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殿试
- 小说名称:苏厨
- 作者:二子从周
- 更新时间:2024-11-26
苏厨
第九百二十二章殿试
后来小妹嫁给了陈昭明,生了小椅子后,便退出了基金的管理层,除了协助料理商号和银行,就是在皇家理工学院精研数理,传道授业,不再过问皇家事务。
曹太后生病后,基金会名义上是高滔滔和向皇后共同管理,而实际上是高滔滔大权独揽。
身为皇弟的赵颢想休妻,不直接找皇帝哥哥,反而跑去让亲妈出面,让亲妈去勒令自己,这让赵顼觉得非常讨厌。
冯王妃是多失心疯才会想要烧死你?!而这么明显的事情怎么还遇到个拉偏架的老妈?!
赵顼早就知道自家兄弟两口子不和睦,也明白弟妹冯氏必定是被左右诬陷冤枉的。
遂命侍讲郑穆在皇城司重新审问两个宫婢,查明的确是诬告后,又命翊善冯浩把事情来龙去脉记录下来,之后就召见冯王妃。
冯王妃接到诏命的时候吓坏了,当时就想自杀,还是赵顼特别让使者告诉弟媳妇,说你没罪,不要害怕。
还偷偷给冯王妃支招,你直接去太皇太后宫中等着,婆婆是老厉害,嘿嘿,可惜婆婆上头,还有婆婆!
太皇太后,乃是宋仁宗继后,英宗嗣母,高滔滔的亲姨妈兼嗣婆婆!
果然,太皇太后好言安慰无辜的冯氏,让她别怕。
然后赵顼才把自家娘亲请上,一起来到太皇太后宫里。
高滔滔依旧不依不饶,看到儿媳妇就诘问她纵火案的事,冯王妃哭着磕头谢罪说她并没有纵火,又说自己是小家女,福气太薄,不足以匹配岐王殿下,乞求削发为尼。
看到都吓得自请出家的儿媳妇,毒婆婆高滔滔还满怀恶意的质问儿媳妇,是否咒骂过儿子赵颢,冯氏也老实的说以往他们夫妻不睦时,的确曾经有咒骂的时候。
其实高滔滔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要给自家儿子脱罪,免除赵颢的惩罚。
历朝历代宫禁失火都是重罪,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就是因为居住的宫殿发生火灾,被亲爹认为是他发疯纵火,以此为借口废为庶人。
赵元佐的幼弟赵元俨也因为宫室发生大火,被降封端王,出居宫外。
对喽……出居宫外,是重点。
高滔滔的目的,就是逼迫赵顼,不得效仿祖宗那样,处置自己的弟弟。
赵顼自然明白,也很无奈,不过他好歹是水准以上的帝王,没有让无辜的冯氏做牺牲品,也没有让赵颢因为这件事受到处罚,依旧留他在禁中狐假虎威。
惩罚了赵颢的乳母以及两个宠妾后,赵顼命人把冯王妃送到看管犯罪宗女宗妇的瑶华宫,出家为道。
虽说冯氏为道,但其实并没有真的披戴出家,神宗还特别将王妃的月俸提高到五十贯,并宽慰冯氏,说等岐王想通了,就会让赵颢接她回家。
至此,赵颢夫妻算是正式分居。
事情就算是这样了结了,不过赵顼心里的郁结,可想而知。
直到看见六百多进士在殿上奋笔疾书,赵顼的心情方才好过了一些,这两年大宋总算是开始有了些起色,对外也开始扩张,所谓西边不亮南边亮,新宋洲的发现不算,光交趾那边,就整整多出了四路之地,外加半个海峡。
想到这里,便想到这次交趾郡也送来了十几名考生。
多数都是酱油党,但是有两个听说不错,举进士的名次都在上游,便信步由之地在殿中巡视起来。
交趾郡的士子不难找,看靴子边和腰带就知道。
苏油为了给交趾郡士人打气加油,赠送了全套的赴京仪程,就好像当年大理玄香太守送自己礼物一般,给士子们备下了全套装备,衣冠,靴带,笔墨纸砚,每人还给了十贯钱。
所以交趾士子们的靴子底是地丁硫化胶的,防雨防水的高档货,形如牛筋,被称为“牛筋底”。
赵顼自己也在穿,当然认识。
还有就是腰带,玳瑁和犀牛角在大宋是高档货色,在交趾郡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因此别看只是交趾举人,苏油给他们的腰带,也是玳瑁和犀角为装饰的。
