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小说网 >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 390是他

390是他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四比一。
    红队遥遥领先。
    “赢了,我们赢了。”端木绯喜滋滋地欢呼起来,与身旁的端木纭击掌。
    她虽然没有进球,但飞翩也抢过几次球,传过几次球,感觉与有荣焉,心道:打马球真是有趣!
    涵星也是喜不自胜,她神采飞扬地以鞠杖与身旁的李廷攸敲击了一下,眉飞色舞地说道:“李廷攸,你的马球打得不错啊,尤其是抢球的角度……够刁钻!”
    李廷攸俊逸的面庞上本来笑得春风得意,但是听涵星夸他“刁钻”什么的,笑容差点没绷住。
    “殿下过奖了。”他一派彬彬有礼的样子,微微笑着,“是大家齐心协力的功劳。”
    端木绯默默地瞥了李廷攸一眼,心道:她这个表哥啊,还是这般喜欢装模作样……还不如飞翩爽快呢!
    赛场上,红队诸人皆是笑逐颜开,相反,篮队的那些人则是神态萎靡,上方似乎笼罩着一层阴云般。
    罗兰郡主双眼几乎瞪到极致,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事实,他们在下半场竟然没能再进一球。
    这怎么可能呢?!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
    涵星翻身下马,乐呵呵地跑到了皇帝跟前,娇声娇气地讨赏道:“父皇,儿臣没给您丢脸吧!父皇您是不是该赏赏儿臣?”
    皇帝龙颜大悦,哈哈大笑道:“赏,当然要赏!”皇帝大臂一挥,这赏赐是人人有份,都赏了宝马和良弓,末了,还补充了一句,“耿海,令嫒虽然只打了半场,但也有份。”
    对于耿家人而言,这个赏赐只觉得扎心。
    但是,耿听莲却只能俯首谢恩。
    连西部部族那边的少年少女们也皆有赏赐,这也算是皆大欢喜,大概也只有罗兰郡主和耿听莲憋屈得差点没呕出一口血来。
    东营湖畔,看着人人都是笑容满面,却是心思各异,暗藏汹涌。
    既然比赛都结束了,耿海干脆起身向皇帝提议道:“皇上,小女的脸受了伤,时候也不早了,是否起驾回京?”
    照理说,耿海是臣子,他想要先行离开,也必须得到皇帝的恩典。但是现在,他心急如焚,用的口气是请皇帝提早摆驾回京。
    耿海是担心女儿,一时心急没太多,再说,以前他和皇帝一直亲厚,皇帝与他一向不见外,也不会在意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皇帝看耿海哪里都不顺眼,便是应了一句俗语: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皇帝看似还笑吟吟的,心里却在冷笑,只觉得耿海的心更大了,分明是奴大欺主,在逼迫自己,耿海是以为他能替自己这个皇帝做主呢!
    君臣两人,神情各异,心思更是天差地别。
    知皇帝如岑隐,当然看出皇帝的眼神有些不对,也乐得在一旁看热闹,径自饮茶,没有插话。
    树下静了片刻,这种诡异的沉默让耿海觉得有些不对劲,正想回味一下自己到底哪里说错了话,就见皇帝站起身来,掸了掸衣袍,道:“摆驾回京!”
    皇帝的这四个字出口后,随行的众人立刻就行动了起来,备马起营,忙忙碌碌。
    涵星嘟了嘟小嘴,抬眼看了看天色,烈日高悬正中,这才未时过半呢。
    难得出来玩一趟,真是没意思!
    无论如何,皇帝既然都下了令,也没人敢违抗圣意,一盏茶后,车队就浩浩荡荡地上路了,车驾比来时扩大了近一半。
    皇帝、两位皇子、耿海等人骑在最前方,后方的少年少女们三三两两地并骑着,在这春光的映衬下,他们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灿烂耀眼,鲜衣怒马,神采飞扬。
    “李廷攸,下次本宫打球时再叫你啊。”涵星与李廷攸并骑,笑眯眯地与他聊着马球,“你击球时霸道得很,不错!你们闽州人打马球都这么厉害吗?”
