,互相看了看,太皇太后问道:“果然如此吗?” 
    这个时候,一直不说话的文彦博说话了:“启奏娘娘,确实如此!” 
    张方平和孙固也都道:“娘娘,此事老臣等皆有耳闻!” 
    张方平更是说道:“年前,苏子瞻还曾与老臣提起过此事……据苏子瞻言,去岁其与王介甫在江宁相会,王介甫也亲口对其承认:波之一字,释义过缪!” 
    “可见,便是王安石也知《字说》错缪颇多!” 
    太皇太后于是问道:“除此之外,卿等可还知有那些《字说》缪误?” 
    这下子群臣就打开了话匣子了。 
    吐槽王安石的字说可是现在旧党大臣们的娱乐项目。 
    一下子,群臣便先后举出了几十个王安石字说的笑话。 
    两宫听着,也慢慢的乐了起来。 
    一本错缪百出的《字说》,官家那么聪明,一定会看出来。 
    即使官家看不出来,这不是有太母和母后吗? 
    于是,两宫命人记录群臣所言。 
    …… 
    宋用臣被冯景带着,到了赵煦面前。 
    “老臣拜见大家,恭祝大家圣躬万福!” 
    “朕万福!”赵煦说着,就让冯景带着人,撤开一段距离。 
    然后,才道:“昭宣,朕有个差遣,要委派昭宣去负责!” 
    “请大家吩咐!”宋用臣立刻来了精神,他在这大内写书写了两个多月了,胳膊都快写酸了! 
    他立刻拍着胸脯保证:“老臣定竭尽全力,不辱大家之命!” 
    赵煦笑了笑,与他吩咐道:“朕命沈括制作沙盘,以像天下州郡!” 
    “然而,沈括一人独力难支,且其负责的事情也有些杂!” 
    “昭宣便去专一制造军器局,为提点沙盘司,替沈卿分一分担子!” 
    “好叫他将精力放到更重要的事情上去!” 
    “老臣谨遵大家旨意!”宋用臣立刻拜道。 
    赵煦微微颔首。 
    宋用臣在土木工程和建筑学等方面的成就,比沈括只高不低! 
    此外,宋用臣主持过导洛清汴工程,对京畿地区的地理、地貌,也比沈括更清楚。 
    他去主持沙盘司,赵煦安心,两宫也放心! 
    毕竟,京畿和周围的地理地貌,在如今这个时代,多少有些敏感! 
    “另外……”赵煦坐下来,提起笔,开始在一张元书纸上写字:“昭宣出宫前,替朕去一趟学士院,将朕的这张纸条交翰林学士承旨邓润甫!” 
    赵煦提笔一气呵成,检查了一遍后,就将之拿去交到宋用臣手中,叮嘱他道:“不要叫人知道!” 
    “记得叮嘱邓学士,暂时不可张扬!” 
    “太母坤成节将至,母后寿诞也近在眼前,朕欲以此为两宫慈圣贺寿!” 
    “筹备未成之前,绝不能叫人知晓了!” 
    “唯!”宋用臣恭恭敬敬的接过赵煦亲笔的手书,再拜退殿。 
    赵煦看着宋用臣远去的背影,嘴角溢出些笑容来。 
    他又在趁着这个机会打窝了。 
    当然也不仅仅是打窝! 
    他还在给邓润甫铺路,毕竟,现在朝堂上,除了章惇在他心中是一百分外。 
    其他人大多数都不及格! 
    而邓润甫是少数在及格线甚至优秀线以上的大臣! 
    所以,赵煦才特意选了曾布去当馆伴使的时机,让邓润甫可以独享这个功劳! 
    今天先欠4500字~后天还!~ 
    注:王安石的字说,很多是为了服务他的意识形态和思想的。 
    譬如王安石解释讼,就是言之于公,体现出法治意识。 
    又如中心为忠,分贝为贫等等,在当时都被旧党嘲笑,但王安石的立意,却是从新党的思想意识形态出发,所以他根本不在乎旧党败犬的议论。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