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精小地主的致富路
其实早先就应该拔的,或者等到开春在拔也不妨事,这会反正也不长了。
不过就是想赶着过年,物尽其用卖个好价钱。
宁弯弯想了想,自己家的铺子那也是要用的,临近年关,码头上的商人来往比平时多了不知道多少倍,还指着这东西能让自家的铺子名声更胜一筹呢。
就道:“好在是这香菜就是个辅助用量极少,大概能给前伯伯你匀出来两箩筐,约莫也就有个十几二十斤,我觉着就先让它在地里长着,等到下半月在让我家送货的车子隔几天给您捎来几捆,又能吃个新鲜,又能趁年关生意好的时候打出名声。”
年底请客吃饭的那是最多,酒楼生意最好。
钱东来在宁弯弯说出直能给他两箩筐的时候自己就想好要怎么销售了。
那有香菜的席面和没有香菜的价钱可不能一样。
这季节除了萝卜白菜实在难得见着一点青菜,这饭菜里要是加上这么一点绿油油香菜,都不用吃,光看着就赏心悦目心情舒爽。
更不要说香菜提味那是一绝!
“我跟你说钱老板……”周庆突然开口:“你别看我这小本生意跟你那比不了,这香菜的益我可是先得过的,我这铺子开张的时候,宁大哥给我拿了一些,掺到肉里,在夹到烧饼里,那味,到现在成天的还有人问啥时候能在有呢!我这烧饼夹肉的名声都是那时候打出去的!这菜我都敢打包票,这一推出,绝对让人忘不了,得天天追着你跟你要,到时候怕是你还要发愁嘞!”
周庆说着还盛了一碗瞟着香菜末的羊肉汤到自己碗里享受的喝着。
“哈哈……”钱东来也甚是开心,他是做酒楼生意的,对这个自是敏感,笑着跟周庆又干了一杯才对宁弯弯道:“行,那就按你这个小丫头说的办!”
价钱的事他没提,这是饭桌上,这么些人,说这个实在是不方便。
宁弯弯又道:“钱伯伯,虽然香菜是少了点,不过我们家地里头可还有些稀罕东西呢,这东西可是多的很,等我回去就让人刨了给你送来,顺便写几个食谱让你家厨子做了你也尝尝。”
“哦?还有什么?”钱东来眼睛又亮了。
“这个东西叫胡萝卜,是打胡人那边传来的,说是萝卜,跟咱这的大白萝卜可一点也不一样,尤其是营养十分的丰富,有小人参之称呢,而且还有食疗的作用,可以健脾化滞,下气补中,总之是个顶顶好的东西!蒸着吃,煮着吃,炒着吃,煲汤吃,怎么吃都好!”
“叫你说的我这心都痒痒了,我都恨不得你现在就回去,让人给我送来一大车才好!”
钱东来半是认真半是开玩笑的说着。
他可是为着年底的生意牟足了劲的,最是听不得什么稀罕吃食,知道了就想马上弄来。
“那可也不用着急,等这三五日瞧瞧县城里有名气的书院我们就回去了,这里可冷,我家有壁炉,暖和和的,我要走了你让我来我都不来呢!”
宁弯弯得意的说着。
“壁炉?你这小丫头竟整些稀罕东西来馋我,这又是什么?”钱东来一脸嗔怪的问。
“就是我们自己做的一个大炉子,在屋子里烧的,可暖和了。”宁弯弯是逮着什么推销什么。
钱东来这人做生意眼里那真是只有钱,但他也特别疼家人,尤其是老娘和媳妇,那真是用了心的。
立刻就追问这东西做起来容易不容易,安全不安全。
大邙朝的建筑讲究台基以上,屋宇以下,全是木头,因为在五行之中木寓意生长,有长生的吉祥寓意。
但也不是所有人家都能用得起的,所以低一档次的就是砖墙,在低就是石头,再低就是茅草屋了。
越是大户人家家里建筑就越是全木头的多,可木头有太高的安全隐患,这要是烧起来,可不得了。
钱家在清平县绝对算是大户,等宁弯弯说了钱东来顿时就有些失望了。
“合着这享受还得另盖一间砖瓦房才行!”
酒席上聊完了正事,就是胡侃一些闲话。
这事揭过,钱东来又问宁怀运:“令公子不是在县学读书,怎么还要看别的书院?这是预备上完县学,以后就在县城里里找个书院读书了?那怎么不在县学继续上呢?兄弟你现在这财力按说也供得起吧?要说这清平县那肯定还是那里的大儒最是有名!”
他这么想可不奇怪,县学马上这一月的听学之期就结束了,他觉得这样打算是最好。
“供得起是供得起……”
宁怀运就一副有难言之隐的样子。
自己的儿子让人这样欺负总是不好启齿,怕丢儿子的面子。
事情虽然让宁弯弯在清平县闹的沸沸扬扬,但钱东来却是只知道发生了这么一桩事,不知道具体是谁。
宁弯弯就替自己老爹开口。
“县学那地方我们家可看不上,钱伯伯你久在县城想来也知道,那书院里的大儒唯利是图,早就不把传道授业为己任了!我哥可不能让那样的人给耽误了!”
钱东来点点头,他家里虽说没有读书的,但他这样的人物也不可能不了解这事。
宁弯弯又问:“钱伯伯可知道哪家书院的先生比较博学的?最好是见识广一些的,可比那些满脑子只知道圣贤书的好多了!”
“你问我?”钱东来哭笑不得:“你叔叔在这,他不该是门清吗?你问我可是打我老钱的脸了啊!我可就是一个大字勉强只认了一箩筐的大老粗!”
钱东来这话当然说的夸张,不过意思还是表达的很准确。
要问他哪里的饭菜好吃他一准门清。
文化圈子里的事自然是文化圈子里的人最清楚。
宁弯弯还真没把这事往宁怀槡的身上想过,真的是灯下黑了。
让钱东来一说一桌子人顿时都望向了宁怀槡。
宁怀槡就道:“这几日我倒是盘算了,把县城里书院的大儒都过了一遍,觉得还是城南学而思书院的刘老先生最为合适,刘老年轻时中过举人,也曾赴京考过进士,但不知为何放弃了科考,云游四海去了,一直到老了才落叶归根回了家乡,窝在书院里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