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秦当暴君
就在白起的侃侃而谈中,韩国群臣的目光却是逐渐黯淡下来,韩王亦是如此。
韩康一向没什么主见,但对于这件事,他的态度很明确,便是听信白起的话。
不日,出兵伐楚!安稳之时,楚国便频频骚扰韩国,可一到与秦国战乱,便是豪礼相送。
韩王早已经看不惯楚国这种嘴脸,对楚恨之入骨已经不是一日两日。
他目光横扫堂下,察觉出群臣异样,巡视之后,笑着问道:“诸位以为如何?”
这一问,堂下顿时是一片山呼海啸之音。
“大王,切莫听信白起谗言。”
“是啊大王,白起这么说,无非是狡辩,想要为秦国解围而已。”
“若我韩国出兵,讨不到好处,反而惹怒了齐楚,那简直是得不偿失啊。”
“大王三思啊!”
这自然是与秦国有恩怨将军们的说辞,在他们眼中,白起狡诈至极,所说皆是为秦所图。
可这些说话的将军中,有一个人却没有说话,那个人便是韩鹏。
被嬴驷切了命根子,又在对秦国的战役之中屡战屡败,可这一次,却是沉默了。
非武安侯不想说话,也非是自己对于秦国之仇恨不够深。
绝后之仇,不共戴天!可身为韩国的权臣,韩国的掌兵将军,自然也要多为韩国着想一番。
白起说的话,并不难理解!今日秦国有难,韩魏若不救援,则凭借齐楚空前的国力,秦国怕是难以招架。
秦国灭亡之后,齐楚相互争霸,余下的诸侯国,岂不都成了两国的炮灰?
可若是出兵救秦,不但可以重新得到齐楚占据多年的失地,还可以讨好秦国。
秦国有难,韩魏救援。
那么韩魏若是有难,秦国就会袖手旁观?
断然不会!武安侯喘了一口粗气,似乎正要开口,恰逢韩康注意到他脸色不太好,又没听见他发表意见。
韩康便问道:“武安侯,你是我韩国百将之首,为何此时却是一言不发?”
韩鹏拱了拱手,呢喃道:“大王,末将以为,白起的话,可信,韩国当出兵伐楚。”
“—――”顿时,整个堂下都变得静谧无声。
武安侯一向是讨厌秦国的,多年以来对于秦国的态度就只有讨伐战斗。
可今日,竟然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如何能让人不震惊?
韩康不解,问道:“将军之言,与往日大相径庭,本王竟一时之间想不明白,是什么,改变了将军对秦国的一贯态度?”
韩鹏道:“大王,是利益,韩国的利益。”
利益二字,似乎可以很明了的解析一切理由。
“大王,多年以来,似乎秦国并未主动对韩国发难,可韩国对秦的战役中,要么损兵折将、要么割地赔款,完全没有任何好结果;可此次,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王大可以趁着这个时间从齐楚手中收复失地,而楚国主力尽陷于韩国之内,必不能援,我王可趁机围困郢都,以解秦国之围,以震慑楚国朝野。”
白起一怔,喉头‘咕噜’一声,没想到,武安侯竟然是如此的大公无私。
“将军之言,白起感佩!”
其他反对白起言论的人也都开始审视自己,武安侯言之有理,他们是不是有些被仇恨蒙蔽了双眼?
此时,白起若是多说话,那就难免有心虚之嫌,所以他干脆不说话,给韩康足够的时间考虑。
公仲朋也是笑而不语。
“相国大人,你觉得呢?”
以往作为亲秦一派,韩康总是对他的谏言有些偏见,既然大格局一定,那么想要说什么也不必过于在意。
公仲朋倒抽一口冷气,幽幽道:“微臣以为,武安侯大公无私,说的话与微臣不谋而合,微臣倒是也觉得,可以兵围郢都,让齐楚不敢小觑韩国。”
“可凭借韩国一国的兵力,似乎不够吧?”
楚国虽然说举倾国之力讨伐秦国,可是郢都驻守的守军应该也不在少数。
并且,楚国的战力远在韩军之上,若想要胜,且是大胜,就必须有巨大的兵力优势。
白起却是嘿嘿的笑了:“大王,兵力之事大可不必忧心,秦国牵制齐楚主力,韩国便可和魏国合兵。”
“魏国也会出兵?”
韩王不禁大奇,韩国与秦国有世仇,那么魏国和秦国的仇恨就不知道有几世。
可,既然魏王都能如此大度,化干戈为玉帛,那么韩国为什么就不可以?
何况,这件事对于秦国还是大大的有力!“好!”
韩康拍案而起,兴奋到:“本来本王觉得,出兵之事,可以容后再定,可既然大家意见统一,那寡人便立刻决定,与魏国出兵伐楚!”
“我王圣明!”
武安侯那简单的几句话,瞬间便扫清了一切障碍,令韩廷上下,再无反对之音。
“白将军,你我即刻签订盟约,而后你便可以回秦国去了。”
说着,便有小太监拿上棉帛,当着韩廷百官的面签订,白起上了马车,抖了抖车绳粼粼而去。
韩廷之内,便没了白起在时的喧嚣,平静下来。
韩王异常兴奋,难得韩国上下一心,这次战役他一定要好好指挥,争取为韩国打一个大胜仗。
“你们都说说,对楚国一战,谁可以为领军主将?”
此问一出,堂下异口同声。
“大王,此人非武安侯莫属。”
“是啊大王,武安侯乃我韩国统兵将军,掌兵事多年,深的将士们的心。”
“有武安侯在,楚国守军必败无疑,我韩国也可以讨回在楚国的失地。”
呼声很是高涨!公仲朋和韩康也将目光对准了武安侯韩鹏,对他殷殷寄望,希望韩鹏能当此重任。
随之,韩鹏却苦笑道:“大王,末将对外征战多年,竟是有些累了,对楚之战,还是让申差将军为主将吧。”
“上将军,你――”申差一愣,脸色铁青,他从武安侯的语气之中,听到了失落以及绝望。
这种语气,只有将死之人才会感慨而出,可不知道为何,在武安侯身上,竟然表现的如此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