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物理学中的动能公式告诉我们:要提高物体的动动能,就必须在速度和质量上下功夫。
对于重骑兵而言,战马的速度是相对稳定的,那么想靠提高动能增加冲击力就只能在质量上下功夫。对于骑兵个人来说,增加质量的方法就是增加铠甲,这样既能提高冲击力,以能提高防御力,可谓一举两得,而且重骑兵也正是按照这个思路发展的。
但相对于骑兵整体而言,增加质量的方法就是增加骑兵的数量,一个庞大的重骑兵阵所产生的冲击力,决不亚于现代的装甲集群!
于是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重骑兵集团冲击的手段惊人的相似。中国的“甲骑具装”“铁浮屠”等,都是追求以强大的冲击力来击垮对手,到了宋代,金国的重骑兵部队“拐子马”为了增加重骑兵集团的冲击力,甚至将重骑兵以铁索相连;
而在西方,由于对骑兵冲击力的重视远远大于其机动性,因此重骑兵战术最大特点就是在于聚力。骑兵作战和步兵一样,双方排列整齐的队形相互冲击,为了体现这一简单的战法,保持宽大阵形的整齐对于重骑兵来说非常重要,这一点在轻骑兵战术中极其罕见的。
重骑兵集团冲击战术,是一支军队形成强大首次突击力的关键。通常情况下,进攻的一方都是通过重骑兵集团冲击直接撕开对方的第一二道防御阵形,为后续部队加入战斗提供条件。
早在公元八世纪,加洛林王朝的重骑兵部队就开始运用骑兵集团冲击的战术。自从罗马帝国灭亡以后,查理曼大帝组建了以重骑兵为核心的加洛林军队,在历次战斗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加洛林骑兵是有记载以来最早运用重骑兵冲击的部队,而其冲击的经典动作就是平握标枪,利用战马的速度赋予标枪极强的冲击力,给对手造成极大的杀伤。
所以强大的肩力和臂力,对于重骑兵来说,是绝对必不可少的!当然,除此之外,重骑兵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近身格斗技能,因为当冲击战术撕开敌人的防线后,就需要重骑兵的军士们去和溃散的敌人近战厮杀,关于这点,在西方的重骑兵历史上,体现的尤为丧心病狂:
据记载,中世纪时,在重骑兵战术盛行的法国,一名骑士考试合格的条件之一就是在身上没有任何护甲的情况下,空手与野猪搏斗,如果能够把野猪干掉的话,才算是通过。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的阿伯骑兵极力避免与十字军近战的基本原因。由于对单兵格斗技能近乎疯狂的追求,使得西方重骑兵在没有战事时,通过大量的竞赛来保持战斗技能,这种竞赛后来发展成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是争取荣誉、解决纠纷甚至吸引异性的重要手段。
李泽轩参考了中世纪西方重骑兵集团军的冲击战术,再结合着大唐当下的国情,为玄甲军制定了这么一套训练操典,不能说是最好的,但绝对最适合现在的玄甲军!
“参军说的没错,玄甲军虽是重骑兵,但近战格斗能力还是必不可少的!”
听完李泽轩的一番长篇大论,营帐内安静了片刻,张士贵忽然开口道。
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张士贵当然能明白李泽轩所讲的那些,抛开个人立场,李泽轩所提出的一些训练方法让他都忍不住为之眼前一亮。
其余四人大都沉默不语。
李泽轩笑了笑,道:“该说的我都说了,现在诸位说说,是否愿意接受这新的训练操典?”
此言一出,大帐内再次陷入了安静。
“虽然参军刚刚提出的训练方法,有些有点道理,但俺老孙不同意,要是把将士们练废了,到时候圣上怪罪下来,俺可吃罪不起,末将恕难从命!”
见没人说话,孙涛咬了咬牙,站出来向李泽轩抱拳道。
方才他有那么一刻就差点要被李泽轩说服了,但他却没有忘记自己是站在哪边的,他现在若是答应了李泽轩,估计回去后丘行恭绝对不会给他好果子吃!
“国战在即,玄甲军又刚刚扩建,参军这样更改训练方式,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呢?况且,之前玄甲军一直都是大唐最精锐的骑兵,咱们直接按照以前的训练方法来训练将士也未尝不可啊?”
见孙涛站出来当“先锋”,张康年也连忙出来“接力”。
这家伙可不敢明着得罪李泽轩,只能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顺便再蛊惑一下其他几名校尉不要站李泽轩的队!
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说的丁字营校尉鲁达,此时脸上闪过一丝犹疑之色,诚然,李泽轩的新式重骑兵操典的确让他眼前一亮,不过张康年也说得不无道理啊!玄甲军之前就是大唐战力第一的重骑兵,如今虽然吸收了许多新兵进来,但只要按照以前的操练方法,就一定能在打造出一支战力第一的军队出来,为什么要去冒险采用新的操典呢?
“康年兄这话就说的不对了!”
关键时刻,孙致平终于站了出来,他看向张康年道:“今时不同往日,玄甲军现在配备的是新式兵甲,战马也都穿上了马铠,这和以前的玄甲军很不一样,又如何能用相同的操练方法?再则,孙某之前虽然是在禁军当值,但也听说过当年玄甲军从组建到最后无敌于天下,这中间可是经历了旷日持久的艰苦训练!可现在大唐与突厥的国战在即,玄甲军又是刚刚扩建,若是还依照之前的操典来训练,恐怕这场大战中,玄甲军很难为国出力!”
闻言,张康年顿时脸色一沉,但不待他出言反驳,孙致平就直接扭过身去,向李泽轩躬身抱拳道:“很显然,为今之计,玄甲军只有求新求变,才能在短短两个月内迅速形成战力,末将孙致平,代表戊字营全体将士,愿意接受新的训练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