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2章 一道选择题
- 小说名称:诡三国
- 作者:马月猴年
- 更新时间:2024-12-01
诡三国
“还有一个事情……”斐潜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让手下去后堂之中取来那个从平阳送来的沉重漆盒。
不多时,手下将漆盒送了过来,斐潜示意庞统自己看。
庞统打开漆盒,只见里面是一堆黑黑灰灰的渣装物体,用手掂量了一下,颇有些分量,但是很松散,看得出表面有不少的孔洞,不是规则的结晶体,而且就这样拿一拿,手上也沾染了不少的黑粉尘。
“这个是……”
庞统心中虽然猜到了几分,但是也不好立刻下断语。毕竟枣祇主管农桑事务,工业这一块,日常事务就是庞统在处理,所以大体上也能猜出来一些。
“这个就是大笮铁……”斐潜叹了口气,颇有些郁闷的说道,“平阳试了好几次……可能是方法上不对,也有可能是步骤上不对,亦或是温度不对,都有可能……跟我们之前的矿石不太一样……”
铁这个东西,天生贱骨头,就连空气和水都喜欢勾搭一下,更不用说什么其他的矿物质了,因此铁矿伴生的有很多,再加上华夏大部分的铁矿都是贫铁矿,和澳大利亚那种……
嗯,若是一路南下,组织东南土著,以马来的那些岛屿为基地,一路向南,直至到澳大利亚……
算了,现在航海术确实是不怎么样,主要是华夏从周开始,到汉代就基本没有离开陆地过,和地中海的罗马不能比,不过话说回来,若是真的和古罗马搭上关系,能不能引进一些西方的航海术?
斐潜的思维又开始跳跃了起来,沉吟不语。
庞统还以为斐潜在发愁,连忙宽慰道:“或许是工匠没找到方法,再试试?”
斐潜摇了摇头,说道:“要试也不能在平阳试了……为了炼之前我们的这些大笮铁矿,炉子都烧坏了两个,还好没伤到人……”
大笮的铁矿,后世的攀枝花的铁矿石是这么麻烦的么?
“渔阳、南阳啊……”斐潜敲了敲桌案,说道,“所以袁本初和曹孟德,欲争天下,先夺了这两个地方……”
“那么大笮这个……”庞统指了指漆盒。
斐潜转了转眼珠,说道:“到时候真的拿下了大笮,便让川蜀的工匠直接去当地建炉,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我们就支持一些物料和器械什么的……不过大笮还有些其他的矿产,比如铜矿什么的,另外,也有可能有一部分不是这种类型的铁矿石……但是依旧太麻烦了,还是让川蜀的人去找吧……”
庞统皱眉,沉吟了片刻说道:“若是完全交给川蜀之人,一旦真能炼出铁矿来,我们再去插手……就有些难办了,不如这样,多少也要安排一些我们的人员……”
斐潜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可以,就这样吧……另外,在川蜀的竹纸作坊的人手到了没有?建设的怎样了?”
“去年年底之前就已经安排人员入川了,现在么……”庞统从袖子里面摸出了一块木牍,看了一眼,说道,“在成都的作坊是收了一个现成的,应该已经是开工在造了,阆中的作坊在建,估计还需要等三个月才能开始造纸,广汉也是收了一个,不过原本太小了,现在正在扩建当中,绵竹的原本是官坊,后来毁于大火,不过基础还在,清理修缮一下也可以用……预估到今年秋,川中就可以出一些竹纸来了,到明面年中,就会有比较充足的数量……”
“主要是青龙寺要用,所以再催一催罢……”斐潜点头,表示进度还算是比较理想,但还是要再快一些,主要是能在青龙寺会议之前提供一批足够的纸张,并以此来进行推广,毕竟在这个时候,纸张也是一门大生意。
停了一下,斐潜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情来,便说道,“还有川南的铜矿……建宁之北的靠近川中的那个,也不用吃得太凶,但是多派些人手去建宁南部去找找……那边应该还有其他暂时没有被发现的铜矿,若是找到了,就是我们的了,在川中就可以建个大的铸币坊,到时候就方便很多……”铜铁是有矿带的,斐潜记得后世的云南依旧是多铜,想必现在必然还没有多少的开发出来,值得去查勘一番。
“大笮之铁,建宁之铜……”庞统点着头,忽然愣了一下,旋即笑了起来,说道:“主公此策甚妙!甚妙也!”
