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魂小说网 > 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 > 第116章 明湖居

第116章 明湖居

战国千年之女帝天下
    “辛苦啦,喝杯乌龙茶提提神。”陈硕真端着一壶泡好的乌龙茶走过来,递给了姬青。
    乌龙茶,亦被称为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
    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
    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后世主要也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主要生产地区是福建省安溪县等地。
    而乌龙茶的前身——北苑茶乌龙茶起源于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乌龙茶的形成与发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为著名的茶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产制和煮饮的著作就有十多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周围的地区,在唐末已产茶。
    据《闽通志》载,唐末建安张廷晖雇工在凤凰山开辟山地种茶,初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已产制出了龙凤茶,宋真宗(998年)以后改造小团茶,就此成为名扬天下的龙团凤饼。
    当时任过福建转运吏,监督制造贡茶的蔡襄,特别称颂北苑茶,他在1051年写的《茶录》中谈到“茶味主于甘滑,惟北苑凤凰山连续诸焙所产者味佳。”北苑茶重要成品属于龙团凤饼,其采制工艺如皇甫冉送陆羽的采茶诗里所说:“远远上层崖,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要采得一筐的鲜叶,要经过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子里摇荡积压,到晚上才能开始蒸制,这种经过积压的原料无意中就发生了部分红变,芽叶经酶促氧化的部分变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实质已属于半发酵了,也就是所谓乌龙茶的范畴。因此,说北苑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学根据。
    武夷山茶则在北苑茶之后,于元朝、明朝、清朝获得贡茶地位,获得发展。现所说的乌龙茶则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制法,改进工艺制作出来的一种茶。乌龙茶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
    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 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对外销售……
    但说起乌龙茶当中的极品,当属产自福建安溪县,冠绝后世的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了。
    铁观音可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铁观音茶香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茶叶特征之一。
    其主要特点有:汤浓韵明不很香,其香气浓郁,入口甘甜,汤水色泽相对清淡,尤其头泡、二泡茶更是如此,三泡之后,其汤色呈黄绿色,汤水入口,细搅可感其带微酸,口感特殊,而且酸中有香,香中含酸。酸中有甘,甘中带香,水香长流。
    其茶质特征主要有三方面:“汤浓”指所泡茶汤呈金黄色,色泽亮丽,色度较深;“韵明”指安溪铁观音特有的“观音韵”明显,喝后口喉有爽朗感觉;“微香”则指比较而言,其汤味虽香但悠悠然不强烈。
    虽然弄不出铁观音来,但一般的乌龙茶还是能够进行制作的,何况这个世界里的茶叶发展并不迅速,喝茶聊天也并不是什么特别流行的娱乐活动,但在武川镇的茶馆当中,这已经成为常态了。
