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
材料帝国 !
青锋农机厂,铸造车间。
高频感应炉前,一套本厂自制的半自动焊接夹具正在操作工的操纵下来回地挥舞着长臂。每一次机械臂的舞动,都有一件完成了堆焊作业的刀片从感应炉中被夹出来,投放到旁边的成品车上。彭金根、刘建平、魏家立等几名热处理工忙得汗流浃背,但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宁厂长,这批刀片卖出去以后,能给我们把医药费报了吧?”彭金根一边操作着夹具,一边对在旁边观看的宁中英问道。
宁中英摆摆手,说道:“这事先不急,厂里的生产恢复正常之后,该报销的医药费一分钱也少不了你们的。这次卖刀片的钱收回来之后,要先补充一下厂里的流动资金,要不下一阶段的生产就没有原材料了。”
“我理解,我理解,乡下种田也要留种谷嘛,我们那边,说谁吃种谷,就是骂人败家子的意思呢。”彭金根赶紧响应着宁中英的话,以示自己并不反对宁中英的决策。
项纪勇在一旁插话道:“大家再忍耐一下,对了,宁厂长已经决定了,这笔货款收回来之后,会给大家把今年的双过半奖金补发了,一个人有20块钱呢。”
“真的!”旁边的几个工人都惊喜地小声喊了起来,这可是一个比报销医药费更好的消息呢。
所谓“双过半”,是企业里的一个俗称,意思是“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所谓双过半奖金,其实就是单位上的半年奖,这是职工们在工资之外能够拿到的额外收入。
由于效益不佳,青锋厂已经有两年没有给职工发双过半奖了,今年的时间已经过了一半,大家都以为双过半奖再次泡了汤,谁知道宁中英一上台,居然把这事又提了起来,答应给大家补发这笔奖金。
与报销医药费相比,工人们当然更愿意拿到奖金。从道理上说,医药费是企业欠工人的债务,什么时候都赖不掉的。而奖金则是拿到手才算,错过了就没有了。20块钱的奖金不算是高额,但对于很长时间没有见过奖金是啥样的职工们来说,这就是一个好兆头,说明那个红红火火的青锋厂又要重现了。
“大家好好干,保证质量。只要咱们的产品质量有保障,销售势头好,以后发奖金的机会还多着呢。”宁中英笑呵呵地补充着项纪勇的承诺。
“太好了,我们就知道,有宁厂长坐阵,咱们青锋厂就大有希望!”众工人全都喜滋滋地恭维着宁中英。
几天来一直跟在宁中英屁股后面的秦海对于这样的场景已经习惯了,他在心里暗暗感慨,宁中英的气场实在是太足了,走到什么地方去都能够震倒一片。中层干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敢炸刺。在车间里,宁中英随便对哪个工人笑一笑,都能换来对方的满面春风,那种尊重之意完全是由衷而发的。
“走吧,咱们去其他地方看看。”宁中英向几个工人点了点头,然后带着项纪勇、秦海转身离去。
一行人走出铸造车间,来到一处树荫下站定。宁中英从兜里掏出烟盒,取出两支烟,一支递给项纪勇,另一支叼到了自己的嘴上。项纪勇接过烟,并不急于叼上,而是拿出打火机,先给宁中英点上了烟,然后礼节性地看了看秦海,问道:“小秦不抽烟吗?”
“他不抽。”宁中英替秦海作出了回答,然后又点评道:“不抽烟也好,现在广播里不天天都在说抽烟的危害吗?”
“嗯嗯,我老婆也老劝我戒烟,抽了一辈子,哪戒得了呢。”项纪勇附和着宁中英的话,同时给自己点着了烟。
两杆老烟枪站在树下吞云吐雾了一小会,宁中英转头对秦海说道:“小秦,跟我当了几天联络员,有什么感受啊?”
秦海揉了揉手腕子,说道:“记了两本子的材料,别的收获没有,手腕子粗了一圈。”
原来,这几天宁中英一直都在各科室和各车间转悠,几乎和每个干部、工人都聊过天。对于有些人,宁中英问得非常仔细,从对方所做的工作内容,到对方对青锋厂目前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发展思路,事无巨细,全都要涉及到。
秦海作为宁中英的联络员,在宁中英做这些调研的时候,始终跟在他的身边,替宁中英做着记录。100页一本的笔记本,他整整用掉了两本,粗略算下来,写了有一两万字了。每到记笔记记得手抽筋的时候,秦海就格外怀念前世所用的笔记本电脑,如果有那么一个神器,记东西就方便多了。
听到秦海的抱怨,宁中英呵呵笑道:“让你记东西,是为了锻炼你。你不了解青锋厂的情况,怎么能够当好我的联络员呢?”