“嗯?”斐潜也是愣了一下。
庞统挤了挤眼,“主公之意,统已深知……主公请放心,我这就去安排……”旋即站了起来,拱手一礼,退了两步,就朝着外面走去。
斐潜手指头动了动,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放弃了……
我就是说了说建宁之南,也就是云南一带有铜,而且因为华夏对于开采铜矿已经是比较纯熟的工艺了,而且铜金属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不像是铁原子那么贱脾气,所以若是找到了铜矿,开采冶炼肯定会比大笮这些暂时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的铁矿石要难度小很多,但是这又算是什么计策了?
斐潜眨巴了两下眼睛,看着庞统兴冲冲离去的背影,忍住了叫庞统回来的冲动,不过依旧略有一些尴尬,嘿嘿干笑了两声,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
我真的用了什么计策?我说什么了?算了,等下次再找庞统这个小子问问他做了些什么事情,应该就能知道我到底用了什么计策了……
…………………………………………
“骠骑之策,向来如此么?”荀攸坐在荀谌的对面,饮了一碗茶之后,忍不住颇为感叹的说道。
荀谌依旧低眉垂目,闷声不响地先喝完了茶,才放下了茶碗,淡淡的说道:“骠骑向来如此。”
“骠骑真乃奇人也……”荀攸说着,不由得又是叹息一声,“某以为三千兵马不过是……未曾想到这三千兵马……再加上大秦使者……这,这真是……”
不管是从刘协的角度,还是从曹操那边来说,都是希望能够从斐潜这边抠出一些好处,不管是兵马还是器械,亦或是战马就更好了,所以三千兵马换一个黄门侍郎,刘协和曹操都会愿意,恐怕还多半会说这里还有十来个黄门侍郎,要不要一起打包换了算了?
所以伏典的默许,一声不吭的就急切的想要急切的带着人马回去,这也是在荀攸的意料之中,但是让荀攸没有想到的是,骠骑将军斐潜竟然将这三千兵马还有后续的事情,玩出了这么多的花样来……
这件事情,荀攸思考过后,竟然惊奇的发现,谁都不亏!
刘协自然是达成了目标,至于少了一个荀攸,不过就是少了一个传话的中间人罢了,再加上刘协现在也觉得不能完全相信颍川人士,所以刘协自然是觉得赚了,自然觉得不亏……
曹操也不亏。曹操当下焦头烂额,得了三千生力军之后自然不管从那个方面来说都会松口气,若是用来交换荀彧,曹操多半不愿意,但是像荀攸这样属于荀氏旁支的人物,曹操就算是在意,也都是表现给旁人看的,说不准还会跟斐潜沟通一下,说这里还有夏侯恩夏侯青夏侯礼什么的,能不能也换些兵马……
荀彧和荀氏家族呢,似乎也是不亏。毕竟在这个时代,世家子弟出仕不同的诸侯,是一件平常再不过的事情,甚至世家子弟跳槽也很寻常,不值得因此来指责什么,甚至还有可能会以此为契机,表明和荀谌恢复关系……
然后看起来似乎有些亏的骠骑将军,其实也不亏。倒不是荀攸自认为自己有多么能耐,价值超过三千兵卒,这本身就不怎么好比较,而是因为骠骑如此操作了一番之后,必然就有千金马骨的效果,传到了山东之地以后,这古有五羖上大夫,今有颍川荀公达,骠骑好才的名声也就树立起来了……
然后荀攸自己,这么一番折腾下来,也是没有觉得有什么吃亏的,毕竟在刘协曹操那边,属于比较边缘的人物,本来这一次还想着借着曹操和袁绍相争,上书表述一些观念和策略,提升一下自己的地位什么的,现在也免了,按照骠骑将军的意思,接下来会接手荀谌一部分关于商贸的事务,将成为骠骑将军斐潜在长安的商贸主管,不管是从职权还是待遇,都比之前要好了很多……
转了一圈,荀攸发现,竟然这一件事,看起来大家都开心?都没有人吃亏?可是荀攸怎么都觉得有些不对劲……
就像是那个大秦使者一样。
大秦使者万里迢迢前来朝贺,明知道其中有些诡异,但是问题是谁敢说?刘协必定开心,曹操也多半会借着这个机会收拢一波兖州豫州的人心,似乎又是一片皆大欢喜……
实际上呢?
