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红年代
    全知全能者 !
    圣人……就是这样看人的?
     徐亦山的心神有点恍惚,而就在恍惚中,许同辉的声音不紧不慢地传来:
     “大道之行,如日如月。”
     冷青云进入族学的第一天,教他们的先生用一支雪白的小手指般粗细的小棍子,在一个黑色的平整的占了小半边墙壁的板子上写下了这八个大字。
     ……
     就这样,徐亦山这位地阶强者,开始了一场奇幻之旅。
     这是……话本?
     从听到第一句,徐亦山的恍惚就被强行地拉了回来,也被从对于圣人的某些猜想中拉了回来,其心神被牢牢地钉死在话本的内容里。
     话本,四海门的聚星楼搞出来的玩意儿。
     其实这东西南州也有,京都也有,不是聚星楼的独创,应该说,聚星楼是效仿其它地方的做法。
     但在这郡城,确实是聚星楼才有。
     而话本,徐亦山也看过不少。
     毕竟是修行者搞出来的东西。
     作为一个高阶修者,其实,任何一个有关修行的东西,他都会愿意去接触,特别是地阶大成,修行久久地陷于停滞之后。
     最初,他甚至都把话本当成是一种可能的突破手段之一。
     诚然,写话本的多数都是一些低阶修者,他们的层次,他们的水平,所有人绑一块儿,都不够徐亦山一个小手指头捏的。
     但话本之所以是话本,就在于它的虚实相间。
     实自不用说,在徐亦山这里,那些话本中所有的“实”,都是垃圾,不值一看。
     而偏是那些“虚”,既有胡编乱造,也有想入非非。
     当一个低阶修者突破现实的桎梏,开始想入非非的时候……
     其想出来的东西,对徐亦山来说,绝大多数,仍然是垃圾。
     却,还是有那么一小点,一小丁点儿,有时就能给他一些不一样的启发,让他眼前一亮,“唔,还可以这样?”“不错,可以试试。”
     这些启发也是极零星的,并且都是小启发,认真讲起来,算是微不足道的。
     但徐亦山也还是乐此不疲。
     修行之余,总要找点休闲。
     这种在沙摊上捡贝壳的举动,算是个小乐事。
     是的,小乐事。
     海浪不停地来而又去,去而又来,偶尔地,就留下了那么一些贝壳在海滩上。
     随手捡起来,看看。
     这些贝壳大多相似,少有新奇。
     但这并不妨碍有新的贝壳被海浪带起来的时候,仍然去捡起来看看。——万一有新奇的呢?
     这就是徐亦山对“话本”这种东西的总体印象。
     是的,聚星楼的话本陈列阁里的那些话本,有一个固定的读者,就是徐亦山这位郡守大人。
     这要是让那些撰著者知道。
     不,哪怕是让四海门知道,也足以让他们得意半天。
     徐亦山啊!
     他们安南的天!
     但,当然,他们不知道。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徐亦山不想他的这个小爱好变质,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家伙弄得无趣。
     也所以,自始至终,他的这个爱好都只是爱好,不为外界所知。
     此刻,这位“老读者”,就是平生第一次地,以比较特殊的方式,不是看,而是听着一份话本。
     在完全未想到的情况下。
     他更未想到的是,这一次,他不是在海边捡贝壳。
     而是在他全无任何心理准备之下,就被突起的海浪一下子,卷入了浩浩荡荡的大海之中。
     “大道之行,如日如月。”
     这短短的八个字,这话本开头的八个字。
     听在他的耳中,就像是在东山,他修炼的灵地,黄昏,漫步于山脚。
     太阳渐西落,倦鸟次第还。
     而一片宁静之中,忽然,一声巨钟鸣响。
     鸣响在耳旁,鸣响在心中,也鸣响在不知多远的山外。
     徐亦山的神情变得很凝重,态度也变得很认真,甚至,如同变成了话本中的那些小学童,在仔仔细细地听着从许同辉口中说出的每一个字!
     “你是小孩,我是大人。”先生说着,“我比你‘高’,这是一种大。”
     “小的盛的少,大的盛的多,‘多’,这也是一种大。”
     听到这里,徐亦山心中的震撼,简直莫名。
     这是话本?
     这居然是话本?
     修行之道,务实就近,必由近而及远,一步一步,笃实前行。
     偏愚蠢之辈,好高骛远,好虚慕玄。小小凝气之辈,动辄天阶,动辄圣人,连地阶都经常不放在眼中。
     在话本中。
     不止一个话本。
     徐亦山经常就看到,“你一个小小地阶,也敢在我天阶面前无礼?退下!”
     虽然知道这只是话本,但每当看到这种场景,徐亦山都还是禁不住地摇头。——小小地阶?
     就凭这样的语气,其中所透露出来的心态,便注定了这样的修者,不会有什么前途。
     不要说什么其自身晋入地阶这种事了。
     那不实在。
     就是其在人阶的层次上,扎扎实实地走好,也不可能!
     看不上“小”的人,从来就走不向“大”。
     当年,入门之初,他的师尊便也像是这个话本中的先生一样,给他上了一次课。
     州府,师尊的家里。
     师尊伸手轻轻一按,一座庞大的假山在他眼前化成碎片,而且那些碎片俱都指头大小。
     “亦山,你给数数,这些碎片一共有多少。”师尊说道。
     那之后的差不多一整个月,徐亦山就在做这事。
     把那些碎片划拉着,一片一片地数。
     数到腰酸背痛手发麻。
     数到天昏地暗眼发花。
     三十七天!
     数了整整三十七天,差三天就是一个整月!
     徐亦山一辈子都会清清楚楚地记得这事,记得当时的几乎每一点细节,包括那三十七天里,他的所有想法变化。
     从最开始的新奇和兴奋,到很快地厌倦和小抱怨,到麻木和只求完成,到最后终于完成。
     当他终于划拉完最后一块碎片。
     当他站起身来,看着已经空无一物的眼前,再看看庞然大物般的身后。
     这时,他的师尊出现。
     抚着他的头。
     “亦山,看好了。”
     就在小小的徐亦山眼中,那些每一块都被他亲手划拉过的碎片,就在原地,一块一块,慢慢地,重新组合。
     由碎而整。
     真的是慢慢地。
     每一块的组合,徐亦山都看得清楚!
     慢慢地,底座形成;慢慢地,底座由小变大;慢慢地,一块又一块的小碎石不停地融合在底座上。
     徐亦山的小手牵着师尊的大手。
     小的人影靠在大的人影身边,由长到短,又由短到长。
     一个完整的全新的假山,就这样在徐亦山的全程注视下,一点一点地形成。
     最后,假山对着他们的这一侧由碎石形成了两个字,“亦山”。
     “亦山,从今往后,这座假山名字就叫‘亦山’,你的山。暂时寄放在为师这里。等你将来成就天阶之后,再来把它带回你自己的地方。”
     那是很久……
     很久之前的事了。
     却一直都像是发生在昨天。
     而师尊的这一次教导,也一直都被徐亦山铭记心中。
     随着他修为层次的不断变化,当初的那一课,也不断地在心中变幻着内容。
     从凝气到通脉,是一番模样。
     从通脉到开窍,是一番模样。
     从人阶踏入地阶,又是一番模样。
     一番模样一番新。
     却再怎么新,当初,他蹲在地上,一片一片划拉着小石块儿的形象,都从未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