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我在现代留过学 !
    沈括的表现,赵煦很满意。 
    赵煦拍拍手,一直在殿上侍立的冯景就躬着身子,到了他面前。 
    “去将活字,拿给沈提举看……” 
    “是……” 
    冯景躬着领命,将一枚石得一找来的活字,送到了那位躬立于殿中听命的大臣手中。 
    沈括接过那枚胶泥活字,拿在手心看了看。 
    他自然知道这是什么? 
    胶泥活字,乃是他年轻的时候,在淮南路见过的一种印刷书籍的办法。 
    沈括当时非常好奇,于是,便四处寻找、搜集相关活字。 
    在这个过程中,他知道,此物乃是一个叫毕晟的布衣工匠所发明的。 
    但,小官家又是从何处知晓此事,又是如何找到此物的? 
    以沈括所知,胶泥活字,在汴京并无多少人使用。 
    因为此物,印刷书籍时,难免出现种种问题,在便捷性上其实没有雕版好。 
    即使是他这个认为此物大有可为的人。 
    其实也对胶泥活字的前景并不看好。 
    所以,只是单纯的搜集了相关活字收藏了起来。 
    不然的话,他当年提举天文监、兵器监的时候,就会大力推广,将这个事情变成功劳,然后加官进爵了。 
    于是,他躬身问道:“臣愚钝,请陛下示下……” 
    “朕欲命卿,改此活字……”赵煦轻声说道:“尽去其弊,而用其利!” 
    “以此兴盛天下文脉,使学校遍及地方州县……使我大宋朝廷,可源源不断,得到天下文学之士!” 
    “亦乃父皇,嘱我之事也!” 
    沈括就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了一样,立刻呆立当场。 
    “是啊……我怎么就没有想过……将这活字,进行改进,使其变得和雕版一样清晰呢?” 
    只是这样一想,沈括就忍不住颤抖起来。 
    这是兴盛文脉的伟业! 
    此事若成,他沈存中,名垂千古,也是必然。 
    当即,沈括就立刻拍着胸膛保证:“陛下宏愿,真天下苍生之幸也!” 
    “臣誓死为陛下成此伟业!” 
    手中那枚平平无奇的活字,此时在沈括心中变成了金灿灿的前途。 
    作为一个官迷,沈括实在是太清楚,他要是做成了这个事情。 
    等待他的会是什么了? 
    那一本本不断印刷出来,行销天下的书籍,就会自动成为他沈存中的人望、声望。 
    三五年后,天下士大夫们,就会把他沈存中抬进三省两府! 
    “善!”赵煦点点头,道:“卿当竭尽全力,务必尽善尽美!” 
    “臣谨遵陛下旨意!” 
    沈括此刻,只恨不得立刻飞到专一制造军器局里,召集局中的一切能工巧匠,然后群策群力,开始改进这活字。 
    使其超越雕版之术,也使其推行天下,成就他沈存中的美名。 
    赵煦看着沈括的样子,也没有多说什么。 
    尽管他知道,铜活字就是现在技术条件下的最佳选择。 
    可,油墨呢?相关技术积累呢?人才和产业链呢? 
    这些东西,赵煦可没办法变出来。 
    只能是在实践中,只能是在不断改进和使用过程中,慢慢出现,慢慢发展起来。 
    所以,把事情吩咐下去,定下目标。 
    剩下的,就是沈括需要去考虑和头疼的事情。 
    “除了活字,朕还有事,需要沈卿为之……”赵煦等了一会,等到沈括的神色平静下来,他才继续说道。 
    “请陛下吩咐……”沈括躬身聆听。 
    在这短短的不到一刻钟的面对面交流中,沈括已经知道,殿上的少主虽然年幼。 
    但他真的很聪明。 
    谈吐清晰,说话有条有理,行为逻辑清清楚楚。 
    这就意味着,即使他才八岁。 
    但绝不能将之当成孩子看待。 
    否则,吃亏的一定是他沈括沈存中! 
    “朕念天下布衣,冬日苦寒难熬……”赵煦轻声说着:“于是欲兴吉贝之布……已令两位国亲,前往熙河,试种木棉……以此大庇天下苦寒之士,使老弱妇孺,无复冬日孤寒之苦!” 
    “陛下仁圣……”沈括立刻拜道:“臣为天下苍生幸也!” 
    吉贝布,沈括自然知道是什么? 
