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小说网 > 贞观俗人 > 第948章 摄中书令

第948章 摄中书令

贞观俗人
    三月。
    葬高祖太武皇帝于献陵。
    四月,奉高祖之神主祭于太庙。
    五月,特进、御史大夫萧瑀金殿弹劾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玄龄谋逆。
    满殿哗然。
    房玄龄当殿摘冠去印,引咎请辞。
    皇帝令其暂时居家停职接受调查。
    六月,尚书右仆射温彦博病逝于家中,皇帝缀朝五日,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赐谥号恭,命工部为其营建正堂,并于礼泉昭陵赐地陪葬。特旨其嫡长子温振不降等袭封虞国公爵位,其次子温挺赐婚皇妹千金长公主。
    尚书省左右仆射一下子全都空缺,甚至导致尚书省事务堆积不能及时处置,还引发了不少混乱。
    ·······
    早朝后,中书门下堂议,左右仆射空缺,暂由知吏部事的高士廉代左仆射,户部尚书戴胄代右仆射。
    今天的堂议,由知中书省事的司徒长孙无忌轮值主持。
    “尚书省事务繁杂,不可长期无人主持。房公的案子,该催一下三司给结果了,如果他们没有证据,那么就得还房公清白,让房公回来主持尚书省事务。诬告房公的人,也得追究责任,严惩不怠。”
    说话的是改任礼部尚书的王珪。
    他先前是中书令,之前被改任侍中,然后在房玄龄案中因为跟萧瑀争吵,甚至当殿骂了娘,于是被李世民记了一过,直接改为礼部尚书,但仍令参预朝政。
    王珪在朝堂上为房玄龄声张,主要原因还是两家有亲,房玄龄妻子是范阳卢氏,范阳卢氏本来跟太原王氏就是几百年的姻亲,而房玄龄长子房遗直也是得范阳卢氏的做媒,娶了太原王氏女。
    因为这关系,王珪和房玄龄两位宰相成了亲戚,虽然娶的不是王珪女儿,但也是他本家侄女,两人也因此可称一声亲家。
    两人以婚姻结盟,自然也是各取所需。
    长孙无忌轻轻敲了敲桌子,“王相公有话说话,不要这么大声,关于房公的案子,有司还在调查当中。有了结果自然就会告之,现在还没个结果,你就喊着要让房公回来主持尚书省,是不是过早了些?”
    王珪对长孙无忌的嘲讽也很不客气回应,“身正不怕影子斜,房公做事为人,朝野都佩服,圣人更是清楚,有人想用下三滥的手段攻击房相,甚至想取而代之,只怕也是痴心妄想!”
    秦琅咳嗽了两声,打断二人的争吵。
    “长孙公,王公,都请稍安勿躁。”
    萧瑀弹劾房玄龄一案,大家都清楚,结果总得有一个人要罢相的,但更多的可能还是萧瑀下野。
    萧瑀也算是大唐朝堂上的一个奇葩了,有名的老炮,跟秦琅一老一少都是出了名的,拜相罢相六七次,都家常便饭一样。
    如果真是房玄龄谋逆,这么久肯定早就审的一清二楚了,但房玄龄到如今也只是依然在家停职,就很明显了。
    秦琅其实对于这件事情也很头痛,虽说他是始作俑者,但其实他很反对这样做,因为这意味着开战。
    房玄龄被这么攻击后,只怕以后也会反击,更可能坚定他支持李泰了。
    可长孙无忌却还是做了,他的理由就是房玄龄既然选择做敌人,那他做初一我就做十五。
    萧瑀这老头也有意思,有御史把房玄龄的黑材料递给他,他还真的就弹劾了。秦琅都搞不清楚究竟是老头眼里揉不得沙子,御史大夫职责所在,还是说他确实也想利用这机会把房玄龄掀翻在地,为吴王党打个漂亮的开门红。
    可事情闹起来,在皇帝这里却没了声响。
    李世民一边接受房玄龄的引咎辞职,让他在家停职接受调查,可另一方面却又对那些想趁机落井下石,甚至是蹭蹭梁国公热度的官员们并不理会。
    于是这事情便成了现在这般局面。
    攻击太子的,攻击房玄龄的,甚至攻击萧瑀的,皇帝一律留中不发,全是冷处理。
    甚至这些天,李世民也很少召见大臣,据说是在殿前立了一个草庐,穿着麻衣草鞋在那为高祖守孝呢。
    堂议在争吵中结束。
    马周叹息,“中枢如此乱象,这朝局如何又能安定,天下又如何能够兴盛呢。”
    魏征从旁边过,主动停了下来。
    “解铃还须系铃人,卫公,这事还得你来解决。”
    秦琅很佩服魏征这嘴炮的本事,居然能猜测出他是这幕后关键之人。
    “魏公如今也是太子老师了,有空还请多去东宫辅佐太子殿下。”
    魏征眼一翻,“卫公不还是太子詹事吗?”
