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小说网 > 三国之最风流 > 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三国之最风流
三国之最风流 !

    荀贞虽然“守信”地砍下了第二个信使的脑袋,但在回信中却答应了於毒的请求,不过没有按於毒说的,把通市的地点设在邺县,而是把通市的地点选在了於毒的地盘里。
    宣康不解荀贞的用意,问道:“明公,公既为了震慑於毒,连杀了他两个信使,却又为何答应他通市之请?”
    “叔业,我且问你,你说於毒为何不早不晚,偏偏在我到郡的次日问我借粮?”
    “以康度之,应有两个原因。”
    “说来听听。”
    “首先,他惧明公之为军威,害怕明公会击讨他,其次,明公到郡上任是件大事,他不会不关注,必会广遣耳目斥候打探明公之行踪,郡县吏员无人出迎明公一事他应该已然获闻,故此,他在明公到郡府的次日问明公借粮,应该是想以此来试探明公在内部不稳的情况下,对他会采取何种的态度。”
    “不错,他如果真想借粮,不会只借两万石,区区两万石,与其说借粮,不如说是在‘趁火打劫’,想看看我在内部不稳的情况下是否会对他退让和妥协,粮我如果借给他,就说明我怕了他了,他绝对会得寸进尺,越是这个时候,我越不能退让,所以我不借,并连杀了他两个信使,可是叔业啊,你也看到咱们到魏郡后的情况了,这个情况下,我能发兵击讨他么?”
    “不能。”
    “郡府如安,群贼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而今内不安,何以谈攘外!是故我又允他之所请,答应和他通市。”
    宣康明白了,说道:“是了!公既已拒绝借粮给他,又连杀了他两个信使,如果再拒绝他通市之所请,那么他必会惶恐不安,为了自保,说不定会趁明公初来乍到、郡内不稳之机,干脆骤然起乱,明公为了拖住他、安抚他,所以答应了和他通市。”
    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是人?荀贞先拒绝借粮,又连杀於毒两个信使,如再拒绝於毒通市的请求,那么为了自保,於毒很可能会心一横,干索性趁荀贞立足未稳之际,再掀起一场乱事。
    “然也。我汉家制度,本是霸王道杂用之,治国如此,治贼也是如此。”
    不借粮、杀信使是霸道,允与其通市是王道,宽猛相济不止是治国术,亦是对付贼寇的良术。
    宣康蹙起眉头,深怀忧愁地说道:“‘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此语甚是,然而话虽如此说,可是明公,郡县吏员多阿附赵家,明公到府已经六日了,郡丞、五官掾、功曹、东部督邮诸吏却迟迟不肯露面,以‘抱病’为借口,至今不肯来府中拜谒明公,这又该如何是好?”
    “卿知前朝杜陵朱子元为琅琊太守时的故事么?”
    “琅琊太守,杜陵朱子元?朱博?”
    “正是。”
    宣康低头想了会儿,记起了朱博任琅琊太守时的一个故事,蓦然抬首,说道:“明公想用朱博的故事来整治郡吏!”
    朱博,字子元,前汉名臣,他出身贫家,入仕之初和荀贞一样,也是从亭长做起的,标准的“起於寒微”,后被察廉,廉者,孝廉之廉,两汉之察举孝廉不止举孝廉,有时也会分为两类,把孝和廉分别单列出去,或单举孝,或单察廉。察廉,顾名思义,主要是用来甄选拔举廉洁的吏员的。自被察廉之后,朱博的仕途就走上了坦途,先后任过县丞、郡功曹、县令等职,因有政绩,复迁冀州刺史,又迁琅琊太守。
    在琅琊太守的任上,朱博碰上了一件与荀贞目前所处之境况几乎完全一样的事,琅琊是故齐之地,齐地的士子素来“舒缓养名”,舒缓,缓和、缓慢之意,所谓舒缓养名,意思就是说多以自高自大来涵养名声,朱博上任之后,郡府里的右曹掾吏如五官掾、功曹、主簿、督邮等俱皆移书给他,称病在家卧养。
    朱博很奇怪,怎么右曹的郡府大吏都抱病?询问缘故,郡吏答道:“惶恐!故事二千石到任,总要先遣吏问候,然后我等才敢起来去任职。”朱博大怒,奋髯抵几,说道:“齐儿欲以此为俗邪?”乃召见诸曹的史、书佐等吏和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发布檄令让他们填补空缺,斥罢所有抱病的曹掾,夺去他们的印绶官衣,让他们白巾出府。白巾者,平头百姓的衣服。
    荀贞这几天在府里细细地想过了,魏郡而今的形势不安稳,外有於毒窥伺,在这么个背景下,必须要尽快地稳住郡府的局面,既然郡府里的那些右曹大吏们不配合他,阿附赵氏,那么干脆就效仿朱博之故事,把他们悉数斥退就是。
    事实上,对荀贞而言,斥退这些“病吏”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能出为郡府大吏的多是郡县名族家的子弟或者本郡的“名士”、“贤士”,如早先颍川的钟繇、荀彧,又如赵郡的魏畅、乐彪、邯郸荣等,荀贞也不想初来乍到就得罪他们,可眼前的局势却容不得他“缓慢处置”,不过反过来想一想,反正到任还没几天就砍下近十颗人头了,也不在乎多得罪几人了。
    荀贞又等了三天,到第九天头上,他连杀於毒两个信使的事儿早就传遍了邺县,而郡丞、郡五官掾、功曹、东部督邮诸吏依旧称病休养,不来拜谒,他决定不等了,一大早登入正堂,传檄把现在郡府里上值的各曹吏员召来。
    不多时,王淙等吏来到。
    他们鱼贯入堂,拜谒荀贞。
    王淙偷眼观瞧,只见荀贞高冠黑衣,印绶俱全,腰插宝剑,高座於主位之上,面沉如水,典韦披甲持戟,侍立在其身左,旁观左右,荀攸、刘备、宣康、李博诸人分坐两侧。
    荀贞到任以来,这是初次大召郡吏登堂,来的这些郡吏不知道荀贞想干什么,纷纷暗中猜测不已,拜谒过了,规规矩矩地站起,弯腰垂手,排成数列,站在堂中。
    王淙出列说道:“敢问明公,今召郡府诸曹吏齐至,可是有檄文要传下?”T
上一章 6 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