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小说网 > 电影世界穿梭门 > 第869章 灾民

第869章 灾民

电影世界穿梭门
    成功拜当世大儒,文豪薛牧山为师,王旭在这方世界总算有了根基。
    根基这种东西,听上去不显眼,实际上有没有它,简直是云泥之别。
    就拿司马光来说,司马光砸缸的典故,不知道的人应该很少。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缺口流出,小孩得以活命。
    这个故事很多人知道,可是有谁知道,南宋司马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更是官至兵部郎中,在当地是有名的世家大族。
    普通人要是砸缸,救出了缸里的小朋友,恐怕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被质问为什么要淘气,严重了甚至要吃竹笋炒肉。
    就算家长开明,夸两句,给几块糖吃也就到头了。
    正因为司马光出身大家族,有根基,才能跟让犁的孔融一样,为司马光造势。
    没有这个根基,就跟郭德纲讲的相声一样。
    郭德纲说,他六岁的时候也给人让过梨,结果爹妈不但没有表扬他,就连村里人都说他是傻子。
    你看,同样是让犁,有的人成了典范,有的人就成了傻子。
    区别在哪,在于有没有一个运营团队。
    身为现代人,王旭深知运营的重要性,运营得好,乞丐也能被包装成鬼棋王,还有一群键盘侠相信,他获得过奥林匹斯奥运会象棋冠军,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1993年的奥林匹斯奥运会,根本没有中国象棋项目。
    人都喜欢从众,只要故事编的好,谁会在乎真假。
    王旭拜师之后,便住在了三涧溪,每日听薛牧山讲学,并鼓捣着自己的运营计划。
    没有名声,怎么办,抄诗?
    抄诗只是下策,以抄诗为业,最终害的只能是自己,想要名声也不只是抄诗一条路。
    要不研究一下,请几个演员,重演下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需要的演员不多,运作得好,也能给他贴上机敏,早慧,天才儿童的标签。
    但是仔细想想,儒界不是低武世界,演的再好只要不是真的,也会露出马脚来。
    难道说,要找一群小伙伴,再弄几个大缸,天天叫大家过来玩,守株待兔,等着小朋友掉下去?
    这也太逊了,费时费力不说,还不一定能成,费这个劲还不如抄诗呢。
    “少爷,少爷!”
    这一日,已经是初冬,王旭正在做早课,外面便传来了管家刘全的声音。
    走出薛牧山为他搭建的茅屋,王旭跨过迷雾,来到了三涧溪外,只见刘全正带着好多护院站在外面。
    “出什么事了?”两个多月,从深秋一直住到入冬,王旭一直居待在三涧溪,只以书信与家中联系,还真很久没回去了。
    “出大事了,灾民,灾民来了!”
    寒风刺骨,比风更冷的是刘全的话。
    王旭楞了一下,惊异道:“哪来的灾民,北方大旱,不是已经从南方运粮,将灾民安置在青州了吗?”
    距离北方大旱,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这两个月中,朝廷趁着秋收之际,大肆从南方运粮,赈济北方灾民,据说情况已经有所好转,将大批北地灾民安置在了青州,冀州一代,并没有让灾民继续南下。
    “少爷,不是北边,是南边!”
    刘全上气不接下气,喘息道:“交州今年的产粮也不高,再加上江南一体赈济北方,上交了大批米粮,粮价一天三变,很多吃不起饭的百姓,已经拖家带口往我们扬州来了。”
    “交州!”
    王旭眉头微皱,扬州地处江南,北与青州,西与荆州,西南与交州三地接壤。
    其中,荆州,青州,都是中原腹地。
    交州就差的远了,既没有中原的地理优势,也没有扬州粮食三熟的气候,反而与南疆的蛮族接轨,小摩擦不断,在江南三州中是底蕴最差的。
    让王旭皱眉的是,金山府位于扬州西南,溧阳县更是西南中的西南,距离交州只有数千里。
    不用想也知道,溧阳县首当其冲,绝对是灾民的第一站。
    “我父亲怎么说?”