    听涵星一会儿夸他刁钻,一会儿夸他霸道什么的,李廷攸心里觉得这位四公主殿下真该好好学学说话,脸上还是一派温文儒雅,“闽州多山脉,我们经常在山道上骑马,山道崎岖,骑马时不仅要快,还要灵巧机变,。”
    涵星恍然大悟地心道,是了,想要打好马球,骑术是基础中的基础。
    “李廷攸,你再跟本宫说说,你们闽州是怎么练习骑术的……”
    两人在前方说得投契,后方的端木纭和端木绯也断断续续地听到了一些,端木纭摸了摸霜纨的鬃毛,“霜纨,你想念闽州吗?”
    霜纨翻了翻上唇,发出“咴咴”的声响,轻快地奔驰着。
    “它真是匹好马。”岑隐的声音忽然在右手边响起。
    端木纭勾了勾唇,一副引以为荣的神态,笑着又摸了摸霜纨,道:“我家霜纨当然是好马。”
    端木绯在一旁频频点头。
    岑隐半垂眼帘,看着这匹温顺的白马,不禁想起方才霜纨受惊的时的一幕幕,眼眸幽深……
    一匹马跑得再快,若是不服管教,也不过是野马,非好马,这匹马就很好,哪怕受了惊,也没有把主人甩下去。
    “它喜欢吃什么?”岑隐忽然问道。
    对于自家的霜纨,无论是端木绯,还是端木纭都是如数家珍,一说起来就滔滔不绝,等他们回过神来时,已经回到了京城,涵星看着天色还早,不想回宫,就借口送端木纭和端木绯回府,和皇帝一行人在东城门口分道扬镳。
    耿海让耿安晧先送耿听莲回卫国公府,自己则伴驾了进宫。
    耿海在皇帝的御书房里足足待了一个多时辰,直到酉初,皇帝又宣召内阁等重臣进宫。
    夕阳西下,照得御书房里一片金红色,似是染上一层淡淡的血色般。
    当端木宪等内阁众臣赶到时,就看到皇帝面沉如水地坐在御案后,耿海也还在,就坐在窗边的一把圈椅上,夕阳斜斜地透过窗户投射进来,给耿海的的身上镀上了一层血色的光晕。
    耿海端着一个茶盅,一手执茶盖轻轻地拂去漂浮在茶汤上的茶叶,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岑隐还穿着今日出行的蓝色锦袍,静静地坐在角落里,神态间云淡风轻。
    御书房里,静悄悄的,除了窗外“沙沙”的风声,什么声音也没有。
    端木宪、游君集等内阁大臣隐约觉得这里的气氛有些古怪,暗暗地交换着眼神,但还是若无其事地上前,齐声给皇帝作揖行礼。
    皇帝放下茶盅后,让他们起身,跟着开门见山地说道:“朕宣你们来,是为了罪己诏的事,朕想把这件事交由内阁。”
    一说到“罪己诏”这个话题,几位内阁大臣皆是心头一跳,有些意外。
    皇帝这句话的言下之意莫不是说岑隐退让了?
    这可就稀奇了……自打岑隐任上司礼监掌印太监后,还从不曾见他退让过。
    几位内阁大臣的视线暗暗地朝角落里的岑隐瞟去,岑隐不动如山,径自喝茶。
    端木宪却是没看岑隐,心里咯噔一下,头伏得更低了。
    他立刻就想到了自家四孙女的话。
    皇帝下罪己诏显然是被“逼”的,四丫头说得不错,这件差事决不能沾!
    “皇上,臣以为不妥。”端木宪立马出声拒绝了。
    皇帝听着挑了挑眉,有些意外地看着端木宪。
    “皇上,内阁与司礼监分权,乃是为了避免内阁专权,此例不可开。”端木宪冠冕堂皇地说道,态度十分坚定。
    游君集心里虽然惊讶,但也立刻附和:“端木大人说得是。”
    其他几位阁臣暗暗地面面相觑,一时没有表态。
    皇帝勾了勾唇,原本凝重的神色也放松了一些,心道:这端木宪果然忠心耿耿,乃贤臣也,知道向着自己,更知道从大局考量,不争权,不似这耿海……
    皇帝眯了眯眼,眼底掠过一道如寒冰的冷芒,一闪而逝。
    皇帝还没表态,耿海有些急切地开口提议道:“皇上,那就交由翰林院来拟旨如何?”
