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小说网 > 三国如烟 > 第四章 求贤若渴

第四章 求贤若渴

三国如烟
三国如烟 !

    江东,建业城。
    “咻”
    长箭掠空,应声中靶。
    孙策看着放下弓箭的弟弟,点头赞许。
    “伯符!伯符!”
    周瑜的声音今日听起来倒有些欢快。
    只要不是来兴师问罪的就好。孙策暗松一口气,放弃了在孙权展示下哥哥威严的机会,将长弓交给身后的家丁,转过头道:“公瑾,今天可有什么喜事?”
    话音刚落,孙策的眼睛不由落在了周瑜身后进来的年轻书生身上。
    年轻男子一身的书卷气,举止温文尔雅,不温不火的跟在周瑜身后,见孙策看了过来,微微作恭行了一礼。
    厚德载物。孙策心中不由浮现出这样的词。
    “伯符”周瑜兴奋的让开,将年轻男子推到了前面。
    “这是东城鲁肃,鲁子敬。子敬学究天人,才华胜我十倍。有他在,江东政务就有着落了。”
    周瑜看着一旁拿着弓箭的孙权,知道孙策又放着政务不管,跑来习武。
    当着孙权的面,又不好埋怨孙策,加上子敬今日来投奔,暂且饶过你一次。
    周瑜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不过,你别看子敬这个书生样就被他骗了,他是出了名的豪爽,一手骑射更是了得,单以箭术来说,你未必比得过他。”
    鲁肃白了周瑜一眼,接话道:“周郎言过了,鲁肃治理地方尚可,哪里比得上周郎这等治国之才。”
    孙策有一点却是极好的,他尊重每一个人,从来不觉自己高人一等。这点和礼贤下士又有些不同,因为孙策根本不跟你讲礼法。
    只见孙策大喜过望地拉着鲁肃的手就往屋里走。
    “公瑾可是很少这么称赞别人啊。先生愿意来帮我,那是我的幸运!”
    “我现在真是知道为什么各诸侯都求贤若渴了。这一个月下来,忙得我是焦头烂额,恨不得把那些文案撕成两半。”
    鲁肃对孙策这般自来熟般有些一懵,但闻言不由嘿然一笑。
    “这是因为主公进兵神速,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就打下了大片地盘。”
    “相信有识之士日后必然争相投奔。”
    说话间,孙策便引众人进了内厅坐下,府中家丁连忙上前端上茶水、点心。
    坐下喝了一口茶,孙策便打开了话匣子:“子敬,我也不瞒你,那些原来治理地方政务的官员已经走了大半,现在的江东几乎是一个空壳。”
    汉朝采用的是察举征辟制。
    由县城推荐孝廉,由郡城推荐秀才,经中央或者地方官员考察后征用。
    在汉朝初期,这项制度确实为朝廷举荐了许多出身平寒的人才。但随着朝廷的腐化,这项选官制度已经被世家牢牢把控住了。
    就比如说,季书刚穿越来那会儿救下他的小村子里的陈老。
    陈老就是县城举荐的孝廉,可是他没家世的背景,也没钱去打关系,便只能回村里种地了。
    而替代他位置的人,或许是个连字都不识得一个的纨绔子弟。
    “许多世家认为我名不正,言不顺。”
    孙策气恼不已,他父亲孙坚是背负逆贼的罪民而死的,这自然让那些表面上自诩高洁的世家们极不认同。
    其实江东诸侯敢自立,也同样反映了世家们的态度。
    但孙策可不打算学董卓那样用强权威胁世家,不然他的名声可就臭了。
    顿了顿,等鲁肃消化下信息,孙策继续说道:“这些人,有些是只会欺压乡里的欺软怕硬之辈,走了倒也好,省了我事。”
    “有些是世家子弟倒确实有些才干。”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说的便是这般了。
    “剩下的只有些寒门士子,这些人都是好不容易才步入官场的,自然不敢学世家子弟那般随意。”孙策叹了口气,接着道。
    “不过还真别说,这些寒门士子有不少干实事,不少有才干的,比许多世家子弟的整体质量可要高不少。”
    “江东政务一直受世家的影响,现在这些世家都在等着我向他们低头。”
    “但这些世家,盘根错节,反复无常。世家子弟大都只重家族利益,真要我重用这些人,我不放心。我可不想像刘表一样,处处受世家掣肘。”
    世家一面对我不客气,一面又等着我去讨好他们,给他们更大的权柄和利益。
    想的美!
    “现在我更倾向于重用寒门士子。”
    “不过现在问题有2个。其一,我人脉少,不知如何考察一批真正有才学的寒门士子。”
