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半日不得闲
- 小说名称:斫宋
- 作者:面包不如馒头
- 更新时间:2024-11-23
斫宋
曹家的人到渭州了。
曹秀是曹氏嫡孙,他身上寄托的曹氏的希望太大了。
而且,曹秀倘若被宋廷掌握在手对曹氏也不利。
更重要的是曹秀倘若在宋,曹子龙这个西夏猛将恐怕也要被党项人排挤。
如此,曹氏原本就在兴庆府的力量当即直奔渭州。
同时还有一拨趁着潘原城解封的时机,光明正大来到潘原县衙外头。
黑漆小车停下,赶车的车夫从车辕跳下来。
只是门帘一掀竟先钻出了七八岁的粉雕玉琢的少女,穿着一袭湖绿的衣服,扎一条长辫,好奇地站在车辕上打量潘原县衙的大门。
“何以破败至此?”少女嘀咕。
这时,门帘再掀开走出个富态的中年汉子,穿着锦衣腰上系一方玉佩,叮当地响着,他回头又伸手从车里挽出个体态高挑的妇人来。
妇人穿着墨绿的外衣,手中攥着一个巴掌大的盒子。
她看一眼少女低斥道:“昭昭不可放肆。”
少女嘟着小嘴不满地跳到车下,身上的玉佩叮叮当当得作响着。
她颇刁蛮地在地上踩了好几下讥笑道:“你们天天都说中原富庶,我又没看到,这么破败的衙门,还不如咱们凉州老家的衙门——这是折可适住的地方吗?”
夫人只好警告道:“你可莫忘了,你大哥哥在这里吃了偌大亏。”
她在那男子肩膀上撑一下,轻盈地跳到了地上。
那男子颇有些宠溺少女,在她头顶摩挲着笑着说:“折公那样的人,当然不住在潘原,待接上你大哥哥,咱们去渭州,应当能看到折公的住所。”
少女悄然翻个白眼,嘟哝着说了一句“那老头可是咱们西夏国的敌人呢”。
但她到底没敢继续造次。
妇人打量一眼县衙旁边,见有一队厢军整齐从街头走过,看他们铠甲鲜明刀枪森然,她竟有些欣喜,道:“咱们在兴庆府也听人说,这慕容彦达实在是个败家子,如今看来倒也不辜负将门子的身份,如此军容也算不错的了。”
她印象中的厢军,大都是斜斜歪歪靠在城墙上捉虱的军卒。
如今竟能见目不斜视端着长枪自街头巡逻过的厢军当然惊奇。
那男子哼的一声耻笑:“商行的人都说,这是折家二公子的功劳,与慕容彦达有甚么关系。倒是归乡的那个李大郎,堂兄说他枪法盖世武艺很好的,大约也是个人物,这与慕容彦达也没有甚么关系。”
他说着话鼻孔里呼呼出气。
夫人白他一眼轻笑道:“你倒只记着张氏与西军将门有交情,你是曹家之子,又不是慕容家的,平白吃的甚么酸。”
她又说:“此番家里遣人南下,虽说与西军将门有些共同利益,然他们手握曹氏嫡孙,只怕要价太高,你可莫小瞧慕容彦达,这也是泾原路的一个诸侯。”
忽的,那少女问了句“你们这么明目张胆忽略李大,那人连二伯都能打败,他能瞧不出你们的用意吗”。
这让那两人有些纠结。
他们当然想过要在北原立寨的李大难缠,但他们本就是要想着法儿让西军排斥那厮而后找个机会报他擒获曹秀的仇恨。
这怎么能找他交易利益?
三人在县衙门外等候很久,县衙里头闪出个押司。
“县尊方得闲暇,你们随我来吧。”押司冷淡地吩咐,“尔等不必警惕,这是凉州曹氏商行的人,他们有要事求见县尊。”
言辞上的锋利并不能抵消那三人对待慕容彦达的轻慢。
这不是李寇所能管的。
他如今只管两件事,一是灭蝗二是张监押被杀一案的凶手何时跳出来。
李寇知道这可能是皇城司内部的斗争,他只需要一个结案的解释。
至于张家那些事情,他自然也不管。
只是他没想到,在郊外正与周三郎沿着田埂去找农人,张家的几个竟在田埂上迎面走过来。
怎地?
张家的人也没想到竟和李寇迎面相遇。
他们是给张监押修墓地去的。
“李寨主。”几个人见躲避不过只好施礼。
李寇避开道路站在麦田中,点头让那几人先过去。
他看得出张家的内斗已经严峻至极。
张老汉的两个妾室带着她们的小孩子,张监押的几个妾室带着她们的小孩,彷佛要争奇斗艳一般,竟都在白衣下穿着红绸绿罗,沾染上泥淖也没有人在意。
足见这一家平日生活奢侈。
此外,那几个妇人泾渭分明,彼此都隔着一点距离,就连几个小孩互相玩耍,也被她们尽快喝叱走。
“这一家不是好人物,张监押平生累有积蓄,张老汉也是身价丰厚的人物,他们只怕为那些财产多有龃龉,洒家听县衙的人说过,好像在安化县境还有张家的什么铺席呢。”周三郎撇嘴说道。
哦?
李寇当然知道张家有钱,但张监押的积蓄居然多到让县衙的人到处说的地步?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周三郎想了一下,才说早在去年就有人在县衙传言张监押家很有钱。
去年?
那就是张家早就富足到让县民眼馋的地步了?
李寇心里有些犹豫,这跟张监押被杀一案是否也有关系?
他总觉着张家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恐怕不仅仅只是皇城司逻卒身份以及身负王命的事,应该还和张家的家事有关。
他心里这么想,面上也没有表现出来。
鲁达原本奉命蹲守张家,如今鲁达已是潘原名人。
但李寇还有一个暗招,周侗从未露面一直在盯着张家。
只是不知这人打探的消息,是先让谁知道。
李寇一面想着跟着周三郎走出田埂,他不时弯下腰观察田埂边上的土壤。
此时的土壤看着比现代的还要贫瘠。
毕竟这时代可没有化肥农药,只不过他看到农田里长杂草的那股劲儿有些奇怪。
为何长庄稼那么慢,长杂草倒是快得很?
这些他都不懂,但他必须记住将来请教行家。
一路走走停停很快到了泾河边上,李寇一瞧心里对周三郎又高看了一点儿。
这也是个行家,他竟命人在泾河边上搭建草棚子备用呢。
“要灭蝗,须与这些家伙多日接触,泾河边上有水,光照也好,最是蝗虫喜欢的地方,洒家认为,要灭蝗须从河水两岸开始。”周三郎此刻神色严峻起来。
他知道泾原路的蝗灾若不及时扑灭将会多么麻烦。
这是一个对蝗虫了解很多的人。
李寇大约明白他的意思。
他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