    耿海面沉如水地瞥了御案前的端木宪一眼,眼神沉淀了下来,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本来,为了儿子耿安晧,耿海还想着也许可以和端木家结亲,两家一起扶持大皇子夺嫡,但是端木家和端木贵妃都不识趣,在今天东营湖的事后,耿海改变了主意。
    你不仁我不义。
    端木家既然不讲情面,还对自己的女儿出手,那么自己就和端木家誓不两立!
    他们耿家又不是非端木家不可!
    耿海的视线很快就从端木宪的背影上移开了,目光灼灼地看着皇帝。
    皇帝心里冷笑,沉吟了片刻,应道:“那就依卫国公所言。”
    一锤定音。
    罪己诏的事终于都定下了。
    这件事反反复复地折腾了这么久,如今终于搞定了七七八八,众臣都是松了一口气,尤其是端木宪心中更是如释重负,但是脸上还是做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神情肃然。
    皇帝的好心情此刻已经一扫而空,随口说他累了,把耿海、端木宪他们都打发了。
    耿海既然心想事成,也没有多说,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给皇帝抱拳行了礼,之后,就和端木宪他们一起鱼贯地退下。
    走过岑隐身旁时,他的步履停了一瞬,给了岑隐一个挑衅的眼神,这才若无其事地走出了御书房。
    外面的夕阳不断地下沉,还余下一半悬挂在西边的天际。
    御书房里的光线暗了一半,岑隐的身子隐于角落的阴影中,只余下那张绝美的脸庞还笼罩在夕阳的光芒中。
    屋内只剩下了皇帝和岑隐,连小李子都退了出去,他要去翰林院传口谕,让他们草拟诏书。
    静了片刻后,空气里才响起一阵悠长而无奈的叹息声。
    “阿隐,朕也知道这次委屈你了。”皇帝沉声道,右手成拳在御案上轻轻地敲击了两下,眼眸幽深。
    方才耿海一路跟着皇帝进宫,就是为了罪己诏到底由谁来拟的事。
    刚刚耿海和皇帝两人在御书房里唇枪舌剑了一番,彼此试探,最后耿海同意了由兵部备案兵籍,并凡武职世官、流官、土官之袭替、优养、优给等项,都转送兵部请选。如此,皇帝才答应不让司礼监拟这罪己诏。
    岑隐莞尔一笑,轻描淡写地说道:“皇上,不过是件小事,自当以大局为重。”
    岑隐一副体恤圣意的模样,让皇帝听了甚是受用,觉得还是岑隐贴心,一向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皇帝眉心微蹙,视线又落在手边的一道折子上,随手拿了起来。
    这道折子是过年后,端木宪呈上来的,其中列举了关于五军都督府的哪些权力可以转交给兵部和御马监的细则,皇帝这一个月多月来虽然没上朝,也没理政事,但是岑隐早早就把这道折子送过来了。
    闲来无事时,皇帝也仔细研究过这道折子,反复斟酌过,越想越觉得可行。
    “阿隐,端木宪这个老狐狸倒是能办实事。”皇帝赞了几句,觉得自己当初点了端木宪为首辅实在是英明。
    皇帝又放下了那折子,眼神变冷,嘴角泛出一抹冷厉的笑,意味深长地说道:“朕且再忍他几日,也快了……”
    “皇上明鉴。”岑隐含笑恭维了一句,窗外这时吹进一阵晚风,吹得他颊畔的几缕青丝拂上他如玉的面颊,也让他笑吟吟的脸庞上平添了几分邪魅。
    晚风阵阵,吹得庭院里的花木摇曳作响,似乎在附和着什么,又似乎一曲浅歌回荡在风中。
    “簌簌簌……”
    皇帝心情又轻快了起来,端起手边的青花瓷茶盅,惬意地抿了口茶,然后眉梢动了动,像是想起了什么,问道:“阿隐,最近阿炎和朕那位皇姐怎么样了?”