    “老爷说,灾民犹如乱民,县上根本拿不出对策来,这几日将城门都关上了。灾民到不了县里,自然就会来乡下,我们这些乡下乡镇,没有城池作为依托,恐怕灾民一到,就跟过梳子一样,一粒米也留不下,不给也得给呀!”
    说到这里,刘全又看了看左右,小声道:“老爷还说,以我王家的根底,万万是挡不住灾民的,如果少爷能将薛先生请回去坐镇,或许有一线生机。”
    灾民都是吃不起的饭的人,卖粮是行不通的,他们也没钱买,有钱的也不至于当灾民。
    可是人要吃饭,没钱买,就要去枪,你有粮食,我没有,把你的粮食抢过来,我就有粮食吃了。
    灾民到了镇上,就像蝗虫看到了庄家,给也得给,不给也得给,不然激起民变,就不只是要粮食了。
    毕竟,灾民之中不乏青壮,闹起来,县城还能抵挡一二,乡下村镇根本一触即碎。
    人饿的狠了,易子而食都是常态,这种人祸,不是九泉镇,或者王家能够抵抗的。
    只有将薛牧山请去,有当代大儒坐镇,方能化险为夷。
    “没想到北方闹得厉害,最后北方的灾民没来,反而是南方先乱了。”
    王旭感叹世事无常,对着刘全安抚道:“你先等等,我去请老师出来。”
    “不用请,我已经听到了。”
    不等王旭去请,薛牧山便走了出来。
    已至寒冬,薛牧山依然穿着单薄的儒士服,与深秋之季见到时没什么变化。
    走出茅草屋,薛牧山没用王旭开口,便率先问道:“如果我跟你回去,你会怎么做?”
    王旭看向自己的老师,在他的目光中看到了考教。
    有大儒坐镇,可保王家万无一失,但是难民还在,怎么处理就值得思量了。
    到底是依靠大儒之威,驱赶灾民,袖手旁观,还是组织人手赈灾,全在王家或王旭一心。
    如果选择保全家业,袖手旁观,甚至大发国难财,王旭寻思,一定会在薛牧山眼中留下坏印象。
    甚至,就算单纯的赈灾,恐怕也只是合格,想要出彩还得另辟途径。
    “如果老师跟学生回去,学生一定说服父亲,联合乡亲,力所能及的赈济灾民。”
    王旭知道这是薛牧山的考验,但是他没有说的太满,天灾人祸,天灾还有迹可循,人心就没那么容易了。
    王旭只能说自己尽量去做,尽量做好,至于功过,不是现在该想的问题。
    “好,我便随你走一趟。”
    薛牧山背负着双手,轻声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万里路不只是走,更是看。看看这天下,看看这人心,你会发现有些事情,比书本上写的更有意思,能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学问。”
    “弟子受教了...”王旭再次躬拜,拜的不仅是薛牧山的教导,更是摆明车马支持他的态度。
    如果说王旭参与赈灾,收获的名望是一,有薛牧山摆明车马的支持,他收获的名望就是一百。
    没有大儒坐镇,谁会在乎他这个孩子。
    反过来,有大儒相随,这件事便能成为士林中的美谈。
    到时候,江南士子都会知道,旭八岁,能赈灾,以后名传天下,也会有人说:“哦,我知道这个人,他八岁就参与过赈灾,表现出了不凡,我一直都看好他。”
    其实,哪有什么看好,名人与普通人摆在一起,名人的成功被认为理所当然,普通人的成功才会让人惊鄂。
    王旭为什么需要名望,因为他希望日后取得成绩时,别人会认同而不是质疑。
    为什么很多苦逼流主角,走到哪都能装逼打脸,被各种不服,因为一鸣惊人者往往被人轻视。
    王旭想要名望,想要运营自己,将自己包装成天才,为日后的才高八斗做铺垫。
    眼下这次赈灾,运作得好,就是个刷名望的好机会。
上一章 第869章 灾民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