    ······
    数日后,李世民终于召见诸位宰相,并还召了不少重臣,举行了一次廷议。
    三省六部五寺九监甚至是十二卫六府八军三司等长官都来了。
    阵仗很大。
    皇帝落坐后直接开口。
    “朕先前定下洛阳为陪都,也曾派秦琅营建洛阳宫,如今工程基本上完工,听说建的还不错。东宫为天下中心,税赋漕运也方便,而且政务往来传递也快捷,如今决定,朝廷迁往洛阳。”
    “西京长安,便交由皇太子承乾留守,仍加雍州牧,主持西京事务。”
    此话一出,倒也是让大臣们惊讶不小。
    之前皇帝也移驾洛阳,但那时是粮荒,后来又遇疫情,东都毕竟是陪都,皇帝偶尔移驾,哪有朝廷常驻之理,那岂不是长安成了陪都,洛阳才是首都?
    “授魏王李泰为河南牧,加左武候大将军,使持节都督相、卫、黎、魏、洺、邢、贝七州军事,其世封西宁州都督不变,仍不之国。”
    李世民接着又宣布,御史大夫萧瑀弹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案,经三司调查,查无实据。
    房玄龄官复原职,仍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特进、御史大夫萧瑀,引咎辞职,贬官一阶为光禄大夫,令回家闭门反省。
    授韦挺为御史大夫,参预朝政。
    高士廉拜为尚书右仆射。
    中书令杨师道改授为侍中。
    长孙无忌兼吏部尚书。
    “卫国公秦琅,检校中书令。”皇帝口宣旨意,一连串的人事调整,也引的是众臣们惊讶连连。
    当听到秦琅检校中书令时,众人的目光反而都望向了长孙无忌。
    毕竟,先前长孙无忌是司徒、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持中书省事,凌驾于中书令杨师道之上。
    而如今杨师道调去门下省为侍中了,长孙无忌应当就顺势做中书令了。可谁知,长孙无忌授为吏部尚书,秦琅却成了检校中书令了。
    户部尚书、参预朝政戴胄也因为病重辞职,如今在家养病,但眼看着已经不行了。
    皇帝授唐俭为户部尚书。
    于是现在六部是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侯君集为兵部尚书,秦琅知兵部事。
    唐俭为户部尚书,王珪为礼部尚书,阎立德为工部尚书,崔敦礼为刑部尚书。
    尚书左丞刘洎,尚书右丞崔干。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加太子太师。
    而魏征则拜太子詹事,改太子太傅,并授京兆尹,西京留守。
    ······
    萧老炮最终还是没干过房玄龄,不出意外的被再次罢相了,这次刚加没多久的一品特进,也被又贬回光禄大夫了。
    房玄龄毫发未损,再次复相,而且还加了太子太师衔,可谓是荣宠依旧。
    不过皇帝要率朝廷迁都洛阳,这算是出人意料,而魏王李泰这次拜为河南尹,兼相州都督,让他去打头阵。
    并且皇帝还直接把洛阳城中的两个相连的坊都赐给了李泰,让二坊并连,做为魏王府第。
    李泰所受恩宠又进一步。
    倒是皇太子承乾,他被留守西京,并没有同迁往洛阳,这很不寻常。上次皇帝去洛阳,承乾也没去,但那次去洛阳只是巡幸一般,可这次不同啊,洛阳是要常驻的。
    皇太子居然不跟皇帝在京师,反而留在了变成陪都一样的长安,这可就大受冷落了。
    相比之下,远不如魏王泰了。
    至于说长孙无忌从知中书省事,变成吏部尚书,秦琅反而检校中书令摄兵部事,就更令人寻味了。
    说是廷议,其实也只是李世民向众人宣布他的决定罢了,并不容置疑。
    廷议结束之后,秦琅请求奏对,结果李世民却并没同意。
    走出大殿,秦琅跟长孙无忌四目相对,一时无言。
    “让魏征留在长安辅佐承乾,这究竟是出自谁的主意?”长孙无忌有些很暴躁,魏征就是个嘴炮,他留下来辅佐承乾,两人肯定到时得闹翻。
    “我怀疑这是房玄龄的主意,这就是个阴谋!”
    房玄龄跟魏征以前都在大儒王通门下读过书,算是同门,但魏征只算是旁听生,两个同学的关系也一直不怎么好,在朝中,魏征就经常怼房玄龄。
    这次长孙怀疑房玄龄借机把魏征留在长安,既赶走了这个烦人的苍蝇,同时也给承乾留了一个陷阱。
    “三郎,得想办法让陛下回收成命,怎么能让承乾留在长安呢?”
上一章 第948章 摄中书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