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小说网 > 铁十字 > 第一百七十四章 1944:捷与闪电(45)

第一百七十四章 1944:捷与闪电(45)

铁十字
铁十字 !

    现在日本陆军是标准的万国造武器配备,德国的Fw-190、Bf-109、Ta-152、Do-412装备了一大堆,唯独Bf-319陆军认为是海军飞机而兴趣不大,几乎没装备;意大利的G.55、MC.205也有一些;英国的喷火甚至美国的P-39\P-40\P-51都有(很多系英国转交),相比之下,本国的三式战、四式战、五式战居然都成了非主流。本来日本对五式战寄予厚望,但有Ta-152后,五式战连量产的机会也没有,直接就被迫下马了。
    在德国“点拨”下,日本还从英国弄到了不少蚊式、惠灵顿、英俊战士轰炸机,使用后果然好,于是这些也成了标配,然后国内轰炸机又一大批停产。
    面对川崎、三菱、中岛等公司的质问,现在陆海军腔调一致——你们的飞机不行!性能差、价格贵,维修保养还贼麻烦,军队是要打仗的,莫非有好的、便宜的武器不用转用差的、贵的?你们置帝国军队于何地?你们赶紧生产新飞机,生产不出就仿,仿的话必须注意质量,特别是发动机麻烦仿得好一点!这真是要了财阀们的老命!
    要知道现在不仅是飞机,坦克、火炮、装甲车辆都在大规模进口,甚至连机枪、突击步枪都打算进口,几大财团的当家人各个唉声叹气,总算海军还下了一大批造船单子,大家抢着做生意,不然连扩大生产都成问题。
    当然也有聪明人看到了机会,现在军方把大量的实物和图纸都拿出来供各厂商研究,有些甚至是无偿的,这就为中小企业弯道超车提供了方便,整机生产不了我生产配件总可以吧?不少公司现在专门开始造配件——以前几个大公司造装备是所有零件全自产、不通用,恨不得别人赚不到一分钱,他们根本没有插手的机会,现在被进口产品一冲击,零配件标准公开化了,给了中小企业切入其中的机会,无形中反倒是把分工和通用体系给培养起来。
    其实大本营高层对目前这局面也很恼火,在装备上仰仗于欧洲就意味着日本将来说话不硬气,而且会疏远与财阀们的关系,在经济上也很难维持,但堀悌吉有自己的理解——因为装备不好打输了更不硬气,再说见识过虎式坦克的威风你难道再让部队回过头去用豆战车?下面是会造反的!再来“天诛国贼”怎么办?
    在军队造反与财阀关系上,高层明智地选择了安抚军队,财阀不听话还可以用军队去对付,军队要不听话怎么压得下去?只希望财阀们脑子清醒一点,赶紧把生产搞好,大家你好我好才是硬道理!
    具体到喷火这款机型,日本其实在太平洋战争前就很感兴趣,曾提出过购买申请,无非英国当时专注对抗德国同时对日本抱有戒心而不肯出口罢了。
    印度战事中,皇家空军对喷火的使用和战场表现也让日方深感敬佩,再加上飞行员们的描述,使得陆军一心念念要把喷火搞到手。至于英国另一款主力机型飓风,日本就不太瞧得上眼,在目睹其在印度战事中的实际表现后更是如此,认为和本国已准备淘汰的一式战斗机水平差不多,别说对上Fw-190、Bf-109打不过,就是日本自己的三式战斗机也能轻松碾压之。
    所以当初对英谈判时日本就咬定飓风一架都不要,英国人最后没办法,只好乖乖把喷火拿出来,总算对美帝还有点恻隐之心,没把最新锐的喷火14、21交给日本,不过德国这里可瞒不住,不但格里芬发动机连实物带图纸都搬回了德国,喷火21图纸德国同样笑纳了,准备借鉴后尝试改良Ta-152。
    日本拿到手的是装备梅林发动机的喷火9和一些海火——反正航母都交出去了,海火留着也没用,而梅林发动机是谈好整套技术资料交给日本,一起交也不心疼。
    只是现在日本海军眼界高了,对短腿且实力一般的海火看不上,一股脑儿全塞给了陆军——你们不是要喷火么,都给你们!于在日本陆军成了喷火最大的海外用户,数量与Bf-109不相上下,比加拿大、澳新等一干自治领加起来还多。
    喷火9算比较早期的机型,但在日本看来实力可不弱,与Bf-109各有千秋,很多时候还强于Bf-109(因为后者历史上很多后续改型根本就没出现),更让日本看重的是,虽然喷火与Bf-109都是小短腿,但喷火体积大、机身冗余多,这毛病是能治的,Bf-109那是真治不好。便胡乱按了国产化的名头准备山寨,Ta-152当然也在山寨之列。