“宁厂长,我有一事不明,一直想问问您。”秦海说道。
“你问吧。”宁中英道。
“啥叫联络员啊?”秦海道。
宁中英不假思索地答道:“联络员嘛,就是替我传话跑腿的人,我不在场的时候,你说话就可以代表我。这样说吧,如果我不在这里,你叫项厂长往东,他不敢往西。”
项纪勇现在已经被提拔为副厂长,但在宁中英面前,还是属于被调侃的对象。秦海看了看项纪勇,笑道:“宁厂长这是给我拉仇恨呢,我一个小屁工人,哪敢让项厂长往东往西啊。”
项纪勇正色道:“小秦,你这样想就错了。柴市长和宁厂长都是非常看好你的,有意培养你当宁厂长的接班人,你可别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接班人……”秦海做出一副牙痛的样子,说道:“两位厂长,你们别拿我开心了。宁厂长要选接班人,肯定也轮不到我,我才来厂里几天?县里让项厂长当副厂长,这不摆明了是当接班人的意思吗?”
项纪勇道:“我有多少斤两,我自己知道。当个生产副厂长,我可能合格,但要当正厂长,我的能力有限,而且未来也没有发展余地了。这一点,宁厂长早就说过我,我心服口服,绝无虚言。”
“术业有专攻,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当厂长的。”宁中英道,“像韦宝林,当个办公室主任很称职,但当厂长就完蛋了,不但毁了一个厂,而且还毁了他自己。老项也是如此,管生产他内行,但要涉及到经营、人事这些事情,他不灵。”
“我更不灵了……”秦海小声地嘀咕道。
“这事先不急,你现在的任务,就是给我当好助手。”宁中英道,他不愿意再多谈这个话题,因为过早地讨论这样的问题,有可能会让秦海感到自我膨胀。他把话题引回到开头,对秦海问道:“小秦,你记录了这么多东西,有什么心得体会没有?”
秦海知道这是宁中英在考校自己,于是沉了沉,答道:“有一点粗浅的体会。”
“说说看。”宁中英道。
秦海道:“首先,我觉得咱们青锋厂很有希望。一来,是因为青锋厂的设备条件不错,工人素质很高,能够承担一些复杂的业务。二来,大多数职工对青锋厂很有感情,有一种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临危之时,士气是最重要的,而青锋厂的士气犹存,因此大有希望。”
“你看呢?”宁中英转头向项纪勇问道。
项纪勇佩服地点点头,道:“我觉得小秦总结得很好,有些话我也想到了,就是不如小秦说得那样好。”
“嗯,小秦肚子里还是有点墨水的。”宁中英道,“小秦,接着说。你刚说了首先,是不是还有其次呢?”
秦海点头道:“是的,其次,我感觉青锋厂危机四伏,必须另辟蹊径,否则前景堪忧。”
宁中英深吸了一口烟,又缓缓地把烟吐出来,吐得周围云雾缭绕。待烟雾略微散去几分,他才说道:“你说得这样耸人听闻,有什么根据吗?”
秦海道:“根据从供销科、仓库和车间一线得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我发现,我们厂的产品的确存在结构老化的问题,不能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需要。要让青锋厂走出困境,必须找到新产品,或者说,必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
“你这个说法,不是跟韦宝林一个腔调吗?”项纪勇有些恼火地指责道。
秦海笑道:“其实我挺同情韦宝林的,他的想法并没有什么错误,错的只是眼高手低,很多想法能够提出来,却无法实现,所以才最终成了笑柄。就比较旋耕刀片这件事,这个产品本身没什么问题,但他解决不了产品质量的问题,才导致了刀片的滞销。当然,他不积极从技术上去想办法,遇难则退,最后落到这样一个下场,也是源于他的性格缺陷了。”
“看不出来,你还挺替韦宝林说话的。”宁中英笑道,“韦宝林应当把你带去当办公室主任才对,带个翟建国去,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