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
这是一个瓦解敌对势力的良好案例,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原本严重威胁到明国的势力给消除殆尽,并转为已用。
做到这一点,你必须有钱,有钱是基础。
除了银元与体制之力,关键是颜常武之大气,世间罕有。
先钱!
他先给钱,根本不怕对方拿到钱后反水,他对部下如此说的:“知道赌档的口号是什么吗?”
“什么?”众人忙问道。
“不怕你精,不怕你呆,最怕你不来!”颜常武深谙法门,教导部下道:“吃亏就是赚大便宜,只要他们收下钱来,一旦反水,我们就会教导他们知道什么是连本带利地给劳资吐出来!”
他手握强大的武力,说这样的话,部下们以之为然,点头如捣蒜,信服无疑。
先钱确实有好处,表明了南人的诚意,加上南人后面的枪炮押阵,喀尔喀蒙古人也不是傻的,很快地,很多人转变成为明粉,让一些有心人哀叹不已:“成吉思汗的子孙居然向南人屈膝
投降,恭敬如仪!”
话说回来了,有的东西不是给钱就能够办得到的,比如种地、建筑、开矿等等,喀尔喀蒙古人确实没这个资质。
让罗圈腿的部族人去搞这些事务是不可行的,于是在第二年,南人北上,进入了以前的禁区---外蒙古,头一年是一万南人,第二年三万南人,第三年进入了五万南人……。
组建的是拓荒团,一个单位最少一千人,进入外蒙古拓荒来者。
参加拓荒团的有国家出钱聘用的农业专家、有渴望不平凡想得到更多土地的中青年,还有被抽签抽到的民众。
由于环境恶劣,不分田单干,而是集团式拓荒。
为了这次拓荒,做了充足的准备,包括人手、资金与物资,待到来年雪化土地拓荒团车队押运着大量物资浩浩荡荡地入外蒙古。
而在之前,逗留在外蒙古的民工已经大干快上了。
……
在库伦以西的海子,那里有大片的水洼地,水草丰美。
而在海子四周,则是怪石嶙峋,戈壁荒凉,连草都长不起来。
4月,雪化了,却依旧天寒地冻,薄薄的雪覆盖着戈壁滩,一队人马行进在戈壁滩上,留守主将李定国亲自陪着帝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一起视察地形。
与前明不同,科学技术在本朝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不再视为奇银巧技,帝国成了科学院,选择对科学技术做出重要贡献的民间人士进院,对他们给予丰厚的待遇,给予尊重,逐渐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眼下,入漠北专家团的首席专家牛得利侃侃而谈,众人洗耳恭听。
牛得利是个干了大半辈子的老农,他的经历有一定的传奇性,原是辽东的年青农民,鞑靼人入寇,他逃避不及,被鞑靼人掳掠而去,沦为了蒙古八旗镶黄旗的一个奴隶。
金子到哪都是放光的,他在漠南蒙古地上耕耘,地种得又多又好,出的小麦产量高,口感好,旗主也不是傻的,给予其良好礼遇,供给甚至超过了普通的家奴,这牛居然为蒙古人效力一点都不寒碜。
待到鞑靼破灭,牛得利被释放,获得了自由,他就参加了明国组织的东北大开发,他先是承包土地开荒耕种,官府发现他的地盘成就斐然,亩产量高,粮食质量高,是为双高,就礼聘其为专家,很快就脱颖而出,经他指导的农业种地都得到了大丰收,于是就加以提拨。
现在,他作为入漠北农业的首席专家,前去勘探地界。
挺进漠北之后,大军要面临的一个最严峻的问题,也是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吃饭的问题。
长时间从内地运来是不现实的,必须立足本地,努力解决粮食问题。
“好地方呀,好地方,发展农业大有作为!”牛得利看过四周,时而在地上刨刨挖挖,欣然地道。
众人暗地里嘀咕,这是好地方?
本地气候的主要特点,一是干燥少雨,二是冬寒夏热,三是冬天持续时间长,似乎一切的不利因素都存在了,可以说种啥没啥的,这位首席专家还说好?
为了统一处理外蒙古的事务,成立了外蒙古事务大臣衙门,实行军官,甘辉遥领该大臣位置,署理大臣正是李定国。
“不占民众一分田,戈壁滩上建花园!”外蒙古事务大臣衙门规定,外蒙古当地民众占有的草场、河滩地都不得侵占动用,以免授人以柄,进蒙大军必须把青山碧水、耕地沃野让给民众,自己则要开垦荒田,完成供粮大计。
现在进行勘探,首席专家说这里的环境很不错,面前可是一片荒山野岭的,寸草不生!
专家,别是“砖家”吧?
睁着眼睛说瞎话?一些人哀叹着后方真不靠谱,连这种人都能够成为专家,难道是我大明衰亡的新开始?
“就在这里挖,此处是一个旧河床,被飞砂走石所掩盖……”牛专家笃定地道。
“给我挖!”李定国一挥手道。
于是上民工们上前去刨去挖,此时天还是冷的,土地就是硬的,一锄头下地会被反弹回来,有时甚至火冒金星。
哪怕戴着手套,每个人手上都磨出很多血泡,工具的木柄上血迹斑斑。血多了又会黏手,民工们用地上积雪去擦,把地面都给染红了。
起初的一小时内,人们挖来挖去都是无用的石砾,就在怨言渐起时,突然间,有人叫起来道:“见到黑土了!”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干得越发地起劲了,很快地,一大片泛着黑土的土地渐渐显露出来。
众人眼里放光,有了这些黑土地,种起地来不在话来。
于是砖家就成了专家,这牛专家成了大牛,找出了好些合适种地的土地。
人们开荒,想法设法地将表层的石头搬开,找到下面的泥土,是一件艰苦卓绝的过程。
在杭爱山脉北方仙峨河南岸附近有一片被当地人唤作“不见土”的地方,由于没有水源,只有砂石,完全不能进行农业生产,由于此地平坦,人们企图挖出水渠把仙峨河的河水引来,但最后放水时水都渗漏在途中,一滴水也没有流到戈壁。
如此就另起炉灶,改变方法,民工与战士们在烈日炎炎、风沙弥漫的戈壁滩上,风餐露宿、挖沙填沟,他们做到了历史上从没有人做到的事情,让仙峨河的河水朝西流淌,在戈壁滩灌溉出数万亩的良田,实现了“叫水往西流”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