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小说网 > 伐清1719 > 第六百六十一章 越南自治省

第六百六十一章 越南自治省

伐清1719
    革新十五年四月二十一,经过了三天时间的封闭会议,在一声清脆的木槌声下,新一届的大楚内阁名单正式出炉,带着淡淡墨香的文件被呈递到了宁渝的面前,只有皇帝最后签字认可之后,内阁名单才会真正生效。
    宋恩铭、薛海云、宁忠海、陈世绾、全祖望、罗文泰、刘统勋.......
    望着上面熟悉的一些名字,宁渝也不由得轻轻一笑,这些人选自然是全面贯彻了宁渝的意志,同时也是经过了层层博弈脱颖而出的精英,更关键的是,这些人跟崔万采、李绂这些开国时期的元勋不同,本质上具备更多从地方上打拼上来的经历。
    像宋恩铭、薛海云还有宁忠海,本身都是大都督府时期脱颖而出的俊杰,又经历了十几年在地方和中枢为政的经验,特别是宋恩铭还深具外交经验和国际视野,这些本身就是崔万采和李绂这些第一代辅臣们比较缺乏的特点。
    而再之下的陈世绾是北伐时期的降臣代表,为人也十分敦厚忠谨,再加上深具地方事物眼光,入阁也是应有之意,全祖望和罗文泰属于资历丰富的老资格,虽然不能更进一步,可是在这个稍显年轻化的内阁集体中,也能发挥应属于自己的关键作用,入阁也非常符合宁渝的想法。
    当然,在这个名单之中,最让宁渝惊喜的自然是刘统勋了。
    无论是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是在如今这个时代里,刘统勋都堪称是真正的宰辅之才,地方执政,中枢为官,都做得非常不错,而且为人中正禀直,又不会过于强硬,自然颇受宁渝的看重。
    当然,眼下的刘统勋还算年轻,四十多岁的年纪还不能真正承担起首辅的责任,可只要再过十年便是宁渝心中的第一首辅选择,至于像彭启丰、吴敬梓、汪由敦和陈大受等人则明显要相差一筹,无法真正独挑大梁。
    宁渝很快就在文件上面签了字,交给了侍从室发往国咨院,只是在林泰恭敬地接过文件准备转身离去时,一道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
    “让老首辅来.......不,朕准备亲自去一趟老首辅的府邸。”
    .........
    老首辅,严格来说目前大楚有两位前首辅,一个是宁忠景,另一个便是崔万采,不过在世人的眼里,崔万采自然是要强过于宁忠景,倒不是宁忠景无能,而是因为彼时国家尚未一统,皇帝更倾向于大事小事小把抓,再加上有个能力强势且任劳任怨的次辅,以至于宁忠景显得没有太多的存在感。
    等到崔万采当上了首辅之后,大楚的光景也不同了,不光统一了全国,而且也掀开了全面展开经济建设的浪潮,因此内阁的权力也在不断膨胀,作为首辅的崔万采自然水涨船高,显得颇为强势了。
    不过这位强势而独特的首辅,平日里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直到如今他所居住的地方依然只是一间不过二重的小院子,仆人也仅仅只有三个,门口的石墩子上都带着些许斑驳,不过院门口的杂草都被清理干净了,看上去颇为整洁。
    宁渝从御辇上走了下来,望着面前紧闭的大门,却是不由得想起了十九年以前,那时他还只是一个刚刚穿越过来的毛头小子,只有一腔带着茫然的热血,却根本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个时代,而正是在崔万采的教导下,才逐渐展露自己的锋芒。而这一切,都是从他敲开崔府的大门开始的。
    兴之所至,宁渝轻轻一笑,准备走上前去重新敲门,然而还未等他敲门的时候,大门却已经打开了,只见崔万采已经站在了院子当中,面露微笑,一切就仿佛是那一天一般,只是时光已经让他变得一头花白头发,满脸的皱纹。
    “先生,学生来了。”
    宁渝没有继续称呼崔卿,也没有自称为朕,而是重新捡起了‘学生’这个自称,二人相视一笑,一切都似乎回到了从前。
    一直到暮光洒落之时,宁渝才从崔府里面出来,而这一次他同崔万采的交谈绝不仅仅只是新一届内阁的问题,而是包含了整个大楚的未来发展问题,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二人对于未来存在分歧。
