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还击
- 小说名称:第一讼
- 作者:百里墨染
- 更新时间:2024-11-30
第一讼
第七百九十四章还击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几人吃吃喝喝,气氛融洽。席间,云驰提起启国皇帝。“韩晰如今身在凤京的消息已经正式给启帝送了国书,可启国那边一直毫无动静,这是不是太不正常了,那启是难道不打算认儿子了?”
娄柏昀接话。
“启帝儿子多,也不在乎多一个少一个。”
“话虽如此,可是韩晰不同。韩晰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按他的话说,他可是替启帝做了不少见不得光的事。我甚至觉得启帝把潼关这烂摊子的事告诉韩晰,根本就没安好心。”
秦征想了想也开了口。
“娄兄这话说的不错,我也觉得那启帝没安好心。当年这事可是劳民伤财。最终虽然没成,可想来当年的启帝最终夺下太子之位,这事也一定帮了他的忙。如今旧事重提……其实没什么必要。毕竟时隔多年,先帝当年又是快刀斩乱麻。处理的虽然无情了些,可也不是全无好处。如果当时庚帝但凡拖沓些,可能也换不来这些年的平静。”
秦征觉得当年庚帝虽然出手狠了些,可某种意义上也起到了震慑作用。以至启国这些年来没敢打凤氏的主意。
如果一旦潼关计划成功,死的可能就不是那几千百姓了。
所以实在没必要旧事重提。
虽然流言传的沸沸扬扬,可也没真的伤到凤氏根本,反而把韩晰折在这里,实在得不偿失。
凤戈点头。“恩。诸位猜的应该不错。那位启帝是想借刀杀人。”
只是,借的这把刀不太听话,没能如愿斩杀了韩晰,反而让韩晰落网,至于国书……自然是要旧事重提,当年的皇子如今的启帝在潼关做了什么?既然揭起了遮羞布,自然不能轻意再盖上。凤氏不会善罢甘休的。
启帝休想不痛不痒的接回儿子。
“所以国书不回,这是……打算宣战?”
“他们敢!借启帝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小小的启国和我凤氏开战?启国上下能有多少将士?一万?两万?我凤氏光荆棘卫就有五万。至于诸群的将士,二十万有余……他们启国凭什么跟我们打?”
云驰十分不屑的道。
他掌管天下兵马布防,在这点上十分自傲。
萧樱终于填饱了肚子,最后她确实贪吃了些。不过凤戈总说她如今一个人吃两个人的饭,多吃些也是理所当然的。
接过丁香递来的帕子,拭净了嘴角。
萧樱这才不缓不急的开口。“诸位让启帝怎么回这国书?拿疆土换儿子?问题是启国疆土委实不大。再说就算他想换,我们也未必看得上。何况他也绝不会为了韩晰妥协什么的。
他这招的的确确是借刀杀人。
韩晰死在我们这里最好,他兴许还能讨些好处。就算韩晰不死,伤了残了,他再处置起来也会十分容易。如今却是最坏的局面。韩晰被擒,潼关旧案真相大白。我们这时候发文书过去,意在声讨。诸位让他如何回?”
“娘娘说的没错。可他这么不回不应终究也不是个解决之道。难道他觉得自己沉默是金,我们也跟着沉默是金吗?”娄柏昀喝了口美酒,觉得这样的小宴以后可以多办办。
吃吃喝喝,还能聊聊家国大事。实在一举两得。
“也许他觉得新帝继位,无暇它顾吧。”秦征应道。
“我看他是想趁乱分一杯羹。如果不是陛下和娘娘应对及时。潼关案那些谣言恐怕就会让朝廷大乱,天下大乱,到时候启国一番浑水摸鱼……恐怕还真的能大大得些好处。只是我们用小天启应对大天启,竟然打了个平手。以至对方方寸大乱。韩晰这才冒险冒名顶替进京,最终落了马脚。
如今想想,不是启帝算计不够,是我们这方反应及时啊。那韩晰倒也是个人才,早早就想好了退路,只是时运不济,最终萧子宁这边出了问题。
若是让他如愿,天下真的大乱……到时候恐怕就是我们急的焦头烂额了。所以说来说去,还是陛下和娘娘睿智。”
娄柏昀神情凝重的说道。
“不过是天时地利人和,启国一样不占罢了。若是启帝一直不回应,我们要如何?五哥有什么打算吗?就这么不声不响的放过启国?”萧樱轻声问道。
凤戈勾了勾唇角,脸上笑意渐冷。
“放过?怎么可能!”几千条人命,不全是庚帝的错。若不是启国那位皇子狼子野心一番布置,也不会发生潼关覆灭的惨剧。
庚帝有错,他不否认。
启帝所为,他也绝不会忘记。
“他既然想从潼关入,我们便从潼关出。我们也造一队铁衣卫……我们的铁衣卫不需渡江,只需下河打桩……我们造一座桥。一座连通潼关和启国的桥。”
啊。诸人都有些意外。
不过静下心来想想,也觉得并非不可为。
这些年潼关凭着天堑一直不被重视,可如今他们知道潼关并非天堑。小小的启国都能做到,他们为何做不到?一旦开始造桥,启国上下恐怕就要提心吊胆。
启国当年在凤氏制造的血案,也可以在启国四下传一传。
让他们的百姓知道,启帝手上染了凤氏无辜百姓的血。
让启国上下……如坐针毡。
“属下明白陛下的意思了,造桥,只为震慑。造多久都没关系,最好造的时间长些。陛下是让启帝明白,陛下对当年的事情不可能熟视无睹。如果启国敢动手,我们凤氏一定还击。到时候可就不是小打小闹了。总之,一定要让启帝付出代价。”娄柏昀一幅恍然大悟的语气说道。
“这法子妙。我们温水煮青蛙,就让启国那边一直提心吊胆着。他若动手,我们便还击。他若不动手,我们便不慌不忙的造桥。属下觉得启帝是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在潼江上架桥的。到时候一定要站出来和我们商讨了。到了那时,他在潼江这笔债,我们定要讨回。”
“我马上着手安排人手。听韩晰所言,铁衣应该并不难造,只是铁衣卫训练起来有些难度。三个月,三个月后,第一批铁衣卫定然能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