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小说网 >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 > 【045】叔父口才

【045】叔父口才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
三国中的仙与大王 !

    一箭杀敌,摧枯拉朽!
    眼见此情此景,那并州骑中为首者,下意识握紧双拳。只抹了一眼奔流不息的渚水与跳河寻人的[琅琊众],他便转而低头望向双臂。
    双臂之上,有两道升腾、摇曳的二尺[异能之火]。遐思小半刻,骑士挥手散去异火,心中有了计较。
    百丈之远、凝虚作箭,败敌如唾掌而决。
    莫说麾下号称“箭无虚发”的曹性,即便是自比“箭戟无双”的他,也不得不叹息一声——[仙家箭术]果非凡夫俗子可比。
    可笑他吕奉先自恃修行[异火]甚速,自诩拔群超凡。然与这[仙术]一比较,却实在不值一提了。
    有传言说,这黄汉升原本只是南阳宛县的一名普通曲长,平日里因“幼子垂病”而四处奔波求医。家境由此败落,其人亦面多老色。任谁也没想到,命运多舛的他,竟于这不惑之年得了仙缘。
    普通一老卒得赐[仙法]就有如此之威,若他吕布得之,又将如何?
    若有机会,吕某人定要往那白虎山一行。
    吕布胡乱想着,一旁的荀攸也是思绪万千。燕大王曾言,他、陈琳以及远在洛阳的何大将军,都是[生具灵根者]。只要得[仙宝]点化,就可踏入仙途。不仅免去“强塑之法”的耗时费力,更可直接拥有强大的“天赋神通”。
    掌霏霏雨雪、浴烈火雷霆,陆跨象狮虎狼、腾空踏鹤乘龙,挥手间活人白骨、一刹那返老还童。
    只此一想,便令人心驰神往、无限憧憬。
    荀攸二十又七,若论及经学、文章,他早已是海内名士。若比起官道仕途,他任黄门侍郎一职,凡政之弛张、事之与夺,皆可参议。
    这等身家,换作是旧秦、前汉,怎都是个鹏徙南冥、锦绣前程。但眼下却是不同了。
    时至今日,别说拿[黄门侍郎]与[仙门真传]做比较,就是与[内门弟子]放在一起,但凡有些见识的人,也都会把[黄门侍郎]抛之脑后,而一头扎进那[仙门]里。
    荀攸的心里,也如此掂量。
    若不是顾及荀家家主的安排、若不为报效何进的礼遇之情,他早就罢官离职,踏进那[白虎山]上、[仙弈亭]中。
    不单单荀攸,[辅政阁]的陈琳、袁家的袁遗袁谭、汉军中的孙坚等人,莫不如是。
    而且,近处如渚水畔,远处如天下世家、郡县寒门,也都如此想。
    区别只在于,有的人,如荀攸这种,有底气参与[仙弈亭]中的“仙人棋局”,却囿于凡尘俗事、人情樊篱,一时半会去不得。
    而有的人,像何大将军,文不成、武不就的。“大比”打不过、“棋路”走不通,“父老五选会”又没那个水磨功夫。当然何大将军也有些舍不得风光仕途,与“国舅爷”的身份。
    不过,何大将军也算不傻。有“史侯刘辩”做枢纽,大将军府与[白虎山]“交流”甚多。另外,不管是朝堂议政,亦或是赈灾救急,何大将军向来唯[白虎山]马首是瞻。虽说因此几次触怒汉帝刘宏,但他依然如故。
    何大将军只盼自己这几番“苦心孤诣”,能入得“小大王”的法眼。盼着有那么一天,“小大王”仙颜大悦,赐下一枚“仙宝”来。
    他也不是没想过主动讨要,但总觉得火候不足。怕一旦张口、求而不得,就没了转圜余地,继而“仙路”断绝,“长生”成为泡影。
    那就得不偿失了!
    …………
    渚水营寨,在那一抹箭光消逝后,静默良久。直到袁术絮絮叨叨的声音再次响起,才打破了这份寂静。
    袁术要“救”袁绍,不在于那丝丝缕缕、近乎于无的“兄弟情谊”,而是因为袁家人反复数次的叮嘱、乞求。
    自白虎山出发时,袁术与袁胤擦肩而过、未得一见。然在出发之前,其父袁逢多次快马投书,书札中着墨最多的一句就是“人之恩亲,无如兄弟之厚者”。
    而来到渚水后,大兄袁遗动之以孝悌情,晓之以伦常理。大侄袁谭,则无只语片言,只凝着那双泪眼,叩首再三。
    袁术无奈,只得用心规劝自家“不识时务”的庶子兄长。奈何这劝词,听得袁家老少眼皮直跳:“袁本初!你这鼠厮莫作鲰生之愚!再不磕头束手,负荆……”
    “袁郎将为天子练兵、奉旨剿贼,何错之有?反倒是贵[仙门]所行之事,与你家燕大王之言大相径庭。”
    说话的是袁绍的好友周毖。他未等袁术的“胡话”说完,就再次将方才“天子之令、大王之言”的话头提起。
    他也畏惧[仙术]之威,但确实不相信眼下“小大王出游”的白虎山,有与郎将、与朝堂正面冲突的决心。
    “为天子练兵,自然无错。剿灭山匪,本也是理所应当。但是你袁本初,不分善恶,一概剿之;罔顾民匪,悉数刑之。痛失怙恃的垂髫幼子何以生存?服役边关的无辜丈夫、支离破碎的家园,又将何去何从?”
