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我是武学家
铁汉子 !
朝会刚过,参谋次长荫昌、陆军次长李光久和海军次长严复就在上书房外扎堆碰头了。
清俄边境战事结束,“收束军事”和“谈判善后”的事务,三人插不上手,却俱都要为两年之内必须、必然的一场在规模上谁也说不准的战争做准备。荫昌手里拿着《国防军军衔暂行办法》,还要帮衬着李光久和严复搞定陆军、海军各自的事务。李光久身后跟着两名蓝翎侍卫,他们抬着一个长条木箱,里面装着准备给禁卫军给的“新式步枪”,实际上就是打算在德国制造的96年式步枪。严复手里有个折子,乃是《海军军制定则》。
“宣,参谋总部次长、从三品衔陆军少将荫昌。”光绪的贴身小太监站在门口,郑重其事的吼出有些不伦不类的衔头:“宣,陆军部次长、加侍郎衔三品陆军少将李光久;宣,海军部次长、简记道衔四品京堂严复觐见。”
三人鱼贯而入,俱都向端坐龙椅上的光绪行了叩拜大礼后再行德式的、新军式的、英式的军礼。如今,参谋总长在汤岗子的关外军团司令部和鞍山来回打转,还要会见赶到那里的日本公使代办林董,短期内是不会回京师履职的;陆军部尚书(总长、部长)荣禄在吉黑边境收束军事;海军的头头丁汝昌亲自带舰队出黄海迎接“俘获舰队”的三艘巡洋舰。所以,各部的实权都操持在次长手里,皇帝要商议军事也得找这些位分不高的次长们说话。
“诸位卿家,西北回乱已平,边境军事收束,大清国总算能喘一口气了。”光绪嘴里如此说,脸上的神色却一点儿都不像是喘气、轻松的模样,依克唐阿催要关外军团的粮饷和移民的款项,而在黄河整治上投入五百万两银子的朝廷花光了夏解,还指望着秋解的钱米下锅呢!“可黑龙江、吉林两个边防司令部要扩军。一扩就是两个旅一万八千人,又是为何啊?”
“回皇上的话,俄援军东来,吉黑两省边防顿时吃紧,不得不未雨绸缪,早作......”
光绪厉声打断了荫昌话:“他有八万关外军团还不够!?”
“皇上。”荫昌依旧保持着百分百的恭顺,耐心说道:“据德国朋友们说,俄军增援之第7、16、32师都是两万人以上的正规编制满员师。俄国陆军的战术思想与我军不同。他们依然采用密集阵列保障密集火力,以会战的方式达成战术目的。故而,俄国的正编满员陆军,一个连就有240人左右。一个营接近千人,第十六师更是俄军的精锐师,师级编成内就有火炮70多门。据驻俄德荷比公使许大人来电说,俄军组建远东军的目标是调集二十万军队。杨参总以关外军团两个军八万人,不仅仅要面对持续而来的二十万俄军,还要提防在朝鲜的日军,兵力当然捉襟见肘,不得不在吉黑两省扩充两个旅用于边防守备、巡逻,以替换主力用于积极的运动作战。即便如此。也是十万对敌二十万的局面,今后还应设法在屯垦兵团的基础上编制2—3个师,作为关外军团方面作战的机动部队序列。”
形势就是如此,杨格用边境冲突打掉了俄国人强租军港和强修铁路的野心,却因此将边境问题凸显出来,一旦俄军完成在远东调集兵力二十万而杨格的祸引(鸭绿)江东策略未能奏效,大清国就得去面对这二十万俄军。光绪绞尽脑汁的想削弱杨某人的军权。可现实却让杨某人一步步的要求朝廷和皇帝给予更大的军权,不给都不行!
为何如此?因为满人中缺乏军事人才!基础的、中级的、高级的都缺乏!
“荫昌,贵胄学堂何日开学啊?”
“回皇上,杨参总把日子定在西历九月一日。”
“不能提前?”
荫昌无言以对,别人就更插不上嘴了。杨格把贵胄武备学堂的开学日期定在九月一日,那是绝对没有人愿意去擅自更改的,当然,光绪皇帝除外。而皇帝要去改。那就改呗,跟在场的三人没有关系,犯不着去回答这个不讨巧的问题。
“皇上,这是总参会同陆军部、海军部拟制的《国防军军衔暂行办法》文本,请皇上御批。”
“放着吧!”
“皇上,此事不能放。得立行。边境战事的战果已经汇拢,有功官兵名册即将上报,第三军也将完全的换装,如果以《军衔暂行办法》确定在新军中的试行军衔制度,就应趁机实行。一旦在朝廷方面有所拖延,军心恐怕更会动荡、不满。”
“动荡、不满......”光绪对杨格的恼怒之情一大半就因此而生。朝廷出钱出粮打了边境之战,杨某人得了最大的彩头,在市井舆论中俨然成为当世战神一般的人物。而朝廷按照预定战略计划与俄国和谈,却成了千万人嘴里的“卖国丧权、出卖军队”的行为。朝廷的威信在甲午战争和边境冲突中连打折扣,不就是皇帝的威权连打折扣吗?此消彼长,造成今天杨格蹲在鞍山都能左右清俄和谈、舆论风向和朝廷决策的境况!分庭抗礼呐!