    不论是贵族子弟,又或是贩夫走卒,都可以缴纳一定量的入场费进入茶馆当中听书喝茶。
    而像这样的茶馆,武川镇当中足足有着二十五家之多。
    每家茶馆最高大概可以坐下三百人,由于这种喝茶听书的娱乐方式十分新奇,喝茶聊天的气氛也十分安逸,所以各大茶馆当中的生意都很好做。
    茶馆甚至还可以帮助附近的早点铺里卖早饭,顺便给自家商铺做做宣传。
    当然,若是实在没有座位了,也可以在附近的商铺里买一个小板凳,找一个犄角旮旯里坐下来听书,顺便吃点油条包子豆腐脑之类的健康早饭。
    但再好的茶,到了姬青这里都是白搭,原因也很简单,他在台上讲了那么久,中间一口水都没喝,一见是乌龙茶也不客气,一口喝干。
    “你看看你看看,这么好的茶你都能当成白水一般一口喝干,真是一点斯文样子都没有。”陈硕真一脸嫌弃。
    “说得轻巧,换你去台上讲上一个时辰,我看你还能不能这么淡定地站在这儿说风凉话。”姬青也很不客气地回击她。
    “好啦,知道你辛苦,再过会儿阳春面就做好了,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陈硕真理了理自己略显凌乱的鬓发,语气柔和了不少。
    “说实话,如果不是急着修炼,我还真想在这里留下来赚钱……”姬青连着喝了三杯乌龙茶才停了下来。
    至于原因嘛,是因为姬青接手的这家茶馆名字叫做“明湖居”。
    明湖居是清朝末年济南的一处曲艺场,原址位于大明湖的南岸、鹊华桥以西一带。相传为梨花大鼓艺人郭大妮所建。
    姬青前世也是读过《老残游记》的,对王小玉说书的那段故事印象极为深刻。
    当时茶馆准备定名的时候,姬青便一一看过了其他二十四家茶馆的名头,最后就定下了这“明湖居”的名字作为这家新茶馆的名号。
    尽管清代的明湖居已沓无痕迹,但在《老残游记》里对王小玉的演唱精彩绝妙的描写使得明湖居闻名遐迩。
    但在后世的济南市在钟楼寺钟楼遗址北侧,建成了新明湖居。
    从此,人们便可以在这里观赏山东大鼓、快书、相声等多种曲艺的演出,享受品茗听曲的乐趣。
    除了姬青每日早晚讲书以外,茶馆在下午还会安排一些曲艺表演和排练的剧目。
    目前排练的剧目有《锁麟囊》、《钓金龟》、《四郎探母》这三部。
    《锁麟囊》取材于清焦循《剧说》中引自《只麈(zhu)谈》的一段民间故事,这出戏讲的是:登州富户之女薛湘灵自幼受母溺爱,出嫁时获陪嫁无数,另有一只锁麟囊,内装奇珍异宝。锁麟囊便是绣有麒麟的“锦袋”、“荷包”。
    《钓金龟》的故事则最早见于清末《古柏堂传奇》中唐英所改编的《双钉案》。
    该剧讲述的是:宋代,在河南孟津有孀妇康氏,生有二儿,长子张宣,次子张义。张宣进京赴试,一去不归。康氏依靠次子张义在孟津河钓鱼苦度生活。
    《四郎探母》的故事取材于《杨家将演义》及其民间故事当中,大致剧情是:杨继业的四子杨延辉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最后与铁镜公主结婚的故事。
    之所以要排演这些剧目,自然也是凌皓觉得这个世界里的娱乐活动实在是太过匮乏,因而拍板决定下来的事情。
    事实上,只要有人愿意出钱入场,甚至可以去观摩学习排练剧目时所找到的这些青年男女们。
    这些人,无一例外地全都是奴隶和庶民家的子女,之所以会学习唱戏排剧本,自然也是想要混口饭吃,或者是想让家境更好一点,不至于太困难。
    在茶馆工作的“收入”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在富户们眼里,这就是“高档大气”的代表场所,所以在听完故事看完戏曲之后自然也就不吝啬多给几个赏钱了。
    消费者不心疼钱,底下的“员工待遇”自然也就高了。
    虽然这些七七八八的钱币价值和应用地域都不同,但胜在数量足够,在请专人进行估价之后,还是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进入这些茶馆工作人员与戏曲演员们的腰包里。
    何况,在茶馆工作的人在外面也不会受到别人的鄙视,因为在武川镇里喝茶听戏已经形成了一种风尚,这对于镇民之间的和谐相处自然是大有裨益的。
    即便是过得比较拮据的人,也可以在茶馆附近站着听听演员们在里面唱曲,所以大家都喜欢这些演戏曲的演员们,也喜欢来这里扎堆捧个人场。
    这样一来,茶馆的生意能不好嘛。
    要不是姬青自己缺钱用,他真的就可能留在这里做个茶馆老板,每日早晚讲上一场故事,就有大把大把的钱飞进自己口袋里,这样的钱赚起来可是太舒服了啊。
    
上一章 第116章 明湖居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