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时无英雄,徒令竖子成名
- 小说名称:汉明
- 作者:八无和尚
- 更新时间:2024-11-28
汉明
幸好虎蹲炮开花弹的威力不强,若是换了直射炮,几条残肢断臂一飞,估计清军得瞬间崩溃。
济席哈是欲哭无泪,他这时才醒悟过来,自己急躁了,一盘好棋,愣是下成了臭棋瘘子,一时间想死的心都有了。
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蓝拜,给他收拾了残局。
撤!
再不管被落在城墙处的铁甲兵,全军后撤二十里,待整肃后再想辙补救。
天上掉馅饼了!
岳小林乐得嘴都合不拢。
都道一将无能害死三军,济席哈愣是将一场唾手可得的胜利,打成了一场损兵折将的败仗。
还送了数百领的重铁甲,岳小林是真兴奋了。
他做为吴争亲随,岂不知道吴争已经应允钱翘恭重组骑兵营?
这济席哈真是肚饿送馒头、雪中送炭之举啊。
有这几百领铁甲,岳小林相信,只要稍作“诱惑”,钱翘恭、钱大人,这个王爷的大舅子能不帮忙疏通,让自己在骑兵营占据一席之地?
倒不是岳小林嫌弃做吴争的亲卫副队,而是岳小林志向远大。
这志向远大,那就得用军功换。
待在吴争身边,这仗是真没得打,哪里去找补战功?
看着被团团包围起来,上下不能的百多铁甲兵,岳小林眼中只有铁甲,没有兵。
“别用枪……你小子还想用手雷?”岳小林咋呼着,“告诉你们,搞坏一件,老子拿你皮凑……去,找木棍来,敲打他们……这些蠢驴,不敲打敲打,还以为咱拿他们没办法了……。”
铁甲兵最终还是降了,其实他们见到援军被火炮所阻回撤时,就已经想降了。
向北伐军投降,对清军而言,已经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连自己的战神多尔衮都死于北伐军之手,就勿论是他们了。
对,强盗的逻辑总是与众不同,他们只臣服于强者,哪怕强者对他们做了什么不堪的事。
是不是感觉一种熟悉?
一直往东,出海后,那里也有这么一群同类。
扯远了。
铁甲兵其实一直在“埋怨”,守军不给他们机会投降啊。
全身铁甲,能自己脱吗?
没有了辅兵,他们就是一个个铁桶,啥都做不了。
只能象木头桩子一样僵着。
手中的铁杵早已扔地上了,你们倒是来抓我呀。
可岳小林太狠,他有了枪击铁甲兵头部的经验,知道这招管用。
试想一根门闩敲打在铁甲外,会发生什么?
“咣”地一声,绝对能让人找不到北,吐得七晕八素。
被一个个震昏倒地后,方才松了口气的岳小林,这才下令剥皮……不,剥甲。
这些铁甲兵降了,降于岳小林这种极度“令人不齿”的手段。
……。
“这怎么可能?!”
刚林、祁充格及一众文武在听到湖陵之战战报时,都震惊了。
这太不可思议了!
需要说明的是,他们虽然震惊于济席哈、蓝拜的无能,但这不是最主要的。
最震惊的是,北伐军竟然将主力囤于这一区区小城?
疯了……真疯了……太疯狂了!
多尔博的目光有些象看神仙一般地看着沈致远,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沈致远料事如神,阿玛果然识人有术,沈致远竟能事先料到一万大军会被击败。
然而,沈致远的脸色也有些不太好看。
天晓得,吴争想做什么?
有着徐州坚城不守,难道非要在湖陵城,这小小的弹丸之地决战吗?
这太不可思议了,沈致远也想不明白,北伐军主力怎么会在湖陵?
恐怕只有始作俑者才能搞明白这桩糊涂事了。
蓝拜,佟佳氏,镶蓝旗籍。
努尔哈赤时授牛录额真,事皇太极时,授巴牙喇甲喇章京。后阿山(固山额真)数次进攻锦州,叙功擢梅勒额真。
清军入关后,进世职三等甲喇章京。
之后随孔有德征湖南、广西,累功进世职二等,兼礼部侍郎。
年前,应允跟随多尔衮南下发动此战,被破格擢升固山额真,兼工部尚书(挂职虚衔)。
从这履历可以看出,此人并非是文臣,而是武将,但历经三朝,一路升迁,混事的本事还是有的。
这道战报,显然不是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济席哈能编撰出来的。
这是蓝拜的手笔。
也是啊,济席哈轻松“占领”谷亭,不好意思报功。
想在占领湖陵后,一同邀功。
不想,在湖陵被打了记闷棍,虽说伤亡人数不是太大,可愣是折损了两支重甲兵,这可是二旗的心头肉啊。
如实上报,得被唾沫淹死。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会被沈致远看轻,从此后,就得在沈致远这汉人小子手下听命,这如何受得了?
于是蓝拜大手一挥,撰写这道战报,战报中别的都如实上报了,就是“微微”将湖陵守军的兵力上调了些。
上调了多少?
不多,八千人。
八千人!
这不开玩笑吗?
吴争在徐州确实凑齐了上万人,可要将主力全部调到区区湖陵,与敌打一场野战?
疯了吗?
沈致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三个字。
本来,按沈致远的智力,是能够识别出蓝拜拙劣地篡改的。
其实这不是什么太难猜的情况,可问题是,沈致远所猜想的是,如果吴争是因为自己事清,而刻意地针对自己,想打压自己……或许还真能做出这种……疯狂的事来。
因为沈致远相信,吴争淡泊的外表中,有着一颗极度疯狂的心,事实上,从绍兴府起兵之后,吴争就没少干过这等疯狂之事。
好嘛,这个揣测,极度地影响了沈致远的判断,一个谬误因为心中不可明示的症结,自我强化成了真理。
没有人认为济席哈、蓝拜会谎报军情,这二人的身份在那,同时兖州距离战场不远,谎报的话,三、五日之内就会被拆穿,那就更没好果子吃。
由此一来,这个尚未得到清廷承认的“藩王府”震动了,倒不是怕,有着大军傍身,还怕北伐军打来么?
可问题的症结是,包括多尔博在内的主臣,上下一致地想要罢战了,再打下去没意思了,搞不好与北伐军拼个两败俱伤,反而让朝廷得了利。
此时多尔博得到了沈致远的眼神示意,临时散了军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