    实际上,在此时的崔万采心里,已经完全接受了宁渝的那一套理论,即未来大楚的进一步发展便是进一步推动工商业的成长,但是在针对对外关系上,崔万采并不太过于赞成目前的政策,因为实在是太过于暴烈了。
    目前大楚在针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压制是非常全面且残酷的,在军事上采取驻军,用近乎直接掠夺的方式来廉价大批购入原料,反过来却将大批量的工业制品出口到这些国家,来换取他们仅剩不多的储备金银,为将来全面采用华币已经打下了基础。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小国本身就不再具备任何发展工业的基础,只能选择接受大楚的调配,去发展一些大楚有意设置的产业,而更残酷的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同这些国家的顶层阶级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对于这些国家的底层人口而言,日子自然是过得越来越辛苦了,也越来越看不到未来了。
    就好比目前的日本,虽然战争停止了,可是百姓的生活却并没有因此好转,而且由于整个日本已经分裂成了两百多个地方藩国,整个日本几乎回到了战国时期的局面——关键是由于这些藩国本身不能互相吞噬,他们将会比过去更加专注于对内进行盘剥,而无需担心百姓会因此而作乱,这基本上就是两百多个小号的朝鲜。
    没错,在如今的朝鲜里,两班堪称迎来了最好的一段时期,他们已经完全放弃了组织军队,将所有的军权包括警察队伍权力都交给了大楚驻朝鲜总督,而这些两班子弟们则是肆无忌惮的盘剥朝鲜百姓,甚至在这种严酷的高压下,许多人不得不开始往大楚境内逃亡。
    在崔万采看来,这一切只是将问题暂时掩盖住了,将来迟早有一天,这些国家内部也会自发性的积累反对力量,而到了那个时候,眼下的这种格局都会被破坏掉,这并不利于目前大楚的布局,也不利于未来的大楚所构建的华夏帝国体系。
    毕竟只有一个稳定而成熟的环境,才能最大化地催生着工商业的发展,才能促使资本得到快速增殖。而目前大楚的做法,却成为了一种背道而驰的选择。
    宁渝倒没有去反驳,因为崔万采说的的确是对的,不过他不打算改变眼下的模式,主要还是一点,那就是不先对这些国家进行阉割,后续的措施并不利于大楚,即便是强干弱枝的策略,那也得先弱枝才行。
    或许只有等到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这些国家自生的矛盾会爆发一场大战,到时候大楚对这些国家的吸血,也足以完成了自身的工业化成长,那么届时再来改变也不算迟。
    很快,新一轮内阁上任的消息很快就登上了各大报刊,对于百姓们而言,对于这一消息倒并没有太大的感触,不过对于工商业而言,却成为了一个大大的利好,因为宋恩铭作为新派的代表,他相对于崔万采其实要更加着力于对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上任便宣布推行的《大楚十五府发展计划》更是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在工商界看来,《大楚十五府发展计划》本质上代表着无数的机会,因为随着重点十五府的发展,不仅朝廷要在这里投放数万万银元的资本,同时还会带动十几万万银元的发展,若是能在里面沾上一点甜头,那就能真正发达了。
    当然,大头肯定还是留给了朝廷下属的各大官方商会和公司,数百家官方公司将会像朝廷伸出去的触角一般,成为《大楚十五府发展计划》的核心部分,在未来也会随之成长,做到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不过新内阁的成立,触动到的还不仅仅只是经济方面,更关键的是在对外事务上面,还采取了十分强硬的态度,一方面宣布加大对东俄的军事援助力度,另一方面则是对宣布要恢复汉唐荣光,重复交趾故土,决意要对安南国作战。
    这一消息自然引起了无数人的欢呼,毕竟在无数华夏人看来,交趾原本就是华夏故土,后来只是为小人所趁才被占据,如今天朝势大,自然也要将故土夺回,否则怎么对得起两千年之前开辟交趾的祖先?