倒不是说三千兵卒和大秦使者是多么恶劣虚伪,相反,三千兵卒也是上过战阵的正卒,兵甲齐备,怎么不能算是老弱病残,大秦使者也是色目人,也确实是从大秦而来,怎么说也不能算是完全虚假捏造,但是问题是当这些放在一起的时候,让荀攸觉得,似乎皆大欢喜的事情,实际上到处都是骠骑埋下的坑。
三千兵卒,骠骑将军说,是给陛下的,是保护陛下安危的,但是到了许县之后,甚至不用到许县,定然被曹操半道接走了。就算是到了许县,陛下也拿不出兵粮和军饷,也养不起,可问题是,按照荀攸的判断,陛下必定不会这么想,也不会愿意曹司空这么做……
大秦使者,似乎在表明了骠骑将军更关注西域,想要派遣人员像是甘英一样远达条支,去完成昔日班定远未能完成的壮举,这对于山东诸人来说无疑就是一件好事,但是实际上也表明了骠骑将军坐山观虎斗的心思……
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预见的,可是依旧无法避免。
骠骑将军斐潜似乎将一切行为都摆在了台面上,可是依旧让人无可奈何。这简直就是看起来似乎有很多选择,但是实际上只有一个选项的选择题。
荀攸甚至能想象得到,荀彧在得知这些事情的时候,也只能喟然长叹,然后尽力调和刘协和曹操之间关系的模样,还有山东诸人一边骂着骠骑将军斐潜不安好心,一边继续打生打死的局面……
“主公素喜行阳谋之策……”荀谌将茶叶泡了第三次,然后一边倒出茶水,一边淡淡的说道,完全就是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自并北以来,于内于外,皆是如此……”
“于内于外?”荀攸问道,“叔父之意是?”
荀谌仍旧是一副淡淡的表情,说道,“袁曹之争,非袁本初,曹孟德二人恩怨,乃冀、豫之地,积怨已久……而吾等关中、汉中、川蜀、陇右,凉雍之间,何处不是如此?此番大义传遍,方可腾挪,出入有间,非主公之大才不能成其事也!此乃其一……”
“其二么……”荀谌看了荀攸一眼。
荀攸思索了片刻,说道:“制衡?”
荀谌点头说道:“昔日主公仍是中郎之时,复平阳,于平阳之西寻一桃山,建学宫。山下有衢门,山径为有道,学宫称守山……如此,公达可明白否?”
“这个……”荀攸咋舌道,“骠骑莫非当时就……”
荀谌沉默半响,说道:“……某亦不知……不过么,主公之虑,一向深远,非你我所能揣测……过得两日,某便回转平阳,公达便可居于此,公事之上,需尽心尽责,沐休之余,亦不得放纵奢靡……”
“侄儿谨记!”荀攸连忙拱手应下。
荀谌点点头,然后起身说道:“主公曾言,风物长宜放眼量……此句大妙……公达也需时刻谨记……”
“侄儿明白,多谢叔父指点!”荀攸正容,拱手应答道。
荀谌便不再复言,他之所以跟荀攸多说几句,就是有些担心荀攸因为这个“置换”的过程当中产生出一些什么不必要的情绪和思想,导致在后续当中出现什么问题,见荀攸应下了,才点了点头,然后缓缓地转过头,看向了远方,伴着微风,随着白云,心绪也昂扬了起来,这才几年的功夫,就有如此风物,若是再看上几年,应是如何绝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