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八章 真正有钱人的玩法
- 小说名称:万象之主
- 作者:中原五百
- 更新时间:2024-11-24
万象之主
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 !
蒋教授带着几个助手站在电池研究所门口,那边,冯一平就带着吴倩,一边打着电话一边走过来。
“一平,”蒋教授笑着迎上去老远。
“你好蒋教授,”冯一平笑着握住他的手对电话那边说,“对,中途的营地,一定也要预先准备好医疗力量和药品,还有,重点是,负责医疗保障的医生们,一定要根据直升机到途中各段的飞行时间做出预案,大家的安全最重要,”
“好的,你带他们飞一趟熟悉一次,自然更好,”
他终于挂了电话,握着蒋教授的手朝研究所那边走,“不好意思,刚才是在敦煌的周总,”
“明白,是为了之后的活动做准备?”
“对,”
“听你们这么一说,我还挺期待的,”
“希望你到时不要在心里骂我就好,”冯一平说。
“怎么会?”蒋教授笑道,“我要骂也一定是当面骂,”
这时他的助手递过几件白大褂来,大家一一换上,刷卡经过一道防护门,就进入了冯一平在影视作品中见过很多次的那种实验室。
很多穿着白大褂的人,在高洁净的实验室里的各种仪器前旁若无人的忙活着,就连他们的到来,大多数人也无动于衷。
第一次来这里的冯一平,认真听着蒋教授的介绍,但在他看来,眼前的这一切,不管是人还是设备,那都是一摞摞的钱。
他也是第一次知道,搞科研居然是这么费钱的一件事,这个研究所,目前的总投入,已经接近两亿,美元。
这还不是最终的投资,当然,像这样综合了好几个实验室的研究所,本来就没有最终投入这个说法,你总是得不断投入。
还有每年的维护和管理以及运作费用,自然也不是小数目。
这个研究所,可以说是目前他的产业里,最费钱的一个项目。
民间什么穷玩车富玩表的俗话,在这样的事面前,那简直就是个笑话,那些觉得自己富的,你来玩玩科研?
“从成立到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195项专利,”蒋教授自然知道冯一平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对他这样的企业负责人来说,研究所的研究员发表了多少论文,他们其实毫不关心,他们关心的重点,是这里的主要产品——专利。
“我们已经接到相关机构的电话,希望我们能参与到国内锂电池行业的国家标准设计,”
“这是个很大的成就,”冯一平肯定道。
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这话不是说说而已。
对他们这样的从业者来说,能参与制订国标,相关条款,自然是更对自家有利。
“但是,以我们在这个行业的投入来看,如果都不能参与到相关标准的制订,那才不正常,你觉得呢?”
“一平你说得是,”蒋教授心说,这家伙还是一如既往的精明。
他或许不懂具体的运作,但是对大方向的把握,始终非常精准。
“你看,不用跟我做具体的汇报,”冯一平制止了工作人员准备在会议室里做演示的准备,“说真的,就教授您刚才介绍的那些,我到现在也没记住多少个名词,所以,我就想简单的问问,在提高锂电池单位密度方面,有没有什么进展?”
这其实是锂电池,或者说是所有电池的发展,面临的最大瓶颈。
电池的容量和大小总是成正比,但现有电池能量密度还是不够大,也就导致他们的体积始终比较大,而不论是现在正在研发的电动汽车,还是现在和将来会出现的各种便携设备,大的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的同时,处理器等主要元部件,耗费的能量会越来越高。
这就对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坦白说,在能量密度提升方面,我们目前的进展不大,而且我可以断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方面的提升空间,有,但是,肯定不如我们所期望的大,”蒋教授说。
冯一平知道这是大实话,后来那会的结果就是这样,但是,这样的大实话毫无用处。
“所以我们目前一方面加大了对钠,主要是钠,以及电荷数大的镁、锌、铝金属金属的研究,但是你应该也知道,研究新材料的难度,”
冯一平点点头,在材料研究方面,确实不能指望一下子就放个卫星,但是,要提高进程,也不是没有办法,“如果我们扩大科研队伍,比如,招募全球最顶尖的那一批专家,然后,把目前的研究员,从几百人,扩大到上千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有没有可能加快这一进程?”
蒋教授楞了楞,然后激动起来,上万人的研究员?他哪有冯一平这样大的气魄?但如果真能像冯一平说的这样,那么他现在领导的这个研究所,绝对是世界顶级的水平,对一个讲求实效的学者来说,还有比这更好的追求吗?
但是,他还是劝了一句,“一平,我们应该清楚一件事,从效益上来说,电池的研发不如其他硬件研发产生的效益明显,投入会远远大于产出,所以,我觉得研究所的规模可以扩大,但不能太激进,”
“不,如果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而且设置好完善的专利壁垒,那产生的效益,完全能和投入相匹配,”
冯一平非常清楚未来的发展,智能手机行业不说,后来一度被热炒的可穿戴设备,之所以没能快速发展起来,主要就是受制于电池。
如果自己家在这方面能有突破,那么,市场回报真的不要太高!
