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道德天尊
说话间,有宫女奉上茗茶,陈萼抿了一小口,便道:“正好东方兄在此,我想就吏部铨选一事,重新合计个章程出来。”
“愿闻高见!”
东方朔拱手道。
陈萼沉吟道:“立宪暂时不着急,可以以十年为期,作出规划,慢慢推动,想必十年后,长公主也过足了皇帝瘾,但吏部铨选拖不得。
那么多读书人当不了官,结果在本朝出了大乱子,若无读书人推动,安禄山纵有反心,叛乱也出不了幽燕之地,人常言,国以民为本,这话既对也不对,民是国家的基础,但是管理民的,还是官啊,官员的安置不处理好,直接就要了你的命,再纵观历朝历代的造反起义,哪一回没有读书人掺和进去?
因此选官的范围,必须要扩大,而改制铨选,首先要改科举,愚以为,应废诗赋,取经义,合多科为一科,除五经,另增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合称四书五经,以之出题,将取士范围缩小固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固定段落组成。
另书法也要作规范,奏章上行书草书飞起来,谁能看的明白?我有一书法,名馆阁体,不惟美观,惟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易于辩识,将来科举考试与奏章公文,必须以馆阁体书写,好书法者,行书草书尽请回家写……”
陈萼一边详细讲解着八股文,同时叫来笔纸,一笔一画的书写馆阁体。
现代提到八股文,多是诋毁,但评价八股文,要按时代来看,至少在大唐,是有积极意义的,摒弃了诗词歌赋,选出来的是标准化的官员,最起码上任能做实事,而不是吟诗作对。
而且八股选官如同流水线生产,稳定性强,陈萼在这个世界,不是要搞科技革命,也不是要大力发展生产,他的目地只是苟,为大唐苟足三千年,稳定压倒一切,显然,八股取士加上君主立宪,正合他的要求。
随着陈萼亲身示范,李令月与东方朔也渐渐地明白了个中关键,均是眼神一亮,并兴致勃勃的讲解自己的看法。
不知不觉中,已是个把时辰过去,这时,又有太监来报:“禀圣上,前朝御史大夫魏方进持节求见。”
“哦?想必是李隆基派来探口风的!”
东方朔看向了李令月。
李令月点点头道:“宣!”
“诺!”
那太监施礼告退。
不片刻,一名中年官员左手持着节杖,右手捧着圣旨,大步踏入,见到端坐皇帝宝座,身着皇帝冠冕的李令月,不禁眼神一缩,随即喝道:“圣旨到,镇国太平长公主接旨!”
“哼,谁的圣旨?”
李令月哼道。
“自然是当今圣上!”
魏方进向正西方向拱了拱手。
“笑话!一个放弃江山,放弃百姓臣民的懦夫,有什么资格当皇帝?”
陈萼站了起来,一把拿过圣旨,看都不看,直接扯开撕碎!
“你……莫非你要造反?”
魏方进惊道。
东方朔却是感觉到,李隆基的圣旨被撕碎之后,李令月身上的龙气又浓郁了几分。
陈萼道:“不是长公主要造反,而是李隆基丢了江山,有负祖宗,不配再为人主,你回去告诉他,让他来长安,住兴庆宫,以太上皇之礼尊之,原太子李睿废为庐陵王,犯了错就得认,莫要心存侥幸,否则为他进号逃皇帝,随行百官诸军,限时十日回返长安,违者,以叛逆论处!”
“这……”
魏方进就感觉一道天雷轰了下来,一屁股跌倒在地!
李令月沉声道:“去罢,回去告诉他,念在姑侄一场,朕许他善终!”
魏方进不敢多留,忙拾起节杖,踉踉跄呛的向外走。
出了宫,又立刻快马出城,两日后,回到了马嵬坡。
“圣上,臣无能啊!”
扑通一下,魏方进在李隆基面前跪了下来。
“怎么?那贱婢说了什么?”
李隆基面色一沉。
“臣……臣不敢说!”
魏方进吞吞吐吐道。
“说,朕恕你无罪!”
李隆基催促。
魏方进这才道:“臣奉圣上旨意持节去宣旨,那陈光蕊一把夺过,直接撕碎,还大骂圣上,说圣上……”
他也是豁出去了,居然原话传达,不仅仅群臣众将面面相觑,李隆基更是暴跳如雷!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朕要诛了他,诛他九族!”
“圣上!”
众人纷纷跪下。
“传旨,立刻打起讨逆大旗,召四方义士,兵发长安!”
李隆基咆哮道。
出乎他意料,群臣众将均是跪地不动,无人应答。
“难道……难道你们也要造反?”
李隆基不敢置信的指着众人,声音中,带着难言的恐惧。
“说话!哈哈哈哈~~”
李隆基突然仰天狂笑起来,那苍老的笑声,满含悲凉。
“圣上!”
高力士眼里嚼着泪花,扶住李隆基。
陈玄礼猛一咬牙道:“请圣上放心,我等再怎样,也不会去投靠一个女人,但是我军只有万余人,粮草不足,士气低落,不可草率攻打长安,惟今之计,只有避其锋锐,再作打算,而且圣上年事已高,光复大唐正统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反之太子正是春秋鼎盛之时,还望圣上传位给太子,由太子带领臣等打回长安!”
“你……你要造反?”
李隆基大怒。
“请圣上传位太子!”
群臣齐声劝谏!
“啪啪!”
周围的士兵又用剑鞘敲打起了盾牌。
李隆基突然想到了他的祖母,当年天后在位时,权威无以复加,但是临到老来,不还是有了神龙政变?
相同的是,都是由太子逼宫。
只是天后年间,国家不仅没有大的动乱,反而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而自己,亲手葬送了大唐。
‘罢了,罢了!’
李隆基瞬间雄心尽去,放着年富力强的太子不拥立,又有谁会去支持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呢?
太子也跪在地上,低着头,虽然面孔紧紧绷着,可那眉眼间,仍是掩饰不住的紧张和激动。
李隆基沉声道:“今日,朕便传位于太子,从此之后,这负重担就担在你肩上啦!”
“孩儿……孩儿必不负父皇重托,早晚有一日,光复长安,再造开元盛世!”
太子激动的声音都颤抖起来。
李隆基不置可否道:“朕老啦,经不得折腾了,朕去巴蜀,远离是非纷争,你可带着将士们和百官去灵武,那里还有些边塞强军可用,光复正统的重任就交给你啦。”
“父皇,孩儿不孝!”
太子大哭着磕头。
“哎,高力士,我们走罢!”
李隆基叹了口气,跌跌撞撞的往回走。
“快,还不快为太上皇收拾行装?”
高力士连忙大喝,并快步上前,搀扶住李隆基。
太监宫女们立刻忙碌起来,收拾了一阵子,约有百名太监宫女和百两来名禁卫跟随李隆基渐渐远去。
那车马,在颠簸不平的道路上发出吱呀吱呀声。
“臣等恭送太上皇!”
群臣与军卒相继跪倒,送别李隆基,自今日起,李隆基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