    岑隐微微一笑,回道:“回皇上,封公子请了假,这段时日无事不出门,这段时日也就与端木四姑娘逛了一次街。”
    皇帝闻言有些意外,放下了手里的茶盅,对岑隐投以询问的眼神。
    岑隐立刻含蓄地又道:“皇上,如今朝堂‘热闹’得很……臣猜测长公主殿下这是不想被卷进这些事中。”
    因此这对母子才闭门不出吗?皇帝心道,倒也没多想,似笑非笑地说了一句:“这次朕这皇姐倒是乖觉,只要他们一直这么乖觉,朕是不会亏待他们的。”
    只要安平母子活着,便证明他是一个不计前仇、问心无愧的明君,将来任何史书都不能斧声烛影地质疑他得位不正。
    岑隐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笑着,御书房里又静了下来,直到小李子与翰林院的成大学士带着刚草拟好的诏书来了,成大学士亲自把诏书送到了皇帝案前,由皇帝过目。
    之后的日子,翰林院就笼罩在一层阴云中,皇帝的这道罪己诏反反复复地不知道修改了多少遍,一直改到了三月初还没定下。
    三月的春风犹带着些寒意,丝丝细雨润物细无声。
    大盛幅员数千里,南北气候大不相同,此时南境的气候早就温暖和煦得没有一丝寒意,哪怕是夜里。
    夜晚寂静无声,只剩下星月俯视着下方的昌旭城,城墙上守卫的几个士兵懒洋洋地打着哈欠,没人注意到一道黑影如鬼魅般翻过高高的城墙,眨眼就不见踪影了。
    黑影在城中空旷无人的街道上借着树木、房屋与巷子的遮掩急速穿行着,穿过七八条街道,就来到了位于城池中央地带的将军府,从后院的围墙翻了过去。
    府中同样静悄悄的,此刻已经是二更天了,府中上上下下差不多都歇下了,只剩下了东南方的一个小院子还灯火通明,就仿佛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迷途地路人前进。
    黑影循着灯火一路潜行,来到了那个挂着“啸风苑”的院子里。
    某间房间里,一个身穿太师青直裰、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坐在窗边看书,他显然是心不在焉,书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
    “咔擦……”
    忽然,一阵极其细微的树枝折断声自庭院中响起,老者警觉地站起身来,目光如箭地看向屋外,高大的身形笔直挺拔如松柏。
    一个玄衣少年动作轻盈地从大树上一跃而下,落地时没有一点声音,如同一只优雅的大猫一般。玄衣少年对着老者勾唇一笑,脸上的半边玄铁面具在这深夜时分看着有些诡异而阴森。
    “梁大将军,别来无恙。”
    说出这四个字的同时,封炎翻身进了那间房间,神情闲适与老者四目相对,这一少一老,一个悠然,一个紧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个身形高大的老者正是慕瑾凡的外祖父,也是这昌旭城叛国的守将梁思丞。
    “你是谁?”梁思丞沉声问道,眼神犀利地看着封炎,目光似乎想要穿透这玄铁面具似的。
    封炎没有回答,视线穿过梁思丞看向了他身后不远处的那张书案,书案上铺着一张宣纸,上面写着“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几个大字,一旁砚台上的墨犹未干,显然这幅字是梁思丞今晚才刚刚写下的。
    这几个字写得极其端正,近乎是一笔一画,就像是出自一个刚学会写字的孩童般。
    即便是封炎从这个距离望过去,也能看出书写者本人心中的纠结与沉郁。
    封炎反问他道:“你后悔吗?”
    “……”梁思丞瞳孔微缩,沉默了。
    夜风拂来,吹得梁思丞身上的衣袍猎猎作响,那身太师青的袍子显得空荡荡的,不太合身。
    封炎随意地在窗边的高背大椅上坐下了,唇角翘得更高了,漫不经心地替梁思丞说道:
    “在大义上,你不后悔,但又愧对家人,相比之下,你更恨朝廷,若不是朝廷迟迟没有派援军来,昌旭城和安节城也不会走到如此境地。”
    “将军你在南境镇守二十年,可说是爱民如子,当时你做出这样的决定,已经决定要用家人的命来换百姓的命了吧?”
