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铁血帝国
“立即将消息放出去,让天下人看看我大秦铁骑的厉害!”嬴常意气风发的挥手喝道。
“遵命!”唐画当即行蹲腰礼应道。
一段时间之后,皇宫传出消息,骠骑大将军都长京率十二万大秦铁骑与十三万匈奴铁骑交锋,一战斩四万匈奴,逼匈奴不对不退守大营,前后三战,大秦铁骑已斩十二万匈奴!
咸阳城!
“哈哈,我大秦又胜了!”
“天佑大秦,苍天佑秦啊!”
“自陛下夺取皇权,我大秦攻必克,战必胜,从未遭逢一战!”
“没想到老夫甲子之年,还能见到大秦崛起一日,真乃老夫之幸也!”
“陛下在位一日,九州列国皇帝都得退让三分!”
“老夫夜观星象,大秦人星璀璨,将星云集,文星闪耀,紫薇帝星高悬苍穹,乃千古罕见之奇卦!”
“算命的,你说的都是啥意思?”
“人星璀璨是指人才辈出,将星云集是指武将繁多,文星闪耀是贤臣受用,紫薇帝星更是不用说了,哈哈,老夫走了!”
“算命的别走啊,我还是没有听懂!”
当消息传遍整个咸阳城之后,咸阳城数千百姓纷纷兴高采烈的议论起来,内心充满身为秦人的自豪、骄傲、自信!
伴随着时间推移,秦军再次大胜的消息传遍了大秦七郡,七郡百姓也都跟咸阳城的百姓一样,高兴的手舞足蹈,每家客栈、茶馆都聚满了人,都在讨论北境战役。
秦军不断战胜匈奴,使每一个秦人充满了自信,再也不惧凶横恶煞的匈奴了。
民族的骄傲、民族的自豪、民族的自信,都是打来的!
你不服,我继续打,你还不服,我灭你国,你又不服,我灭你种族,一个字,打,打到对面全部跪地投降,打到对面自愿为奴,打到对面亡国灭种!
用最暴力的方式解决暴力,以战止战!以杀止杀!
时间缓缓流逝,日子一天天过去,大秦帝国虽然正在与匈奴交战,但交战地不在国内,而在国门之外,因此大秦帝国全境已经进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的状态。
由于大秦帝国与大齐帝国商贸来往频繁,使大秦帝国商贸处于急速发展状态,南关每日都有大量秦齐商人互换当地特产,换取巨额白银,商人赚的盆满钵满,秦齐两国朝廷收取关税也收的手软。
一晃三个月,圣秦十一年六月五日!
晋北长城大营、帅帐!
帅帐之中,大秦帝国骠骑大将军都长京身着黑色虎纹铠甲,披着一爪龙纹披风,头戴紫缨盔,威风凛凛的高居帅位,用着犀利似剑的双眸望着大帐两侧的将领们。
“诸位,该决战了!”都长京神情肃穆的环视众将士说道,同时抬起右手,手指夹着一张白纸,白纸上写了几行字,还盖了大红印。
这三个月以来,魔鬼十八骑将匈奴仅有的数千游骑兵全部射杀,匈奴失去游骑兵之后,并没有放弃骚扰战策,采用百骑一组的方式深夜骚扰秦军,还时常偷袭秦军巡逻骑兵。
秦军也用这个办法反击,可以说,自上一次秦军与匈奴主力交战之后,双方就再也没有打过一场万人以上的大规模对战了,都是几百骑兵或者上千骑兵爆发小规模战斗。
两者都有伤亡,秦军这三个月伤亡超过一万五,匈奴大概在一万二一万三左右,秦军伤亡要高于匈奴,正是因为如此,匈奴才一直采用这个打法,想要用兵力优势消耗秦军有生力量。
都长京对此也没有办法,因为每次出动大军要跟匈奴决战的时候,匈奴就撤营,导致秦军每次都扑空。
不过秦军虽然吃亏,但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让几个月前的新兵蛋子,彻底脱变成精锐,现在的秦军铁骑要是跟匈奴决战,再也没有什么紧张可言,都已经习惯跟匈奴打来打去的了。
不过这样的日子也总算要结束了!
因为晋军重新占领了安城,是大晋帝国丞相仇一笑亲自领兵,仇一笑不愧是能文能武的大才,在他的统帅下,晋军切断了匈奴退路,缩小了匈奴活动范围。
都长京手指上的白纸,正是仇一笑的亲笔信,信中称,晋军会尽最大力度堵死匈奴退路,不让匈奴撤营,秦军尽管开拨大军与匈奴主力决战。
虽然这信有点像把秦军当抢使的意思,但都长京也不在乎,因为只要消灭这支匈奴,大秦帝国就可以将白兰大草原占为己有,利益远大于伤损,所以都长京决定再一次开拨大军,与匈奴决一死战,彻底消灭他们!
一听到决战二字,数十名将领顿时来了精神,不由自主的挺直腰板,站在左侧第一排的赵哗当即站了出来,神情肃穆的作辑问道:“大将军,有把握了?”
这个把握不是指胜败把握,而是能够与匈奴主力对阵的把握,要不然又跟以前一样,次次扑空,让热血沸腾的将士们一拳打在空气上,士气不升反减。
都长京看了一眼夹在手指上的白纸,然后面无表情的说道:“这是晋相的亲笔信,他称,晋军会全力配合秦军主力,封死匈奴退路,让我们放心开拨大军,与匈奴主力交战!”
“晋军有多少兵马?”赵哗再次问道。
“八万步弩兵!”都长京迅速回道。
赵哗陷入短暂的沉默,眉宇间陷入沉思,沉思片刻之后,便一脸郑重点头作辑道:“可以试试!”
都长京将目光看向其余将领,其余将领见状,纷纷作辑喝道:“可以一试!”
“传令三军,留八千骑兵驻守大营,其余八万骑兵随本将与匈奴主力决一死战,彻底歼灭这支匈奴骑兵!”都长京铿锵有力,杀气腾腾的喝道。
“遵命!!”
众将领齐齐作辑应喝道!
命令下达之后,不到半柱香时间,八万大秦铁骑就浩浩荡荡的离开大营,大秦铁骑出动之时,监视秦军动向的匈奴斥候也迅速将消息传回匈奴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