    “其二,缺口太大,只靠寒门士子恐怕不行。我相信江东世家也不会全是一些藏污纳垢的地方,如何区别他们,获得一些世家的支持又让我烦恼。”
    “形势急迫,现在江东内政极乱。不怕子敬你笑话,甚至临阵叛向我的人我都全用上了,我真到了无官可用的窘境了。再不想办法解决,江东就成一团乱麻了。”
    “这江东5郡看似已经在我手中,其实,我还没有真正站稳脚跟。不知道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鲁肃沉默了下来,喝着茶沉思起来。不当家,不知油盐贵,这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孙策也不催促,静静等待。
    过了一会,鲁肃抬起头,说道:“主公,那咱们出榜会试,凡是对自己的才学有自信,皆可参与,从中大量提拔寒门士子。”
    会试,是由中央官员或者地方官员出题,考察孝廉和秀才的才学,以便安排具体职务的小考,并不正式,到现在已经基本不用了,都由官员一言而定。
    鲁肃建议孙策以此法考察所有士子,安排职务,这简直是在颠覆察举征辟制。
    这是虎口夺食啊!
    这项权利早被世家视作了囊中之物,在他们看来,剩下的不过是和实际统治者讨价还价罢了,真按鲁肃说的这般做,孙策可就完全站在了世家的对立面。
    周瑜忍不住道:“子敬,你的意思是,割舍世家,重用寒门士子,建立一个完全属于我们的、政令通畅的体系么?”
    鲁肃摇摇头,说道:“公瑾,兵法我是拍马也不及你。但是,你没有我了解那些世家。”
    鲁肃看向孙策,接着道:“何为‘世家’?”
    “经久不衰、世代昌盛的士族豪门方可称为‘世家’。”
    “那些世家能传承下来,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从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没错,他们有他们的骄傲,甚至可以不把主公这个实际统治者放在眼里,因为他们确实有这个资本。主公可以把世家当做一个恃才傲物的才子。”
    “而寒门士子则是些世家瞧不上眼的,或者家道中落攀不上世家高枝的人。他们只能依靠主公,对他们来说,你是对他们有知遇之恩的主君,这些才是最忠诚于你的力量。”
    “诚然,这样威胁到世家的地位,会得罪很多人,他们会和我们为难。我们或许会赢,或许会输。”
    “输了,大不了就是向世家妥协,又回到了原点罢了。”
    “但,万一,是我们赢了呢?”
    “那么,恃才傲物的才子们,就会放下他们的骄傲。”
    见孙策和周瑜认真在听,鲁肃轻笑道:“那些世家们,不到绝境绝不会做出孤注一掷的举动。只要我们拉拢一些世家,重用一些有才干的世家子弟,世家们肯定会分化,一些人肯定会服软。”
    “有一就有二,最后,大部分世家都会臣服于主公,到时主公就该发愁是重用哪个寒门子弟好,还是重用哪个世家子弟好了。”
    孙策拍案大笑:“妙啊,子敬,难怪公瑾这么盛赞你。听你一说,如拨云见月,这江东内政顷刻间就明朗了。过几日,我便派人出榜,准备会试。至于分化世家嘛,子敬你可认识什么世家才俊,给我推荐几个,我明日就去一一拜访。”
    鲁肃无奈道:“主公,你这可难为我了,我刚从寿春迁来,哪里认识几个人。你这个江东本地人反倒问起我来了。”
    孙策哈哈一笑,一点也不难为情的坦白道:“我读书少,都是喜欢舞枪弄剑,骑马打猎,江东才俊我一个不知。”
    鲁肃刚来时,其实有些紧张,现在却不觉有些轻松下来,看着周瑜,会心一笑。
    周瑜不由撇过脸去,一副我不认识他的样子。
    “兄长······”一个犹豫的声音响起。
    三人看了过去,说话的正是孙策的亲生弟弟孙权。
    悠悠数年就这么过去了,当年常跟在孙策身后的幼弟已经成了17岁的翩翩少年。
    孙权只是略微犹豫了一下就继续说了下去:“不如去请教下刘繇,他做了建业太守多年,和建业的世家肯定熟识,世家才俊他不可能不知道。”
    孙权的手有些粗,可以看出经常习武,身上也有一股淡淡的书卷气,他虽然长的不算俊美,但细看之下,自然有一股威仪。
    孙氏两代,个个人杰啊,孙权不甚出名,或许只是一直被兄长的光辉盖了过去,鲁肃暗自想道。
    一语惊醒梦中人,孙策一拍脑门,离座而起:“对啊,我怎么把刘叔给忘了。”
上一章 第四章 求贤若渴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