再加上价格还没有起来的翡翠环佩,这身份一眼就能看出来。
杨莳已经忘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认真分析试题。
来到大宋之后,他遵照苏油的吩咐,低调低调再低调,除了考试做题,连交游都免了。
好在嵩阳书院里都是高才,光和邵伯温等人切磋琢磨,也让他受益匪浅。
一句诗经,有多种解读方式,揣摩出主考官出这道题的本意,才能获得较好的名次。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此三者必雅言。
为什么呢?好多种解释。
首先就是“重正”。《四书考异》:“古者,学礼行礼,皆有诏赞者为之宣导,使无失错,若今之赞礼官,其书若今之仪注。于此而不正其言,恐事亦失正,故子必雅言也。”
再深入一下,郑康成曰:“读先王典法,必正言其音,然后义全,故不可有所讳。礼不诵,故言执。”
第二种理解,则是“明达”。
《论语正义》曰:“周室西都,当以西都音为正。平王东迁,下同列国,不能以其音正乎天下,故降而称“风”。而西都之雅音,故未尽废也。夫子凡读《易》及《诗》《书》、执礼,皆用雅言,然后辞义明达。”
《论语骈枝》则曰:“《诗》之有风雅也亦然。王都之音最正,故以‘雅’名;列国之音不尽正,故以‘风’名。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七岁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声音。正于王朝,达于诸侯之国,是谓雅言。雅之为言夏也。”
理解到这一层,这道试题就有点意思了。
雅言,隐藏的意思,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主考官的意图,应该是让考生阐述华夏文明在这个时代的优越性,先进性,进而阐述如何将之“正于王朝,达于诸侯之国”。
结合到最近的交趾和占城局势,这道题,具有明显的针对意义。
杨莳实在是太开心了,满殿对这一点体会最深的,除了自己和黎侍讲,还能有谁?!
唰唰唰写下:
圣门以文明为教,诗书执礼,文明之学也。
《诗》以治性情,明德之学也;《书》以道政事,新民之学也;礼以范视听言动,克己复礼,止至善之学也。
不言诗书,则无以教人;不言礼,则无以明分。故子所雅言者,诗书也。执而不敢议者,礼也。
礼者,止也。思无邪,则心正矣。允执其中,则天下平矣。动容周旋中礼,则圣德之至矣。
子曰:“如有用我者,我其为东周乎?”
赵顼站在这名交趾士子身边,看着这一段文字,不由得心中暗赞,随着他的落笔点头。
难得,交趾郡能出这等人才,实在是难得。
杨莳写完这段,感觉对试题已经彻底把控,接下来就该是对其先进性的引申和传播方法的阐述了。
不知道黎文盛有没有把握到这一层来,想到这里,就不由得抬头观望了一下。
这才发现一个三十出头,穿着朴素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就已经站在他的身前看着他。
杨莳吓了一大跳,想起来苏油给他们讲过的当年在殿试中的情形,赶紧搁下笔,躬身施礼,低声道:“见过陛下。”
赵顼也不知道他究竟是谁,心想能做出这样的文字,一个郡王师绝对没问题,这人大概率是黎文盛。
便点头道:“道理很通透,一时看得入神,不想打扰到你了,你接着写罢。”
说完巡视下一桌去了。
杨莳这才松了一口气,也顾不得看黎文盛那边了,赶紧低头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