    那半边玄铁面具后,封炎那双似笑非笑的凤眼璀璨生辉,令梁思丞几乎无法与他对视,心情越来越复杂,如同暴风雨夜的孤舟般,随着风浪起起伏伏。
    梁思丞握了握拳,手背上青筋凸起,整个人更是绷紧如拉满的弓弦般,问道:“你到底想干什么?!”
    梁思丞不相信这个少年不惜冒这么大的风险夜闯昌旭城仅仅是为了与他说这些话而已。
    封炎再次问了一遍:“你后悔吗?”
    梁思丞怔了怔后,恍然大悟。
    少年口中的第一个“后悔”问的是自己是否后悔用自己的清誉和家人的性命保下安节城和昌旭城的百姓,此刻对方却是在问自己降了南怀后不后悔……
    梁思丞觉得喉头干涩,过去这一年多发生的事在他脑海中飞快地闪过,不过短短的一年多却似乎比他的大半辈子还要漫长,还要煎熬。
    “木已成舟,现在说后不后悔又有什么意义?!”梁思丞道。
    封炎不置可否,话锋又是一转,说起了道益城之危,说起南怀人打算屠城之事……
    梁思丞的脸色随着封炎的话语变得更难看了,嘴角紧抿成了一条直线。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封炎缓缓道,“将军以为如何?”
    “……”梁思丞苍白的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说不出话来。
    虽然昌旭城保住了,包括安节城的百姓也都暂时还算安稳,但是梁思丞心里明白这种“平和”只是属于昌旭城和安节城罢了。
    以南怀人的心性,以及南怀人以往征战时的惯例,被他们拿下的城池皆是死伤无数,屠城杀降之举数不胜数。
    如果让南怀大军持续北上,逼入中原,可以想象的是中原必将生灵涂炭,尸殍千里,这将会是人间地狱!
    只是这么想想,梁思丞就觉得透不过气来,嘴唇惨白得几乎没有一点血色。
    屋子里静了一瞬,阵阵晚风中,庭院里的那些树影如群魔乱舞般摇曳着,连空气似乎都随之阴凉沉郁起来。
    封炎的嘴角还是噙着一抹漫不经心的浅笑,笑眯眯地再问梁思丞道:“怎么样?!梁大将军,你要不要再反一次?”
    他随意地丢出一句惊人之语,仿如平底一声旱雷响,炸得梁思丞整个人都呆住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想让我助你把南怀人打出昌……”梁思丞徐徐道,声音像是从喉头挤出来的。
    话说了一半,他就意识到对方的野心肯定不只是把南怀人赶出昌旭城,对方是想夺回黔州,甚至是滇州。
    然而,这谈何容易!
    梁思丞再次看向了书桌上的那幅字,“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七个字是那么刺眼,映得他眼眶艰涩。
    梁思丞又沉默了。
    屋子里的空气依旧沉凝,沉凝中又似有火花闪现,就如同那夜空中密布的繁星一般。
    “咣!咣!咣!”
    府外忽然传来了三更天的锣声,一下接着一下,那响亮刺耳的锣声在这寂静的深夜带着强劲的穿透力,每一下都重重地敲在人的心口上。
    梁思丞似乎如梦初醒,目光从那星星点点的夜空收回,看向了距离他不过三四尺的封炎,目光定定地看着他问道:“你,到底是谁?”
    梁思丞渐渐地冷静下来,意识到对方的身份怕是有些蹊跷。
    如果这个少年是朝廷派来的,那么他此刻就不会戴着面具了,也不会直接说因为朝廷的不是才导致昌旭城失守……
    那么,对方到底谁?!
    这时,封炎抬手取下了脸上的半边玄铁面具,露出他那张俊美的脸庞与那双潋滟的凤眼,在屋子里昏黄的灯火中,一览无遗。
    封炎粲然一笑,随手把那个玄铁面具放在了一边的方几上,发出咯噔的声响。
    是……是他!
    梁思丞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差点没踉跄地退了几步。
    安平长公主的儿子封炎,梁思丞当然是认得的,而且封炎的那双眼睛几乎是和安平一模一样。
    
上一章 390是他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