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悍媳
早饭如余夏儿所愿,吃上了榆钱儿饭,量也不算少,虽说晚了一些。
只是吃了饭后的余夏儿仍旧臭着一张脸,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活像别人欠了她六千两银子。
余夏儿心情很不好,重生后她就一直很努力地在修炼,可每次修炼不到三分钟,她就不由自主地睡着了。
哪怕是盘着腿,也睡得特别香,有时候醒来还能发现嘴角挂着哈喇子。
说好的《绝世武功》,却一点都不靠谱,怀疑它只有助眠的作用,要不然她怎么一修炼就想睡觉?
对,没错!
余夏儿前前世捡到的这本功法,名字就叫《绝世武功》,名字听着特别牛掰,里面的介绍也牛掰得很。
说是修炼成功以后,可以真气化物,可天下无敌。
可她修炼了那么久,连丹田都没开拓,更别说是真气了。
余夏儿心情不好,拎着柴刀就出了门,那样子像是要出去砍人。
老余家人吓得瑟瑟发抖,不明白哪里又惹这死丫头高兴了。
“呸,就是个讨债的,都吃上白面了,还板着脸。”余婆子确定死丫头出去了,这才破口大骂了起来。
一旁韦氏唯唯诺诺地,不敢吭声,心里头却惦记起余夏儿那箱银子来。
忽地余婆子皱起了眉头,不解道:“老大咋还不回来,昨儿个就去找人了。不管找不找得到,也差不多该回了吧。”
韦氏神色闪过担忧,又顾不上银子的事情,开始担心起自己个男人来。
“你昨天真没见着老大?”余婆子怀疑地看着韦氏。
不管是进镇子还是到县城,就只有那么一条路,不可能没遇着啊。
韦氏懦弱地摇头,心里头却在想着,不会是吃馄饨的时候错过了吧,早知道就不吃得那么认真,往道上多看几眼了。
现在后悔也没用,除非她再去吃一顿。
那馄饨说实话,真的好香。
“你在琢磨点啥?你个懒婆娘,老娘问你话呢。”余婆子提高了调子,恶狠狠地瞪着韦氏。
韦氏一脸茫然,刚想到馄饨去了,没听着余婆子说了啥。
“娘,娘你刚说啥了?”韦氏缩着脖子,小心翼翼地问道。
“我问你在县城待了两天,都干啥了?”余婆子一手叉着腰,另一只手拿了棍子,狠狠敲在凳子上。
“看,看病了。”韦氏吓得身子立马矮了一截,后背都是弯着的,本来就不高,现在看着更矮了。
余婆子瞧着就越发看不上了,讲真当初要不是大儿子自己看上的,她都不乐意让大儿子娶这么个媳妇回来。
傻不愣噔的,身子骨还差得很,进门到现在生了一个赔钱货。
她儿子长得多高大,多俊的一个人啊,怎么就娶了这么个玩意回来,看着就晦气。
要不是家里头实在穷,非得休了不可。
“大夫咋说,有没说你啥时候死?”余婆子吊着三角眼,一脸嫌弃地看着她。
“……”韦氏。
婆婆这么问她,她都不知要怎么说了。
韦氏犹犹豫豫地,过了好一会儿,余婆子都等得不耐烦了。
她才说道:“大夫说我身子骨虽然差了点,但还是能养好的,还有机会生儿子。”
余婆子嗤了一声,一脸不信:“骗鬼呢,先前那大夫还说你是个破身子,将养着还能多活几年。生孩子那是做梦,你自个都活不成,还想要儿子?”
韦氏讪讪道:“那大夫医术不好,我这次是去县城看的,运气好李老在那,让李老给看的。人家李老以前可是御医,医术可好了。”
余婆子关注的,却不是韦氏的身子能不能好,反正她早就不抱希望,想着二房过继一个给大房,好让她儿子有个养老的,死了摔盆的。
她心里头想着的是,找老御医给看的,是不是得花不少银子。
人家以前可是给皇帝看病的,金贵得很,给你看病还能便宜了?
“你看病花了多少钱?”余婆子问。
“我不知道啊,都是大丫花的钱。”韦氏一脸茫然,确实不知花了多少,听说自己身体情况,整个人都是懵着的,哪有心思去记别的事情。
不过她隐约记得,应该不便宜。
余婆子忍不住了,一棍子抽了过去:“你还记得啥,你说你还记得啥?没用的东西,养你还不如养头猪。”
韦氏缩着脑袋挨打,也不知道躲,心想猪还真不如她。
她再不济也生了大丫这么个闺女,要是没有大丫,能赚得了这老些钱?
可惜大丫不是儿子,要是个儿子该多好啊。
又想起司昭说要入赘,韦氏突然就觉得,可能找个入赘的也不错。
她这个人其实挺自私的,要是女鹅没有回来,过继二房的孩子并没觉得有什么。
反而觉得很应该,毕竟不能没儿子。
可现在女鹅回来了,还赚了那么多钱,又那么能赚钱。那么好个女鹅,嫁到别人家去,多亏啊。
余婆子是真想把韦氏打死的,这么个婆娘留着啥用都没有,干活没力气干,生儿子没本事生,还动不动就生病头晕,整天哭丧个脸,看着就嫌晦气。
可最后还是只打了两下,就把棍子掉了。
不丢掉怕忍不住,又多打几下。
以前把人留着是娶媳妇不容易,况且这懒婆娘生的赔钱货还在徐家,看在赔钱货的面子上,不休了她。
现在是……不敢。
赔钱货虽然被从徐家赶了出来,却凶残得很,跟疯子似的,谁都敢打,压根就不知道孝字咋写的。
见韦氏还愣在那里,余婆子没好气地骂道:“还愣在那干啥?你那好闺女中午要吃红烧肉,你还不赶紧给做上,等她回来收拾人不成?”
做红烧肉得用不少肉,余婆子一想到,立马就肉疼得不行,仿佛炖的是她的肉。
韦氏连忙缩着脑袋应声,拿肉去了。
那边,
余夏儿上山转了一大圈,才总算找到一棵比较心水的树,费了半天功夫才砍下来。
拖着大树往回走的时候,见大榆下又蹲着不少人,一个个手里头端着碗。
余夏儿:……
村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