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小说网 > 我是王富贵 > 第334章 大才子的大愿望

第334章 大才子的大愿望

我是王富贵
    唐寅住的地方不是城里,而是西山的一处山坳,抽巧的是房舍周围,竟然有许多桃树,此时桃花将开未开,一股勃然的生机,蕴藏其中,深吸一口气,尽是草木芳香,真不愧是大才子挑选的地方,有情调。
    王岳,朱厚熜,祝允明,他们骑着毛驴而来。
    朱厚熜就埋怨道:“都受伤重病,怎么不进城,安排几个名医诊治,这不是胡闹吗?”
    祝允明无奈道:“陛下,唐寅这个犟种,谁能管得了他。这是他挑选的学堂所在,他跟我说,若是能再修一处学堂,也就死而无憾了。”
    朱厚熜深深吸口气,很不痛快,“不就是学堂吗?朕一道旨意的事情,用得着这么费事吗?”
    祝胖胖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来什么。
    “陛下,要不听他说说其中道理?”
    朱厚熜哼道:“都过来了,自然要听听了。”
    说话之间,他们踏着石板路,已经到了小院门口,此刻是下午时分,院子里空荡荡的,只有在桃树下面,放着两排木凳。
    “这是唐寅给学生上课的地方。”
    朱厚熜更加不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受伤的人,还不好好养病,上什么课啊?他下意识看了看王岳,王岳面色凝重,似有猜测,但是却不好说什么,还是等见了唐寅,一切明晓……
    君臣步入了草庐,四处看去,发现在东边书房,有个人正在桌案上挥动笔墨,在写着什么。
    “伯虎兄!”
    祝允明低声呼唤,唐寅头也没抬,叹道:“你不用给我费什么心思了,生死有命,我看得开的……”他说着,一抬头,正好看到了祝允明身后的王岳和朱厚熜,唐寅的眼神已经不那么好了,但他无论如何,也忘不了天子啊!
    这个该死的祝枝山,惊动陛下干什么?
    他挣扎着要行礼,王岳和祝允明急忙过来,扶住了他。
    朱厚熜道:“朕是微服过来的,不用那些虚礼了。你可是朕钦点的状元,怎么就不知道爱护身体?”
    被天子责备,唐寅竟然红了鼻子。
    “臣,臣微末之人,何其之幸,竟能得陛下青睐,亲自探望,臣惶恐感激之至。”
    唐寅这般感激涕零,铭感五内的模样,让朱厚熜颇为感动,“朕不停这些虚的……你到底是怎么受伤的,朕要听真话!”
    唐寅迟疑,苦笑道:“陛下,事情都过去了,又何必在乎,臣,臣都是小事,不敢劳烦陛下……”
    这时候王岳突然道:“唐寅,你不必抹不开,有什么想说的,就畅所欲言。这段时间以来,天津那边发展不错,朝廷即将对漠南动手,无论人力,还是财力,都已经有些模样了,虽然还是穷,但好歹能弄到钱了。”
    唐寅眼睛一亮,忍不住赞道:“大人鬼斧神工,理财有道,真是国之大幸,百姓之幸啊!”
    唐寅扭头,对朱厚熜道:“陛下,臣,臣想恳请陛下降旨,能够广设蒙学,教化天下学子,若是能人人读书,臣就算摔死,也心甘情愿了。”
    朱厚熜何等敏锐,怎么听不出来,唐寅的伤就跟兴学有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这让他殊为好奇。
    “兴学的事情朕肯定会不遗余力,你来说说,到底难在哪里?”
    事到如今,唐寅也不好吞吞吐吐,能面对面,跟皇帝仔细谈这件事情,对他来说,绝对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或许这辈子就有这么一次机会了,不说痛快了,还要带着遗憾进棺材吗?
    前面提到过,唐寅在外城住了很久,也观察了很久。
    后来他更是组织一批流民,去火药厂当工人。
    自从有了稳定收入,这些流民才彻底安居下来。
    而安定之后的百姓,首先的需求就是上学,送自己的孩子读书!
    这也是王岳在城外大力推动学堂的原因所在。
    百姓们追求的东西真的很简单……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是乱世才能说的。太平年景,大家想的无非是过得更好一点,说白了,就是阶层跃升。
    中华大地,从来不是顽固不化,一成不变的蛮夷之地。
    从招贤纳士,到唯才是举,再着落到科举取士上面,一条向上的路,始终打开着,区别不过是宽窄而已,却从来不用寄希望来世。
    安稳下来的流民,手里有了一点点积累,就迫不及待想要送孩子上学读书……要说他们希望孩子考进士,当大官,光宗耀祖,改换门庭……说实话,想的人还真不多。
    但是在修建外城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发现了,那些读过一点书,哪怕只是认识一点字,能稍微写写算算的人,他们也能比普通人多赚许多。
    而且飞速发展的商业,更是需要太多的人才。
    有人甚至主动找上了那些心学大佬,想要跟他们商量,将一些不那么优秀,不是那么热衷科举的学生匀给他们。
    为了得到人才,他们都愿意出大价钱。
    激动人心的收入摆在面前,谁能不眼红心动……家里的人争先恐后,将孩子送去学堂。
    唐寅靠着自己的名望,联络了不少朋友,请他们过来,充当老师,帮着兴学。
    开端非常美好,唐寅觉得他可以做得更多,因此就把目光投向了京城之外,投向了那些村镇。
    可唐寅很快发现,在乡村推行教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村镇,推行很顺利,可有些村镇,竟然不是这样。
    比如说,刚刚还答应让孩子上学,可转过天,就反悔了。
    难道谈孩子读书还不好吗?
