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跟家庙和百家谱一比,封妾荫子就算不得什么了。
秦琅心中一动。
“陛下这是要修百家谱?”
马周点头,对秦琅的敏锐佩服,“陛下有意要修氏族志,以便刊正姓氏。”
秦琅一下子就懂了,所谓以便刊正姓氏,其目的也就十分明确了,就是要刊正姓氏。天下姓氏各以郡望,有门第之差。历朝历代都会刊正,实际上就是要重新排一排这些家族的排名地位。
至于刊正的原因,当然是因为王朝兴替后,新旧士族阶级也是有变化了的。就如同当今天下,四大地域集团,山东士族、江左士族、关中士族和代北士族。关中士族和代北士族组成的是关陇集团,江左士族也是在南北统一后,积极的向关陇靠拢。
山东士族则是处于没落阶段,但名望依然很高。
李唐起自关中,本身是关陇集团一员,但经历隋乱后,其实关陇集团在唐初几乎消失了,剩下的关陇贵族不少,但已经称不上关陇集团了。
山东士族其实也没落了,可名声在那。
朝中政治上得意的是旧关陇贵族们和山东军功新贵们,可名望最大的却是山东士族,这当然与朝廷政治形势不符,更对皇权不利。
所以李世民要修氏族志,要刊正姓氏,其实用意非常明显了。潜台词就是山东士族的名声跟他们的政治地位不配,要把他们的门第排名降一降,换谁上来?
首先当然是皇家了,李家起自关中,但之前也一直跟五姓七家靠拢,说自己是七家里面的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算是七宗里比较特殊的一个,他这个陇西不是指一郡一家,而是指秦时的陇西郡,如今指的是整个陇右一带地区,陇西李家指的也是好些个李氏家族,李虎李渊非要也往陇西李凑,其实人家五姓七宗私下里是不承认的。
哪怕现在李家坐了天下,可真论门第,唐李却还在赵郡李和陇西李之下,李世民岂能甘心?
以他那性格,他坐了天下,那唐李自然就应当是天下第一了,不但要做诸李中的第一,还要做整个天下姓氏家族中的第一。
除了要拔高皇家的地位,李世民也有意要把他最信任可倚的山东将门给抬高地位,甚至李家起家的关陇集团,也肯定要抬一抬,总之就是要让姓氏门第跟政治地位相挂钩,进一步的把山东士族给打下去。
秦家原本就只是二流士族,现在李世民却要给秦琅这个前宰相首建家庙,又要为秦琅修家谱,让秦家入百姓谱氏族志,这用意还不明显吗,就是又想让秦琅做那搅屎棍而已。
原来的谱学传统,划分门第是要看历代做官的情况,列为门阀的,那都是累世冠冕之家,皆为郡姓。
啥叫郡姓,这个郡里某一姓最强,称为郡姓,比如琅琊郡王氏,王姓就是琅琊郡姓,还有兰陵萧姓、弘农杨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河东柳氏等等都是如此。
若是按这种标准,那么现在朝中的王公宰相们,多数倒只能排在二等三等去了,反倒是在朝中没啥地位的旧士族如崔卢郑王等依然要成为一等。
这就是李世民不爽的地方。
他一直在研究士族门阀,还真让他想出了一个突破口,除了继续打压,以及加大科举进士科录取庶族寒门弟子做官外,他还想通过以前旧士族们倚仗的谱学来反制他们。
他们不是喜欢拿谱学来抬高身份吗,那我就刊正姓氏重修谱牒。
这是釜底抽薪之策。
旧士族的百家谱修订标准是以郡望为主,尚姓。而李世民打算来个尚官尚爵,按如今李唐朝廷的官职爵位来论姓氏门第之差。
官高爵高,就排到前面,你崔卢郑王等家族若是官职爵位不如人,就排到后面去。
搞明白了皇帝的背后用意,秦琅不用的头疼。
这是真拿他当搅屎棍啊。
这任务可不轻,他甚至都不想掺和进来,他赞成打压旧士族,因为旧士族不下去,他们这些新贵怎么上来嘛。
可他却不愿意自己去打头阵,旧士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好对付的。
他更喜欢闷声发大财,咱是新贵,只要坚持几代,那自然也就从暴发户变成贵族世家了嘛。
可李世民想刚正面。
偏还要拉他出来打头阵,这不是倒霉催的嘛,怪不得说李世民这么大方,追赠曾祖县公,又是赐封庶子袭爵,又是敕命玉箫为乡君呢。
原来都是为了让他秦琅好冲锋在前。
秦琅留马周吃饭。
马周现在是皇帝面前的红人,翰林院学士承旨兼转运司副使,整天侍奉君前,号称半个宰相。
“天热,弄个水盆羊肉吧。”马周倒也不客气,他虽然都成半个宰相了,可依然好酒好肉,秦琅几次提醒他要管住嘴迈开腿,小心得糖尿病,但马周却坚持不了,或者说也没这时间。
他现在太忙了。
今天趁着来宣旨,也算偷得半日闲了。
姜丝煸炒香后倒入开水调味,水再次烧开后倒入肥嫩的羊腩肉,肉煮熟,撒入葱花即可出锅食用。
肥嫩的羊腩肉,一大盆汤,确实喝起来十分爽。
马周喝的满头汗,放下盆,见秦琅似没啥胃口。
“天恩浩荡,怎么还好像不高兴?”