    他在随州的冬日,还曾盖过吉贝布制成的重衾呢! 
    确实很舒服也确实是冬日御寒的好东西。 
    就是贵! 
    一床重衾,至少要两匹吉贝布。 
    随州市面上,市价就差不多六七十贯了。 
    别说是布衣百姓了,士大夫消费也很吃力。 
    赵煦继续说着:“然而,如今却还有两个事情,需要做……” 
    “一是,木棉棉絮之中,有棉籽难取……” 
    “此卿当设法,解决之事!” 
    沈括立刻低头问道:“陛下,臣无木棉也不知其模样……” 
    “朕会命人在京畿之地,采购木棉,送与卿处……”赵煦说道:“日后也会命岭南有司,运送木棉,来汴京以供爱卿验证……” 
    “如此,臣无异议!”沈括听着,更加震撼于少主清晰的思路和逻辑。 
    居然是已经将事情都想清楚了! 
    于是,他甚至感觉到,在这位少主面前有些战战兢兢了。 
    赵煦对沈括继续说道:“这第二件事,就是织机……木棉不同于蚕丝,也不同于麻布,其棉絮短且轻……” 
    “欲织就而成,则必用良工巧匠,做织造之器……” 
    “且需得织造快速,便于使用……” 
    “如此,朕方能以吉贝之布,大庇天下苦寒!” 
    棉布最初,价格当然会高。 
    但随着时间推移,它的价格一定会打下来,最终打到和绢布齐平的水平。 
    也就是一匹吉贝布,市价2-3贯左右。 
    若能做到这一点,赵煦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钱!数不清的钱! 
    甚至,仅仅是这一条产业链,就可以创造远超王安石变法十几年来增加的国家收入。 
    沈括不知道这个但他知道,赵煦的重视。 
    所以认认真真的点头:“臣尽力而为!” 
    “不是尽力,而是要全力!”赵煦强调着:“要不惜代价,将此事做成!” 
    赵煦看着沈括,认真的、深情的说道:“朕虽在深宫,但只要一想到,天下百姓,还有人没有吃饱,妇孺和老幼,还在寒冬中发抖,不能入睡……” 
    “朕于福宁殿,就难以安寝!” 
    这是现代留学时代,让赵煦记忆最深刻的事情。 
    那些身家亿万,富可敌国的大富豪们,明明连自己的所得税都还在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的避税。 
    他们旗下的产业,更是千方百计的从别人口袋里掏钱。 
    但他们在公众面前,开口就是:我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或者,火星才是我的家园。 
    所以,人设很重要! 
    于是,赵煦对着沈括,拱手一礼:“故此,朕拜托爱卿!” 
    “当以天下福祉为己任!” 
    “务必将此事办好!办成!” 
    “卿所需之一切,皆可上禀于朕,但凡朕能做到的,无有不允!” 
    天子行礼,托付以天下福祉之事? 
    沈括立刻就跪下来:“臣当万死,以助陛下成此伟业!” 
    且不谈吉贝布,能不能大庇天下苦寒。 
    沈括现在只知道,这个事情,他必须用尽自己的一切才智和手腕,绝不可让天子失望! 
    “爱卿请起!”赵煦拍拍手。 
    殿中的宋用臣,就上前扶起了沈括。 
    赵煦再次拍手。 
    殿中一侧,早就得了赵煦嘱咐的燕丞就已经领着御龙直们,列队从殿中的壁柱走到了殿中四面的墙壁前,和在外面看守的御龙直,隔墙而立。 
    这样,哪怕是有人不要命了,也不可能溜进来。 
    宋用臣、石得一,也各自向外退出了十步之外。 
    沈括见着这样的情景,心脏砰砰砰的跳动起来。 
    他大概猜到,接下来的事情,或许才是小官家亲自召见他来到这里,君前独对的缘故! 
    他屏住呼吸,注视着小官家从御阶上,慢慢走下来。 
    走到离他大概三步左右的地方,小官家就坐在御阶上,隔着御前的御栏,和他的眼睛对视起来。 
    “卿知道火器吗?”小官家问着。 
    沈括低着头,回答:“元丰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大行皇帝皆曾赐火箭、火珠于臣御敌……” 
    “善!”小官家将手压了压,示意沈括声音要轻一点。 
    “卿以为火器如何?” 