    唐寅怀着极大地疑惑,亲自去下面走访,渐渐的,他终于了解了内情。
    在乡村,老百姓遇到事情,更愿意请教家族长者,尤其是那些年高有德的族老,让他们给拿主意。
    毕竟上学读书,改换门庭的事情,可马虎不得。
    只是令人诧异的是,许多族老乡贤居然都反对读书……读什么书?就凭你家孩子的脑筋,还能读出一个状元公吗?
    还不是白花钱,白受苦!
    孩子不小了,都能下地干活了,跑去学堂读书,岂不是亏了!
    再说了,朝廷害人的事情还干得少了?
    这才过去几年,好了伤疤忘了疼,你把孩子送去了,那就落到了人家手里,到时候管你要什么,你能不给?
    好嘛,在这些人的嘴里,朝廷成了绑票的土匪山大王了。
    唐寅也不傻,乡村推不动,自然是有原因的,除了少部分百姓愚昧顽固之外,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这些乡贤老爷!
    读书?
    读什么书?
    你们家的崽子,只怕老老实实耕田种地,读书,出人头地,那是我们上等人才能干的事情。
    以前村子里没法上学,只能出去读书,自然把穷鬼挡住了。
    现在居然有人要在乡下兴学,这不是犯了天条吗?
    你们也想逆天?
    地方上不断有人散播谣言,甚至还有造谣,说是城里人想吃孩子,那些达官显贵用孩子炼药,还记得刘瑾不?
    就是那个无恶不作的刘公公,他不就是因为挨了一刀,为了能重新长出来,吃了多少孩子的命根子?
    现在办学,就是为了把孩子骗过去,然后炼成药,什么读书,根本是吃人!
    面对流言蜚语,唐寅也受不了了,他下去不断解释,可谁能想到,有一次返回的时候,竟然跑出来一群妇人,指着唐寅一行痛骂。
    唐寅只有两个随从,对方十几个人,不由分说,不光是骂,竟然还追打,唐寅在躲避的时候,不下心摔下护坡,摔伤了腿。
    朱厚熜听完前因后果,简直气炸了肺!
    “这些愚夫蠢妇,竟然敢袭击朝廷命官,简直死不足惜!”他扭头看了眼祝枝山,“怎么样?查出来是谁干的吗?”
    祝枝山道:“陛下,当天去的都是一些媒婆,道姑,这些三姑六婆,最是泼皮无赖,贪财好利,是有人花钱买泼,暗害伯虎兄!宛平县已经追查,不会放过他们!”
    “杀!”
    朱厚熜恶狠狠道:“那些媒婆道姑,也不要客气,这帮人一贯搬弄是非,颠倒黑白。她们仗着妇人的身份,便为所欲为,以为朝廷不能把她们怎么样!错了!大错特错!在朕这里,没有不能杀的人!”
    皇帝暴怒,唐寅越发感激涕零。
    “陛下,那些妇人已经送入煤矿,做苦力了,更何况微臣只是受伤,并没有怎么样,就不要追究了。”
    王岳冷冷道:“即便不杀,也不能留在西山做苦役,送去蓟镇铁矿,让她们跟那些蒙古妇人一起干活,瞧瞧她们还怎么搬弄是非?”
    朱厚熜颇为赞同,“以后凡是这类的三姑六婆,统统如此处理,简直无法无天了!”
    唐寅挣扎着,让祝允明帮忙,一定要跪在地上,涕泪横流。
    “陛下,臣不过是蒙冤受屈之人,陛下给臣清白,点臣状元,受臣官职,天高地厚,洪恩巍巍。臣无以为报,只求一腔热血,鞠躬尽瘁。臣才疏学浅,本事有限。安顿流民,若非得王大人帮助,根本做不成。又想着推动兴学,结果遭遇阻挠,不自量力。说来说去,臣不过是百无一用之书生,没有本事,安邦定国,报答皇恩于万一!”
    唐寅说到了激动处,已经是泣不成声,额头上青筋凸起,下巴上花白的胡须,不停颤抖,看得人心酸无比。
    “陛下,臣无德无能,但是臣有一个想法,越是艰难,就越是要推动。唯有读书人越来越多,人才越来越多……大明江山才会真正中兴。吾皇圣德,泽被天下,正在此时。臣斗胆谏言,陛下能颁行圣旨,大力兴学,臣,臣替天下学子,拜谢天恩!”
    朱厚熜一听,微微迟疑,下意识看向王岳,兴学可是要花钱的,能行吗?“
    王岳略微沉吟,“陛下,臣以为可以将义务教育列为朝廷的使命之一,即便暂时做不到,早晚有一天,也要让所有孩童都能读书!”
上一章 第334章 大才子的大愿望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