“我哪能高兴的起来,皇帝这是把我架火上烤啊,你也是聪明人,以我为引子来修氏族志,这水深着呢。”
马周抹了把嘴上的油,“三郎你向来天不怕地不怕啊,还怕这?”
“我这人吧确定不怕事,但我也不想主动去惹事啊,这还是要惹整个士族,我虽狂,可也不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并不想主动跟所有士族为敌,又没啥好处。”
“好处就是历城秦家可能会成为大唐一等家族!”
“修本氏族志,我秦家就变一等家族了?或者说若我家是一等家族,没这本氏族志就不是了?”秦琅反问。
秦琅有时觉得李世民做事很急。
打压旧士族不能急,慢慢来嘛,只要坚持不懈,有个二三十年,旧士族肯定就大不如前了。
口头上争谁是天下第一,有啥意思。
与其去争这玩意,何不多赚点钱?
能干的事要干的事多的去了,费那口水心神做什么?
新税法刚推行,肯定还有不少错漏之处呢,多花点心思在这上面不好?就让崔卢郑王在那里争谁是天下第一谁是士族领袖好了,难道他们真还能盖的过大唐皇族李家?
说到底,还是李世民的不自信。
他兵变夺位上台,所以更迫切的想要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反正他已经打定主意了,若是李世民让他来牵头搞这什么氏族志,他坚持不答应。
······
秦琅去谢恩。皇帝果然跟秦琅提到了修氏族志之事,还直接提出要让秦琅牵头,就组织现在东宫修九经正义的这些名士大儒们,这些人里本身就有不少谱学专家。
秦琅直接拒绝了。
李世民有些意外,然后怒瞪秦琅。
“朕难道待你不薄?”
秦琅当然不能反对,也反对不了,秦家现在已经一门四公了,两个实封国公,齐国公和翼国公,两个虚封爵,一个济南郡公一个历城县公,你有啥脸说待之不薄?
“臣只是认为,修氏族志,涉及到谱学,得找一位这方面的权威来主持,这样修出来的氏族志才能有权威性,能让人认可,我不行。”
“你牵头主持修九经正义,就干的很好,如今用现成的班子再修一本氏族志,顺便的事。”
秦琅岂不知道这里的水有多深,哪会轻易上当。
硬是不肯答应,他于是向皇帝举荐太子詹事裴矩。
裴矩德高望重,又是名门出身,他牵头再合适不过。
“臣还是专心修九经正义的好,而且陛下刚交给我建皇家钱庄和内坊当铺的差事,我也分身乏术啊。”
李世民见他滑头的很,想了想,也就算了。
出了皇宫门,秦琅才发现汗湿了衣背。
哎,太能干了也不好,要不然就成万金油了,哪都拿去抹。
虽然皇帝没强让他去修氏族志,但皇帝还是交待他要马上把家庙修起来,另外也要积极配合礼部修秦家家谱。
皇帝还额外拔了一千贯钱,二十亩地做为秦家家庙的用地和费用。
秦琅回到家,果然发现隔壁的那户人家已经被征地,正在搬家。
因为家庙隔了好多年没修过了,所以谁也不知道要如何修,工部和将作监的官员跑来请示秦琅,这秦家家庙要如何修。
秦琅脑子里全是后世南方宗祠的样子,牌楼、彩绘,石狮子,带天井的祠堂·······
他这边刚把图纸画好,结果皇帝又陆续下旨,赐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当朝宰相参政们修家庙,皆由朝廷拔地赏钱赐建。
各家都跑来问秦琅这家庙修建式样。
连亲仁坊齐国公府的管家福伯都来了,因为平章事秦琼也得了赐修家庙的旨意。
秦琼也要在亲仁坊齐国公府东边修一座家庙。
“这是图纸,拿去吧。”
秦琅把他按后世祠堂模样画的家庙建筑图纸拿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