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八章 还要比
- 小说名称:大国重坦
- 作者:华东之雄
- 更新时间:2024-11-23
大国重坦
火控计算机出故障了!当听到了这个消息的时候,所有人都反应过来了。他们最引以为傲的火控计算机,居然出了故障!
想要让坦克在行进中开火,是相当不容易的,早期的坦克,可以实现纵向稳定,毕竟一个炮管只有一两吨重,但是水平稳定就不容易了,这需要连带着十几吨甚至二十多吨的炮塔一起稳定,一直到了六十年代,才算是基本解决了。
早期既然炮塔都没有稳定,提前量的取制也相当简单,是通过模拟计算机来解算的,甚至最早期是通过机械计算机,也就是内部各种齿轮构成的一个射击控制器来解决。
这种装备,基本不会受到天气的影响,温度的影响,越简陋,就越可靠。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火炮双向稳定,而且瞄准具不会随着车体颠簸,可以看到一个稳定的图像,这就是稳像式火控,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用数字式的火控计算机了。
美国人M1坦克里面高大上的火控系统,为了追求远距离的高精度,更是要装订各种各样的射击参数,完全依赖于火控计算机的解算。
现在,这个火控计算机出了故障,才导致了几次射击的失败?
在美国人的眼里,估计是这样的,但是一向稳定工作的火控计算机怎么会突然罢工,那就得经过仔细研究才知道了。
秦振华心中却如同明镜一般,最开始射击不准,那是因为校炮时候的疏漏,后来肯定是因为火控计算机,坦克这种铁疙瘩,在阳光下暴晒之后,内部的温度不断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火控计算机因为散热不足,罢工就是正常的了。
最后那个动对静射击也失败了,估计就是这个火控计算机的锅,但是第一炮,绝对和它无关。
当然,这也和自己无关,自己又不是他们的爹,为啥要帮助他们找原因找问题?
己方也是摸爬滚打多少年之后才掌握的,己方出口武器之后,到了沙漠地区,也就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以,在热带地区怎么校炮,早就有了专门的经验,这是美国人绝对没法相比的。
这些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怎么能随便说给别人听,刚刚的时候,他们又是那么骄傲地炫耀先进的校炮,自己自然是不会有校炮的问题了。
前些年,英国人在炫耀他们的120毫米炮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在两千五,甚至是三千米的距离上精确命中目标了,但是,这是没法比的,因为英国人用的是线膛炮。
要说射击精度,靠着膛线挤压导致炮弹旋转,带来的稳定性始终是最高的,而滑膛炮就不行了,所以,到了滑膛炮的时代,不仅仅要有各种调整,甚至就连横向的风力,火炮的温度,都会严重影响到远距离射击的准头的。
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了原因,得恭喜他们啊。
“原来是火控计算机出故障了啊。”秦振华说道:“恭喜你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原因,我们也不用再为这件事背锅了,当然了,如果你们还觉得炮弹有问题的话,可以去现场捡炮弹壳,确认一下是英国产的还是我们东方大国产的。”
以前的老式坦克都是人工处理的,炮弹在发射完毕,弹壳就会被装填手手动抽出来,只能暂时扔到脚下。
在激烈的战斗中,弹壳很快就堆积起来了,坦克内部空间有限,这个时候,就需要装填手戴上手套进行清理,把炮弹壳从坦克的抛壳窗或者顶部舱门抛出去的,纯手工处理。
坦克手们一般都是穿着皮靴的,这是专门的高筒耐热皮靴,就是为了不让炮弹壳给烫到,二战时期的坦克在侧面都设置有抛壳窗,方便丢弃弹壳。
至于现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的都是半可燃的弹筒,在发射完毕之后,只留下了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直接就扔到外面了,所以,每次演习完毕,总有老百姓上去捡弹壳卖钱的。
现在,秦振华说这句话,让德里克很没面子。
开始吹嘘己方的火控系统怎么先进,结果一个都没打中,然后又甩锅说是炮弹有问题,现在,终于找到了,是火控计算机出了故障。
整个过程,他们几乎就是一个小丑!想到这里,德里克就觉得肚子里有一股的火气。
怎么办?
冷冷地望着秦振华:“我们只是出了点小问题,很快就会排除故障的,不过,我们的坦克,依旧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你们的85坦克,和我们的坦克根本就没法相比,不要以为我们犯了这个小错误,你们就兴高采烈了,敢不敢和我们比一比?”
来这里,就是要碾压其他的坦克的,主要就是85坦克,只是没有想到在表演中出了点意外,而现在,看着对方的表情,德里克就有一种控制不住的情绪,他要和对方比一比,当巴国知道,M1坦克相比85坦克,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的。
“比什么?”秦振华鄙夷地看了对方一眼:“比机动性?没错,机动性我们是不如你们,但是,我们不用专门去找航空部队要油,比火力?你们都打不准,还怎么和我们比?”
秦振华一边说,一边摇头,此时,那边的贝格,已经开始走了,一旁的卡拉马特还在劝阻什么,但是显然没有任何的效果。
坦克三大数据,机动,火力,防护,机动性虽然好,但是要烧航空煤油,这就是最大的短板了,火力上,同样的105毫米炮,用的还是巴国原有的炮弹,他们也只能吹嘘火控系统更先进,结果掉链子了。
还比,你们打算比什么?
秦振华是故意激将对方了,对方根本就不知道,这一连串的事情下来,都是前期的铺垫而已,当秦振华发现了这辆坦克只是一辆测试用的原型车的时候,秦振华就已经在为现在做准备了,一点点地铺垫,一点点地点火,直至现在,话已经是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