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末世录
徐荣确实没料到百济的骑兵敢出城对梁军军阵发动突袭。此时梁军无论重骑还是轻骑都在方圆两三百仗的周遭,要及时赶回来拦截这些百济的扶余铁骑肯定是来不及的。
百济骑兵成锥形队列,对着城门正对面的梁军盾墙直挺挺的冲来,眨几下眼的功夫便与梁军军阵相距不到二十仗距离。
正对着这些百济骑兵冲击的梁军并未惊慌,盾墙丝毫未退,相反一轮矛枪被密集投出。因为梁军的军阵只有八排纵深入,所以这些投出的标枪虽然密集,但总数也就百余支。最前方的二三十余骑百济骑兵在血花飞溅和痛呼哀嚎中被矛枪贯落马下,后方的骑兵直接从他们身体上飞跃或踩踏而过。已距离梁军盾墙仅有十仗的距离。
这个时候,只听一声号令,整个梁军军阵豁然分开为两段,在百济锥形骑阵前迅速的闪开了一个空隙,并且还在不断的扩大。百济骑兵的骑队已来不及调转攻击方向,只能从空隙中奔腾而过。为首的一名扶余人将官高声喊叫道:“穿过军阵后,先斩杀对方操控的投石器械兵士,然后向两边散开,从背后以一字阵袭杀梁…啊!”
他的话还未说完,一支长弓所射出的重箭正中他的胸口。这箭矢不仅洞穿了他的胸甲深入身体,而且箭矢巨大的冲击力将他直接推仰倒马下,脑袋被自己的坐骑的扬起的后蹄踢成了个烂西瓜。
梁军弩炮阵地之后多出了一队长弓手,此时这百名长弓手轮番不断的向百济骑兵狙射出发发箭矢。以锥形阵冲锋的百济骑兵只要从梁军军阵空隙中冒出头来,便会被当头一箭射落马下。与此同时两侧的梁军军阵奋力投出更为密集的矛枪。
马嘶人喊中,血花四处飞溅,百济骑兵如同雨打的梨花般不断的掉落马下,却近身梁军长弓手和弩炮手一步不得。慰礼城的城头传来了阵阵代表收兵的锣声。其实没有这锣声,后面的百济骑兵也见势不妙,早已放缓了马速,原地兜转头后向慰礼城逃窜而去。
偷鸡不成倒蚀把米的百济骑兵还没完全退入慰礼城,城门就被城中兵卒迫不及待的关上。剩余几骑无路可去,策马向一侧奔逃而去,但随即被闻声赶来的梁军战骑拦截住,只得下马投降。
城头,仇首王的脸色变的铁青,其余担鲁城主眼神中都流露出复杂的表情。即有对梁军战力的震撼,也有对仇首王的轻蔑讥嘲之意。
城外梁军分开的军阵再次合拢起来,此时沿着城北山脚却飞驰来一骑。那些本在外围警戒的梁军战骑顿时警觉起来,立刻将来骑拦截住,一看号衣甲胄,却是自己人的装扮,来骑又亮出一个腰牌,众战骑连忙给他放行。这些战骑中的一个队率嘀咕道:“奇怪,这人并不是从我们来路上来的,而且还骑着战马,看样子应该有更便捷的道路到此处,那我们有何必要走如此远的山路?”
实际上,前来攻袭慰礼城的梁军不止徐容这一路。真正的主力由太史慈所率领,乘船从海路直入带水,而徐荣的部队主要作用反而是掩人耳目。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百济军在慰礼城带水的下游处设立了一个坞堡,日常屯有兵士近千。
梁军自然是不可能被这区区不到千人的百济兵挡住。但他们一旦发现梁军船队溯水而上,便会立刻报告仇首王。仇首王为安全起见,防止梁军依托带水截断自己退路,很可能会放弃慰礼城,将主力撤往带水南岸据守。如果这样,梁军很难完成全歼带水北岸百济军,擒杀仇首王的目标。
所以郭嘉和荀彧给了徐荣和太史慈一计,让徐荣故意大张旗鼓的从山路向慰礼城进发,如此就有很大概率让仇首王将屯于带水之滨那个据点的百济兵调回慰礼城。
另一面从卫温舰队中调拨船只,装载太史慈率领的部队,从海中行到带水入海口,而后溯带水而上,一面可配合徐荣合攻慰礼城,一面用来切断带水南北百济军的联系,断绝仇首王和江北百济军的退路。
徐荣收到太史慈所派出的令兵来信后,立刻下令道:“传某军令,开始攻城!”
脸色铁青的仇首王看见梁军弩炮再次启动,以为又是一波与此前相同的轰击。他没在意的继续躲藏在垛墙之后,然而这次他却发现梁军动用了此前没有动用的火爆弹。但这些火球没有直接砸向慰礼城的城头,而是越过城墙向城中飞射而去。慰礼城的城头做了防火爆弹的措施,可城中却没有。火球在城中落地后特起蓬蓬烈焰,有的引燃了附近的易燃之物。还有的火球直接落在城中房屋的茅草顶上,虽然有的没有碎裂开来,但却是迅速的将茅草房顶燃烧起来。一时之间,慰礼城中到处都是火焰浓烟。
这波轰击比前几次持续了更长时间方才停止。慰礼城的城墙在石弹轮番轰击下已是破损不堪,一些垛墙甚至都已垮塌崩裂。当仇首王和几个担鲁城主以为梁军又将停歇片刻钟时,城下却传来了轰然有序的齐声呐喊。梁军兵士们喊着整齐的口令挺盾向前缓缓移动。
仇首王偷偷抬头向城外瞥了一眼便明白这次梁军真是要攻城了。他高声喊叫道:“众兵士准备,梁军要攻城了。弓弩手开弓放箭!”
大批百济弓弩手涌到垛墙之后,向城下行进的梁军队列攒射出密集的箭矢。不过现在的梁军军阵宛若龟壳,这些箭矢几乎不起作用。这些身体暴露在垛墙外的弓弩手反倒是自己成了远处梁军长弓手的靶子,不断的有人被射杀在地。
在上百名百济弓弩手被射杀后,其余弓弩手已是肝胆俱裂,没人再敢大模大样的站在垛墙后拉弓放箭,一个个都躲在了垛墙之后。很快,梁军军阵推进到城下,数十具轻便登城云梯被齐齐竖立起来,梁军步卒争先恐后的顺着云梯向城头攀爬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