    “臣愚钝,以为火器,或大有可为!” 
    小官家笑起来依然轻声的说道:“朕也是这么觉得的!朕的父皇也是这样觉得的!” 
    “所以,才有了专一制造军器局!” 
    “两千能工巧匠,数千雇工……日夜辛勤,皆为火器奔走!” 
    “然而……”赵煦说道:“自唐以来,火器之利却停滞不前,其威力不如弩箭,更不如投石器……” 
    “大抵只能用于惊扰、惊吓……或是用防敌瓮城掘地……” 
    沈括听着也是点点头。 
    “朕和父皇,都认为,火器绝不止于此!” 
    “火器之利,当足可逆转乾坤,足可改变攻守之势!” 
    “如今其器不利,或许是匠人不得其旨,或许是火药配方有所弊端……” 
    “父皇言:沈卿天纵奇才,昔在军器监,曾上善事三十一条,大益军国之事,其后更立神臂弓司,岁造神臂弓一万……” 
    “朕虽年少,犹向往已久!” 
    “以为沈卿必朕股肱臂膀之臣!” 
    沈括是士大夫! 
    他的大科学家头衔是后人加给他的。 
    他既然是士大夫,那么士大夫该有的毛病和问题,一个也不会少,甚至可能有些还会比其他人强! 
    所以,赵煦当然不能直接跟他说——我就是看重了你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才干才重要你。 
    沈括听了,血压直接就会升高! 
    但换个说法就不一样了。 
    你是军国人才,股肱大臣,朕很看重伱啊! 
    三省两府,必有爱卿一席之地。 
    这个饼一画,沈括就不会抗拒了。 
    如此一来,再加上前面的铺垫。 
    活字改进和大庇天下苦寒的吉贝布。 
    沈括大概就不会拒绝,赵煦让他去做火药配方改进的事情了。 
    果然,赵煦说完,沈括的眼中就泛起了泪珠。 
    “陛下被遇微臣,大行皇帝信爱……”他俯身君前:“臣百死难报!” 
    “当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善!”赵煦满意的颔首,然后和沈括道:“火药、火器之事,就拜托爱卿了……” 
    “朕记得父皇说过……” 
    “火药之事,硝石为君,余者尽为其臣……” 
    “卿切记切记!” 
    跟活字一样,赵煦当然可以直接告诉沈括,正确的配方就是硝石、硫磺、木炭。 
    甚至赵煦还可以告诉他,这其实这就是个化学反应过程。 
    硫磺和木炭,都是为了给硝石燃烧提供足够氧气的。 
    但这样一来,相关工艺和产业链怎么办? 
    而且,赵煦要的可不是单纯的黑火药。 
    而是具备了实战能力,直接可以拿来当做发射药使用的火药。 
    如此一来,就必然需要火药颗粒化。 
    这其中就又涉及大量工艺和技术。 
    所以,放手让沈括去实验,让工匠们轮流验证,在一次次失败中寻找正确的道路。 
    在一次次配比中,得到相关经验。 
    才是王道! 
    从无到有,培养和建设起一支火药产业人才队伍,才是赵煦真正想要的东西。 
    当然了,这样一来,过程就可能充满了挫折和失败,也需要大量时间来验证和改进。 
    但现在赵煦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用时间沉淀技术,也用时间来筑成火药技术的护城河。 
    然后慢慢的,把其他相关产业技术,一起提升。 
    这样一来,汉代一汉打五胡的局面,就可以重现。 
    …… 
    目送着沈括,缓缓的恭敬的退出殿堂。 
    赵煦对着石得一轻轻招手。 
    后者来到他面前,蹲下来。 
    “大家……”石得一看着赵煦。 
    “派些人,日夜保护沈存中,不可令其有失!”赵煦说道。 
    “臣谨遵旨意!” 
    “另外……”赵煦对石得一道:“今天崇政殿上,朕和沈括谈及活字之事……” 
    “宜当令朝野知之!” 
    石得一楞了一下,然后拜道:“臣晓得了!” 
    奉旨泄密,他过去做类似的事情不知道做了多少次了。 
    赵煦点点头,就站起身来,对冯景招了招手,吩咐道:“此间事了,摆驾坤宁殿,朕要去和母后说一说……” 
    活字印刷,既是赵煦实际的需要,也是一枚给朝臣和两宫看的烟雾弹。 
    省的他们去猜!去想!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