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当特工
当天晚上,曹宁收到了方杰转来的老头子的命令。
戴笠也专发了一份电报。
“不惜一切代价,弄清日军的动向。”
在电报中,戴笠没有说军事计划,改为动向。因为他知道,日军的军事计划,你以为是街边的黄色杂志?
不过,方杰简单说了军委会上的情况,局座的日子不好过,再不弄份象样的情报,局座又要挨训了。
电报中,还告诉了曹宁一个地点,让他过去一趟。那是国军撤离上海时,军统的一个秘密点,里面有五千大洋,两万法币。
方杰知道曹宁用不上法币,便让曹宁拿了大洋。
接到电报后,曹宁便迫不及待地去了方杰告诉的地点。
五千大洋,全部是本票,能兑的。
这五千大洋,在两年前,也就值一万法币。但是,如今的市场价,一块大洋兑三百法币,还没人愿意拿大洋了来。黑市上,达到了五百法币兑一块大洋。
转眼间,五千大洋也是一笔大财了。
曹宁看了地下室,除了大洋法币,最多的就是武器。
他很希望将这武器送给组织。但是他知道,不能这样。
如果方杰知道这批武器的去向,那就完了。
你说没人?不一定,说不定眼下就有人盯着。
一个这样的地方,会没有人看守吗?
担心认出曹宁?那倒不会,曹宁可是化装来的。
拿到了大洋,曹宁便退了出去。
来的路上,他是几转乘车来的,回去的时候,他增加了几转。最后,在一个电影院的角落,化了另一个样子,又离开了电影院。
还好,没发现有人跟踪。
之后,曹宁又在街上转了几圈,走过一条宽直的路。
那条路,只要是跟踪者!就会被发现。
曹宁过了那条路,后面没车没人。于是他便跳进了一条河中,游出了这条街道。
虽然是大热天,但是在河中泡久了,曹宁都有些感冒。
井上五郎一看,不敢接曹宁的酒。
曹宁乐得独自享用。
“曹宁君,帮一个忙。”井上五郎说。
曹宁说:“井上太君,有事就交待了”
井上五郎说:“我手上有一批法币,想换成大洋。”
曹宁愁眉苦脸:“井上太君,现在黑市上,法币都没人要,我拿哪里去给你换。”
一问法币来源,曹宁心凉了。
这些法币都是日军从占领区搜缴来的。其中一大部份,都是国军部队的军款。国军死的死,逃的逃,丢了不少的钱财,日军拿到了物资,但是法币,就是废纸。
废纸在井上二郎的眼中,就不是废纸了。于是,井上二郎收集了三十万法币,让人带回上海,交给井上五郎,让他去兑换成日元,寄回东京,补贴家用。
井上五郎拿到了法币,傻眼了。
他是上海宪兵司令部的少佐,他知道眼下的上海是什么情况,这法币根本就换不出去。
于是,他便来找曹宁。
法币在别人的眼中是废纸,但是在曹宁的眼中是钱。只要拿到武汉和重庆,那可是能买楼的哟。
“曹宁君,我不管,这是二郎的委托。”
井上五郎甩出了井上二郎,曹宁就没办法了。
井上二郎!
突然,曹宁想到了一件事。
他想到了一个获得情报的办法,既可以获得日军的动向,又可以将这三十万的法币用出去。
“井上太君,我有一个办法。”
“说。”
“我们可以拿着这些法币,去前线的城乡买物资,运回上海后,将物资一卖,那么,军用票就会到手,也可以换成日元。”
井上五郎一听,连连点头。点了三下,又不点了。
“曹宁君,你去前线吗?你出上海,必须要经吉川大佐同意才行的。”
曹宁递给井上五郎香烟,这个家伙摆摆手,他才不愿被传染。
“我不能去,但是我的手下可以去。”
曹宁点上烟。
“手下,你的?我明白了。”
井上五郎拍着手:“你的意思是让特工处的人去前线?”
“对!他们是中国人,中国人不会防他们。但他们又是特工处的人,是皇军的人。只要宪兵司令部给他们一个证明信。那么,他们是两边都有利。行动起来就很方便了。”
井上五郎喜形于色:“好主意。但是人要选。”
曹宁说:“张国立,张萍,管道,还有黄海波,魏小勋,这些人我准备全放出去。”
对于这些人,井上五郎还是比较相信。
突然,井上五郎想到了一个问题:“大佐会怀疑他们出去干什么。”
曹宁说:“我就说,情报二科的情报员,向家中打了请款报告,为了查实真伪,我派这些人去调查。”
“好!就这样办!”
井上五郎马上让曹宁起草了一个报告,“督查驻外情报员的工作报告。”
曹宁一写完,井上五郎便夺过去,签上他的名字,之后收进了包中。
“回去我向机关长请批。”
这个报告,很快在吉川贞佐那儿获得批准。
曹宁接到了准批的报告后,便召集十个人。
除了张国立等人,还有五个人,都是曹宁信任的人。而且他们的家在上海。不担心他们卷款潜逃。
张国立与张萍都是有组织的人,他们不会卷款。管道,还有黄海波,魏小勋他们家属在上海,更不敢动。
所以,这十个人是最让曹宁放心的。
曹宁在会上,向他们宣布的任务。并说:“允许他们借皇军的船,做一点私人的生意。”
这话一说出,大家都激动了,谁不想钱多?
曹宁规定,每一个人可以带两人出去,每三人为一个组,每个小组配一部电台。这主要是便于与上海的联络。
为此,井上五郎拿来了五部电台。
曹宁要求,每到一处,必须向上海汇报情况。汇报的内容是当地的物价情况,购货的情况。
作为特工处的人,曹宁另外要求,每个小组,必须交一份当地的军事情况,密切关注那些抗日组织的情况。
这话,曹宁不担心。如果到了一地,连当地的军事结构都摸不准的人,那还真不是特工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