    关羽声音沉凝,一如汹涌浪潮下的暗礁,继续道:“你[异能署]于太行山中,捕杀兽禽、不留幼仔,采挖药草、断绝根茎。尔等倒是得了一时爽快,却害得无数‘赖山中猎物草茎为食、为生’的山民们缺衣少食。若再逢一个凶年饥岁、旱涝不均的年景,不知会有多少灾民流黎,骷髅骴骨。”
    关羽出身草莽,因流落江湖的个人经历,见多了“满路哀鸿、百室流离”,对“庶民”二字深有体会,对所谓的“钟鼎之家、官宦豪族”更是深恶痛绝。
    关羽入[仙门],一是感小大王知遇之恩,二是对[仙术]有好奇之念,三就是对[仙门四规]尤其[仙佑众生]一则的认同了。
    仙佑众生,不佑而反欺凌者,当罚、当打、当杀!
    可惜,他的感受、他的想法,名门望族、世家子弟出身的袁绍等人并不能体会到。关羽洋洋洒洒一大段话,只说与那南风听,半点没入袁绍几人的耳。
    姿貌甚伟的袁大盟主,依旧一言不发。周毖继续道:“太行山中,匪寇此起彼伏。你关云长只顾着‘民匪’之别,又怎知那匪寇、山民早就混做一体。有吃食,为良为民;无吃食,为盗为匪。如何分得清?”
    “如食可果腹、衣可遮体,谁还愿去落草为寇?”关羽沉声道。
    周毖轻蔑一笑:“食果腹,还盼着食肉糜;衣遮体,还盼着衣狐裘。人心不足,巴蛇吞象。关云长,你只怜那游手怠惰、不事生产的刁民,怎不为过往的商旅走卒想一想?”
    “劫财的当罚、害命的当杀,这没什么好说的。不过,那些安分守己的良民,如何在你周仲远口中,就成刁民山匪了呢?”关羽扬起卧蚕眉,凤目中杀气弥漫。
    周毖丝毫不怵,反问道:“你怎知是良民?”
    关羽望向身侧的李进,李进走上前,朗声道:“魏郡、曲梁县、中乡、漳西里,赵氏一族,男丁二十五口、妇幼老弱三十七口,被杀者九、逃亡者二十一,余者囚于曲梁县县狱中。”
    “魏郡、涉国、东乡,大槐里,王氏一族,男丁三十五口、妇幼老弱六十八口,被杀者七、逃亡者十九,余者囚于涉国县狱中。”
    “赵国、易阳县、治陶乡、大泽里,孙氏一族,男丁一十三口、妇幼老弱五十六口,被杀者十一、逃亡者二十七,余者囚于易阳县县狱中。”
    “常山国,元氏……”
    方圆一二里内,人人都觉得每一字、每一句都清晰入耳。
    各[异能]组织、世家子弟、三千胡骑,都惊异于[仙术]的妙用无穷。周遭的行商坐贾、贩夫走卒,却在听到“二十五、三十七、五十六”那一个个数字时,忍不住感叹“人命如蒿草”。
    而在渚水营寨上,许攸、周毖、韩馥等人的面色越来越难看。颜良忍不住叫道:“大泽里孙氏,暗通山匪、阻挠剿匪大事,如何杀不得?!”
    奈何颜良嗓门虽高,却不敌[仙术]妙法。吼得嗓子都破音了,在场的人也只顾得听那李进说话。
    一刻钟后,李进住了口,颜良已然声音嘶哑。文丑张口要继续喊,却被周毖阻止住。
    “且不论民匪之别,即便是郎将有错,自有天子责罚。贵[仙门]私启刀兵、聚众以对,置天子于何处!置汉律于何处!”周毖厉声喝道。
    此言一出,万众瞩目。
    天子?汉律?今日是要撕破面皮,引动“朝堂”、“仙家”大动干戈的节奏吗?
    [仙盟]一方、并州数骑、皇甫嵩孙坚一行、[辅政阁]荀陈几人,乃至[卫乡僤]、[琅琊宫]等山南水北的异能组织,全然望向[仙门]、尤其几位[真传]所在处。
    李进、关羽蹙眉,潘凤、巫罗怒目,夏侯惇则将目光转向[燕云]处。然不待诸[真传]出言应对,就听有人大怒道:“周仲远,你这贱婢,要害我家侄儿无父乎?!”
    周毖闻言一窒,凛然之势散去七八分:“袁公路,你莫要胡乱纠缠!”
    “某胡乱纠缠?”袁术心中恚怒更盛几分,“若非尔等狗彘之辈唆使,怎有他袁本初立[仙盟]、设[异能署]、与[白虎山]作对的一派荒唐?”
    “粗鄙!”被骂狗彘的周毖气急攻心,五指抖索着说不出话来。且不说许攸几人如何,他周毖来时,[仙盟]、[异能署]早已成定局,何来“唆使”之辞?
    另一旁,袁遗长长叹了口气。袁谭面上虽无异色,心中却不知怎么生出一股子羞耻感:“叔父…叔父好口才…”
    官军营寨上,袁大盟主眼见身侧的友人同僚、麾下的文臣武将,皆面沉如水。他不禁在心中暗啐:“当死的夯货!”
上一章 【045】叔父口才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