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镇妖司
第474章 碰头
一日后,我抵达兰州。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也是西北地区第二大城市。
我下榻了一家酒店,然后联系上刘戬和庞大海,让他们来酒店跟我碰头。
我哥三在酒店里碰了头,为了方便,我请两人在酒店楼下的烧烤摊吃东西。
刚坐下来,庞大海就问我:“阿九,你这咋还参与到排教的纷争里去了?黄河九门跟九黎族的纷争刚结束没有多久,你又坐不住了吗?”
刘戬还是那副冷酷的嘴脸,说话没有太多表情:“你忘了吗,他媳妇是排教前任大掌灯的千金!”
“哪个媳妇?”庞大海反问道。
我正在喝啤酒呢,庞大海这句话,问得我差点一口把啤酒喷了出去。
刘戬问:“他有几个媳妇?”
庞大海竖起两根手指:“不是两个吗?一个张梦瑶,一个唐娇娇,对不对?”
我额头上的黑线齐刷刷落下来:“喂,哥两个,咱们现在要说的是怎样对付‘西北狼’的事情,这种男欢女爱的事情回头再说好不好?”
西北狼,是西王王舟的绰号。
在自然界中,西北狼是非常凶悍的,王舟能够被人冠以“西北狼”的称号,说明这个人跟狼一样凶狠。
我问刘戬:“联系你的是什么人?”
刘戬说:“对方用的是花名,说他叫‘花豹子’!”
我点点头:“这个花豹子约你在哪里见面?”
刘戬说:“约定明天中午,在‘马宝斋清真牛肉面’碰头!”
我皱了皱眉头,有些讶然,这个花豹子还真是个奇葩,别人做交易,都是在远离人群喧嚣的地方,越隐蔽越好,也不怕隔墙有耳。没想到这个花豹子,居然约我们在牛肉面馆见面,并且还在牛肉面馆谈论军火交易,这胆子也太大了吧!
庞大海说:“在牛肉面馆搞军火交易,真他娘的刺激!”
刘戬说:“兵之诡道,越危险的地方越安全。换言之,谁又能想到有人会在牛肉面馆里交易军火呢?”
我点点头,撸了一串烤羊肉,对刘戬和庞大海说:“明天咱们三兄弟,也配合演一出戏,我当大哥,你们两个当我的保镖,见机行事。这个花豹子应该是西北狼手底下的军火联络人,我们要利用这个花豹子,将西北狼‘请’出来!”
简单讨论了一下明天的事情以后,我们三兄弟便开怀畅饮起来。
庞大海喝的眉飞色舞:“自从乔家大院一别以后,好久都没有这么痛快的喝酒了,一点也不夸张的说,我自从回去以后呀,每天都想着再跟你们好好喝顿酒!”
刘戬冷冷道:“你忘了在乔家大院的那天晚上,你喝成了一条死鱼?”
庞大海尴尬的笑了笑:“什么死鱼,我那是状态不好……呵呵……状态不好……今晚咱们重新来过!敢不敢?”
刘戬白了庞大海一眼:“上次我喝了通宵,你问我敢不敢?”
“得了得了!”我在中间“劝和”道:“明天还有正事儿要办,今晚少喝点,不能耽误正事。等咱们解决了西北狼,我做东,找个地方好好喝一顿!”
庞大海打蛇随棍上,对刘戬说:“今晚算你运气好,阿九不让多喝,不然的话,你可能要把这里的黄河吐满!”
刘戬淡淡道:“随时恭候你的挑战!”
一夜无话。
翌日,我很早就爬了起来,原本我以为自己是起的最早的,没想到刘戬早已经起来了,坐在阳台上闭目修炼。
我把庞大海从被窝里拽出来,让他向刘戬学习,为什么刘戬那么厉害,勤奋刻苦自律,这份毅力可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
洗漱完毕,我们出了酒店,我拉着两人上街,一人买了套相对高档的西装,然后各自配上一副墨镜,这样看上去显得有气势一点。
出去谈生意,行头很重要,对方若是看见我们一身普普通通的休闲装,一看就不是做军火生意的人。
换好行头以后,我看了看时间,已经临近正午了,于是打了个车,赶去花豹子所要求的约定地点:马宝斋牛肉面馆。
提到兰州,就不得不提到兰州拉面。
但其实兰州拉面是外地人对拉面的称呼,兰州本地人不会说兰州拉面,而是说牛肉面。
兰州拉面的出名程度不用多说,作为发源地的兰州,其牛肉面馆多达几千家。
有些老字号的面馆都开了几十上百年,毫不夸张的说,走在兰州的大街小巷,都能闻到那种令人垂涎欲滴的牛肉香味。
牛肉面已经成为兰州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用计程车司机的话说:“兰州人三天不吃个‘牛大碗’,就感觉浑身不舒服,跟没劲儿似的!”
我们此去的目的地“马宝斋”,也是兰州当地的一家老字号牛肉面馆。
牛肉面馆最开始是回民创办的,回民里面以马姓居多,所以兰州一些老字号面馆,都是马姓,比如我们要去的马宝斋,还有什么“清真马林牛肉面”、“马有布牛肉面”、“马三十六牛肉面”、“马五哥牛肉面”、“马记牛肉面”、“马家兄弟牛肉面”,林林总总,看得人眼花缭乱。
抵达马宝斋牛肉面馆的时候,正是中午。
面馆生意很好,食客门庭若市,络绎不绝。
里面的桌子坐满了人,就连面馆外面的街沿坎上,都蹲着不少人,一人捧着个大碗,埋头苦干,吱溜吱溜吸着牛肉面,吃的相当豪迈。
蹲在街边吃牛肉面,这算是兰州的一大特色,千万不要觉得惊奇,更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对于本地人来说,他们就喜欢这种蹲着吃面的豪迈感觉,他们认为只有蹲着吃面,才能吃出兰州牛肉面的那种精髓。
“哪个是花豹子?”我问刘戬。
刘戬摇摇头;“我也没有见过,我怎么知道?”
“打他的电话!”我说。
刘戬点点头,拨过去一个电话,不一会儿,就看见靠着窗边的一张桌子,有个年轻人站起来冲我们招手:“哥几个,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