况且,上万人规模的研究所,太激进吗?完全不。
就比如说后来的华为,在人力成本逐渐和西方发达国家接轨的时候,一个研究所有上万人,那同样非常寻常的事。
何况在现在这个国内的人力成本,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时候,何况在冯一平目前也可以说是有太多的钱需要地方花的时候。
蒋教授决定不和冯一平争论,“除了在材料和结构这两个方向努力,我们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从现有的工艺方面入手,我们希望能改革目前的生产工艺和流程,进而能有效降低成本,”
这自然也是一个正确的方向,电池方面发展的两大瓶颈,一个是单位能量密度提升缓慢,一个是成本下降也不明显。
“这方面,包括环境友好度方面——你知道,我们必须考虑回收的问题,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眉目,当然,你提出的快充、适应温度范围这两个方面,我们也已经启动了相关的攻关,”
“非常好,”众所周知,不论是对电动汽车,还是手机等智能设备来说,快速充电,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需求。
冯一平也觉得,对一个刚成立不久的研究所来说,不能要求太高,“具体的研究,自然是蒋教授你更精通,既然你提到了工艺,”冯一平想了一下,“能不能这样,我们完全摈弃现有的生产工艺,重新从一张白纸开始构思?”
蒋教授又楞了一下,跟着又来了兴致,“一平的你的想法,总是出人意表,既然你有这么大的魄力,那么没问题,我马上组建这样的一个团队,”
他总算是明白,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为什么能如此成功。
是的,他可能对具体的问题,并不了解,但是,他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有着清楚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能提出正确的问题,就是非常大的成就。
何况正因为不懂技术,所以他才能不受具体技术的桎梏,提出看起来会很有突破的方向……。
总之,这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方法论,总是擅于抓住一切问题的关键,并能提出大的解决方案的,有钱人。
蒋教授之所以要带上有钱人这个称谓,是因为,他的一些解决方法,只有有钱人才敢想,只有有钱人才能想。
但是,他之所以有钱,好像主要又是因为前面的那些原因?送走冯一平的时候,蒋教授的脑海里,一直在思索这个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
电池研究所之后,冯一平还去了电动汽车研究所、神奇工坊研究中心、嘉盛设计院、物流研究中心、新成立的AI研究中心……,以及《前沿》杂志社信息中心。
总的看起来,倒是最后的这一个不论是现在,还是以后,不论是投入,还是每年的经费,都最少,甚至可以说是不如前几个的一个零头。
除了管理费用,这个信息中心每年最主要的一个支出,就是筹办一起涵盖政治和经济的商业论坛,冯一平的设想,是希望把这个论坛,也能办成一个百年的项目。
这些让他感觉很有成就的研究所,在第二天,就遭到了带着方颖芝,先行赶到首都的金翎的嘲讽。
“你这就是有钱烧的,你知不知道,因为你的任性,除两家上市公司外,集团国内其它公司今年的效益,整体有可能会出现亏损?”
“你知道你这些研究机构,软硬件加起来,目前的总花费有多少吗?超过20亿!”
“不就是20亿吗,那亏损肯定是不会的,”看着金翎以来就是生气,一来就挑刺,冯一平甚至觉得有点小享受。
嗯,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我是受虐狂吗?
“哼,不就是20亿?你看看这个,”金翎丢给他一个文件夹,“刚收到的,蒋教授希望能抽出至少一千万美元的费用,用于在全球搜罗电池研究方面的专家,还说,这是有些人的提议,”
“呵呵,”冯一平不自然的笑了笑,那个有些人,自然指的是自己咯,“我觉得这是值得的,顶级的人才,将来一定会带给我们顶级的回报,”
“有件事我跟你说了吗,微软和谷歌,可以因为一个杰出的研究员不肯离开他的家乡,而花费巨资,在那位研究员的家乡设立一个办事处,为他配备一个几十人的班子,”
“我认为,这才是有远见的吸纳人才的方式,”
“有几家公司的利润,能跟微软和谷歌比?”
“拜托,我们现在在这方面的花费,也不能跟微软和谷歌比好吗?”
冯一平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你别在逼我啊,你在逼我,我就学亚马逊和马斯克,花钱研发怎么移民火星你信不信?或者是学谷歌他们,同样准备在生命技术方面投入巨资,”
金翎气急,相比冯一平现在设置的这些研究所,那两个方向,才是很有可能在有生之年都看不到的项目。
“那你看看这个,不过是一个团建而已,你在后勤支援方面,除了你的私人飞机,还准备了两架直升飞机,外加50辆车,超过150名工作人员,你这是团建呢,还是准备好好去玩一把?又是显摆你有钱是吗?”
她看着那样躺在沙发上的冯一平,就非常不爽,我这么呕心沥血,千方百计的为你省钱,有错吗?
但冯一平就是能专治她的各种不爽,“不是你也要参加吗?我可不希望你出任何一点问题,”
金翎准备砸过去的文件夹,轻轻的放到了办公桌上,跟着心里又是一恼,为什么我总是吃他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