    “收复交趾,匹夫有责!”
    当这句口号出现在报刊上的时候,无数百姓都纷纷表示踊跃支持,许多人慷慨解囊,为复交趾捐献了大笔的钱财,纵使没钱的也常常宣扬复交趾大业,却是在国内掀起了一个高潮,甚至要比之前进攻日本的声势还要浩大。
    不过在临战前的会议上面,大楚君臣上下却并不认为这是一场多么浩大的战争,因为相对于目前大楚的体量而言,安南国实在是有些不值一提。
    宁忠义站在云南、广西和安南国交界处舆图前,沉声道:“安南一国面积不过一省,人口不过数百万,阮氏昏庸无能,可用兵力亦不过十万,我军此战只需动用三个师的兵力,只需要三个月便足以直捣顺化。”
    用三万人进攻安南,这已经是枢密院料敌从宽之后的结果,毕竟打仗并不是人越多越好,反倒前线人数越少,对于后勤补给的压力也就越小。
    宁渝微微点头,不过他对后世越南的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知道这个地方多多少少也算个刺头,便轻声道:“安南虽地狭人少,可是终究不能小视,当年不光宋朝吃过他们的亏,就连蒙古人,甚至大明也都吃过他们的亏,如今既然要收复交趾,便不可小觑,朕以为兵力尚需再加一倍,以犁庭扫穴之势,彻底击灭安南,重复交趾!”
    一旁的宇治景微微皱眉,低声道:“陛下,若是加一倍兵力,所耗军费只怕要再加上两倍,如此似乎有些小题大做.......”
    宁渝挥了挥手,一副丝毫不在意的模样,“今年各方面的费用既然都已经超支了,不妨就多编一些赤字,等到交趾恢复之后,届时空出来的耕地差不多也有上千万亩,这个买卖还算划算!”
    算完这个账之后,宁渝继续道:“更关键的是,安南虽小,其野心却甚大,常常自比‘小中华’,他们到底抱的什么狼子野心实在是路人皆知!若是此战不一战灭其国,将来只怕还会继续留下后患!”
    众人见皇帝如此坚持,当下也就点点头,多一倍的兵力到时候打起来也更加稳妥,除了多耗费钱粮似乎也没什么不妥,不过一直沉默不语的宋恩铭却站了起来,轻声道:“若是将来交趾重新化为交州,只怕上面的百姓难以教化,陛下是否要继续沿日本和朝鲜旧例?”
    宁渝轻轻摇了摇头,道:“日本和朝鲜两地却是与安南多有不同,对于这两个国家,朕目前还不准备深入统治,只是割肉放血即可,将来再慢慢炮制,可是交趾是必须要划到我大楚的版图之中,对于上面的百姓,一定要做好教化之举,对于心慕大楚之人,可使其化为华夏之民,若是那等不欲者,则集中至一地,以其自治即可。”
    宋恩铭认真思考了一小会,道:“自治之地又该如何处置?”
    宁渝轻声道:“自治之地可仿照旧例,选其当地上层人士,册封其为封君,另外我大楚亦可从战后有功之臣里,册封一些封君至此地,待其自治即可。”
    说白了,宁渝宁愿麻烦一点,也不愿意因为今天的事情给后世埋下炸弹,特别是民族问题的炸弹本身都是非常严重的,搞不好就会造成国家的动荡与分裂,而对宁渝而言,他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取消民族的划分,只按照传统华夷之辨来进行划分,即入华夏者便为华族,出华夏者则为夷族。
    到时候如果安南人要反抗,宁渝就用这种办法将当地的百姓分成这两个民族,华族可以在大楚的调配管控下,前往大楚指定地域混居,而夷族则全部都赶到自治地去,到时候两边泾渭分明即可,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没有问题了。
    想到这里,宁渝便继续道:“到时候就按照豆蔻山以南之地,来划分自治地,不如就叫越南自治省吧。”
上一章 第六百六十一章 越南自治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