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小说网 > 刘备的日常 > 1.255 非淬不铦

1.255 非淬不铦

刘备的日常
    诚然,今二日并天。
    关东群雄,并徐豫诸国主,多半俸合肥侯为主。献费亦输往寿春。幽冀诸国主,当紧随蓟王上(计)洛(阳)。
    余下各州诸侯,当视国情而定。若紧邻关东群雄,不敢忤怒。唯献费寿春。距蓟国近者,则献费洛阳。终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假路远贼众,轻言废止者。必被群起而攻之。诸如益州刺史刘焉,慑于董卓淫威。且诸子俱在京师任职。今季亦有奉献。
    董卓手握十万雄兵,人吃马嚼,可想而知。先前尽收洛阳之铜,盗铸小钱无数。又强令洛阳税赋皆由小钱足额支付。一进一出,敛财无数。更加借口兵粮不足,借出太仓、常满仓等积粮无数。皆屯于万岁坞中。不得已,朝廷唯向蓟王求购。
    蓟王有求必应。足额供给。奈何朝廷国库空虚,再加西园大火,亟待重建。中署亦无余钱。不得已,献帝唯以近郊皇家苑囿为质,向金市子钱家举债。
    『城上金乌,河间姹女』,死灰复燃,甚嚣尘上。
    自黄巾乱后,群盗蜂起。蟊贼遍地,宗贼坐大。十三州皆大兴屯田,为何年年缺粮。囤积居奇乃其一。人吃马嚼乃其二。先前郡兵不足,如今私兵过度。大量口粮被人马消耗。尤其洛阳百里之土,如何能养活满朝权贵,四郭百姓,更加十万兵马。
    董卓乃西州虎狼。大权在握,首当其冲。刮地三尺,将洛阳钱粮,齐聚一坞。至于万岁坞外,是死是活。又何必在意。古往今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实不足为奇。
    焉有董某例外?
    蓟国稻作,季季大熟。本以为广输天下,待十三州恢复元气,蓟人当可积存备食。不料年年丰产,年年输粮。除十三州外,远至西域、北海、象林,贩粮车船,不绝于道。究其原因,农牧不产粮,西域不产稻,籼稻风味差。诸如此类。
    可否惜售。
    不可。
    豪强缺粮,百姓绝食。最先断粮的必然是广大黎庶。
    蓟钞大兴,大利于国。正因蓟国粳米,贩运天下。蓟钞才随之兴起。若蓟钞无从购粮,必遭弃用。
    牵一发而动全身。莫过如斯。
    巨马水路,大利匠人城。
    蓟王泛舟入城。登将作寺大舡,观摩清钢琉璃甲的制备。清钢琉璃,又称淬火琉璃。单凭此名,其工艺,便可窥知一二。
    具体工艺为:切割、钻孔、开槽、磨边、洗涤、烘干、炉烧、淬火。
    整个工艺,皆在一艘工舡内完成。巨马水虽四季不冻。然两岸早已白雪皑皑。冷风刮面,彻骨极寒。将天然冷风引入“风舱”之“冷风囊”,混入“暖风囊”中暖风调节,再经“风排”鼓入“淬火炉”,经炉内“风栅”上排列“风嘴”,淬火琉璃。
    经将作寺良匠,反复试验。用于战象披装的琉璃甲片,日臻大成。
    刘备临来时,心中便有疑虑。时下并无汞柱温度计,准确测温。匠人如何控温?
    如淬火时,风速、风压,风度,如何精确调节?
    首先,冷风温度,如何控制。
    待观摩后,刘备恍然大悟。
    巧用风囊。风囊如汲水囊。由尺寸相同的小囊,如蜂巢般组合而成。每个冷风小囊存量恒定。灌满之后,与同样蜂巢构造的热风囊按比例混合。再经风排鼓入。
    如何按比例。
    此处需借用一物:冰瓶。
    早在先秦时,匠人便造出此物。被视为现代温度计的雏形。《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中有载:“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便指此物。
    通过观测结冰厚度,来对应温度。
    而在刘备看来,冷热风囊混合的目的,乃为缩小温差。再经风排加压,送入风栅,自风嘴四面喷出,迅速淬火。
    所谓淬火。指锻造刀剑时,将烧红刀剑浸入水或其它液体中急速冷却,使之硬化。
    时下淬火,多用冷泉。如“清水淬其锋”,“越剑性利,非淬而不铦。”皆言此技。
    冷风淬火,虽是首创,然原理皆通。正如冷泉浸泡,风吹亦需环绕。局部骤冷,易至破碎。谓匠心独运。晓其理,炼其技。总归有所成,有所不成。不成回炉重造,成则存以备用。如此日积月累,战甲所需琉璃甲,自当完满达成。
    见蓟王对淬火,兴趣十足。
    大利令苏越进言道:“启禀主公,臣,窃以为。既为淬火,冷风若可,寒水亦行。”
    “可曾验证。”刘备遂问。
    “我等已取冰水试过。”便有匠师答曰:“皆未能功成。”
    蓟王宽慰道:“许冰水尚不足用。可换别水试之。”
    “别水还有何水?”匠师求问。
    “卤水、油水,石脂水,皆是别水也。”刘备随口一说。
    良匠各有所悟。
    之所以清钢琉璃,只能制象铠。因受技艺所限。琉璃淬火,最小亦足有巴掌大。可想而知,人马皆无从披装。然造琉璃楯,却正当适宜。更有甚至,双层夹胶,鎏金铜边。手持此盾,视线不减。若要坚固难碎,可由数个同心环面,甚至同心扇面,拼组而成。前面破碎,还有背面(双层夹胶),整扇破碎,还另有扇面可用。
    皆试造之。
    稍后,刘备又观铸币署(铸币)大舡、小水貊(造弓)大舡,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蓟国重臣,皆陪同在列。
    便有双博士祭酒服虔,暗问儒宗:“主公因何立匠户于此?莫非只为借水利之便。”
    儒宗顾左右答曰:“子慎且看,只需船翼翻转,割断绳缆。一众匠人,便可乘船顺下,广游四海。”
    “可守可逃?”服虔幡然醒悟。
    “自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门日渐式微。匠人虽位列国之石(四)民,却屡遭轻慢。主公恐百年后,终为人所害。故设此城,已备后患。若事不可为,匠人当弃城而走,另寻安身之地也。”言罢,儒宗叹道:“此乃匠人后路也。”
    “原来如此……”服虔叹服。
    以备不虞,真仁主也。
上一章 1.255 非淬不铦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