    陆军对机炮也认真进行了测试,认为德国转膛炮MG213毫无疑问名列第一,但这玩意日本根本仿不出来,MG151和西斯潘诺算是各有千秋,只是MG151使用的薄壳弹也不好仿,反倒西斯潘诺使用的弹药对日本来说难度更低,干脆心一横,连西斯潘诺也准备仿;至于美军12.7mm传家宝,日本其实也蛮喜欢,认为比本国产品强很多,也强于德国同类产品,不过囊中羞涩的陆军用不起这么贵的产品——枪不贵,但那个弹药消耗量可真是要命。
    财大气粗的海军不介意这个,在陆战旅团中配备了一批勃朗宁重机枪,还把很多安置在装甲车上,甚至安装在吉普车上——陆军喜欢在三轮摩托上架机枪,海军喜欢在吉普车上架机枪,弹药充足就敞开用,大不了届时再去美国那里“就地取材”,但从这两年联合舰队的缴获情况看,供应区区几个陆战旅团使用一时半会根本不用发愁。
    当然,如果英国愿意便宜出售,日本也不介意买一点飓风,一部分可以拿来充当高级教练机,一部分还可以转手卖给中国方面赚个差价,现在国共对技术装备需求很迫切,日本置换下来的二流装备基本都卖给了双方(少部分处理给了暹罗),最后英方留了一部分给巴基斯坦国防军外,其余真决定全部拿来对外处理,换取大不列颠本土急需的农产品和其他生活资料。
    想法是好的,结果满世界兜售都没几个国家要,欧洲各国不必说,眼瞅着大英帝国被人打得落花流水,宁可买德国货也不买英国货,再说只要稍微懂行一点就知道Bf-109比飓风强得多,南美各国、中东土豪也看不上飓风这种过时货,再便宜也不要,最后没办法只能廉价处理给日本,双方谈妥先处理800架,日本用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如橡胶)冲抵。
    首批200架实物刚拿到,日本就将其中100架卖给了重庆方面,40架卖给了延安,自己留了60架当教练机,另外又把100多架过时的一式战斗机处理给了鲍斯的印度国民政府和暹罗当局。
    向中国卖了装备自然还得连带卖点油,不然这些东西都跑不起来。从长远利益考虑,为更好地搞活出口事业,头脑灵活、生意手段高明的中国派遣军当局不满足于做武器二道贩子,开始做起工业化大生意:
    他们从国内、苏联搜罗了一堆中小炼油装置,在上海开办炼化厂,利用从中东(主要是伊朗)进口的原油开始生产,虽说技术水平差、产量低,炼出来的汽柴油标号都偏低,但再低也是货真价实的汽柴油,一部分用于满足派遣军自身需求,一部分向国党出售,规模不大,也就是3-5万吨的销量,解了重庆当局燃眉之急,至于延安反正有玉门油田和苏联提供的炼化厂帮助,对这方面需求反而不大。
    本来派遣军对于将武汉和其他地方“卖”给重庆方面是很不满意的,但现在觉得这么搞也不错,打仗不就是为了从中国捞钱?现在中国办工业,一不要关税、二不要地税,赚多少钱都是自己的,产品供不应求,连个像样竞争者都没有,简直是躺着发财。既然做生意就能赚到钱,那为什么还要和中国人打生打死,脑子坏了么?
    关东军虽不满意中国派遣军出口油料,但经不住中国派遣军挖苦——你们拿着苏联的油、北桦太的油小日子过得滋润,还把持着中俄贸易通道,我们连从中东进口原油转手加工赚点钱都不行?不让我出口也行,把你们从北桦太拿到的油分我一部分!关东军也只能无语。
    炼化厂能办,化工厂、钢铁厂、机械厂能不能办呢?当然也可以,于是江浙一带特别是几个沿江、沿海城市又开始工业化输出进程,并以日本特有的严肃劲和精细劲搞了沿海工业区规划,弄“三通一平”、“招商引资”,建设特别工业贸易区实现军事化管理,正好德、意、法三国也有过剩、过时工业想要输出,便谈妥了一揽子协定,欧洲三国与日本合作搞对华工业输出,欧洲以工业设备、技术出资,但接受日本统一管理——否则日本不肯放欧洲各国进来。
    为更好协调这些关系,德意两国才在上海设置办事处,甚至为有效维护自身利益,连盖世太保也派到了上海,于是上海十里洋场的气氛又开始恢复。
上一章 第一百七十四章 1944:捷与闪电(45)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