恼怒归恼怒,光绪深知自己自己的短板还是军事人才缺乏,如果有了人才,朝廷的财力物力人力一倾斜,何愁没有与新军一般的军队?又何惧杨格那般嚣张的作态?培养人才,派遣到东洋的那批旗人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指望荫昌在贵胄武备学堂中多多培养出来。
因此,还需给荫昌面子以收其心呐!
回到龙案后匆匆看过《暂行办法》,光绪提起朱笔将“全**事力量总司令为陆海军大元帅,陆军、海军设军种元帅,其下为大将,陆军的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通讯兵,海军的舰艇兵、陆战队、军港要塞、通讯兵设兵种上将......”一段话中,“陆军、海军设军种元帅”的词儿划掉,连其下备注曰“暂不行”也一并划掉。在心理上,光绪觉得让杨格始终需要仰望皇帝才安心。才能够保持自己的威权。划掉元帅一级,今后整军三十万完成,再推行义务兵役制度,杨格也只是大将或者兵种上将,而皇帝却是大元帅,依然高高在上。
“皇上。”李光久见荫昌的事儿办完了,才躬身说道:“天津机器局所造新式步枪已经小批量装备关外军团司令部警卫团和蒙古骑兵师第一团,经过两个多月的实操检验。精准度、射速、枪弹威力和坚固可靠度皆孚所需,可以定编。抬上来!”
两名蓝翎侍卫抬着木箱上前,打开箱盖拿出步枪呈上。
光绪倒是用德造88式步枪打过千发子弹的,接过这杆基本结构与德造88式步枪一致。口径变小、取消套筒,从而更加轻便而坚固的步枪略作掂量,点头赞道:“这枪很好,朕喜欢。”说着,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举枪瞄向李光久,又转向严复瞄了瞄。
李、严二人情知那枪里还未装上子弹,倒是没有变色,荫昌急道:“皇上。军中条令,平时枪口不得对人。”
“哼。”从鼻腔里哼了一声,光绪把手中的步枪抛给身边的蓝翎侍卫,问:“九月,禁卫军能拿到多少支?”
李光久回答:“回皇上的话,九月底能运到五千支,余下的三万五千支步枪将在年前全部运到。交付装备禁卫军。只是.......”暗暗鼓足了气,在光绪有些不耐烦的眼光尚未触及之时,他略提高了声量,说:“禁卫军名为军队,实为散沙,编练帮办大臣冯子材大人已经是心力交猝,前日偶感风寒病倒之后,禁卫军更是连像样的操练都无法组织。如此......”
荫昌看出光绪的脸色迅速转向晦暗,行将震怒,急忙插话道:“主要还是荣禄大人出关约束军事使然,禁卫军们不怕冯老将军和督练教官,只怕荣禄大人。”
这话让李光久解脱了“被雷”的境地,落入光绪耳朵里。滋味儿又是大为不同。禁卫军只怕荣禄?1、2、3军只服杨格?那皇帝在哪里啊?禁卫军是皇家禁卫军!那些个亲贵、旗人们难道不知?!
“来人呐,传告下去,罢明日早朝,亲贵、臣工们统统随朕去海淀西山健锐营(禁卫军第一团驻地)督操!”
“辄!”两名蓝翎侍卫和门外的太监们应了声。
李光久从军服内拿出两份折子来,双手呈上:“皇上,这是两江总督衙门呈报的,拟聘德员在江宁举办南洋武备学堂折;这是湖广总督衙门呈报的,请举旗员舒清阿、哈汉章、良弼等十一人增补入留日学陆军士官折。”
光绪拿了湖广的折子先看,湘系显然有讨好皇帝的心思,刘坤一举办南洋武备学堂是要与天津(北洋)武备学堂遥遥相对,张之洞又呈上了旗员去东洋学军事的名单,无疑是印证刘坤一举动背后的目的。
日本人的“亲善”态度不管是真是假,对一心培养满族军事人才的光绪而言都是好事。各地推举的第一批留日学士官者没有旗人,旗人老爷哪里看得起“丘八头儿”的职业呢?如今,还是新军在边境冲突占了优势,打了胜仗;京营八旗又开到关外屯垦,这才让一部分旗人醒过神儿来,总算有“投笔从戎”、愿意“师法东夷”者了。
光绪欣然提笔在湘系两折上写下“勉慰照准”四个字,笑眯眯的看着李光久,亲手拿起折子递还。
湘淮合流?不,老湘军还有用!否则,皇帝不会坚持让魏光焘的武威军留在天津,至今尚未就武威军整编一事发话了。看来,湘系的两个头头已经思想明白,在回乱已平,第四、第五两军整编在即的大局下,湘系在陕甘的十三个营能否撤回?武威军能否整编入以自强军为核心的第五军?
值得皇帝好生利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