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
一种诡异的气氛横亘在两支对峙的舰队之间。
上至高级军官,下至底层小兵,双方全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大眼瞪小眼。
公国军亚姆立札驻留舰队旗舰“列特维赞”号战列舰航海日志对战役开始阶段发生的事情有一段非常精准且有趣的描述,从那段简短的文字里,人们可以大致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
——八时二十一分,敌轻巡洋舰“埃尔宾”号接近本舰队外围;
——八时二十九分,敌轻巡洋舰“埃尔宾”号脱离本舰队外围;
——八时三十三分,敌轻巡洋舰“维纳莫伊嫩”号接近本舰队外围;
——八时三十六分,敌轻巡洋舰“维纳莫伊嫩”号调头脱离;
——八时三十七分,敌……
在战役最初阶段,帕西法尔舰队一直在派遣快速巡洋舰轮番实施“单舰围观,快速脱离”的战术。每隔几分钟派遣一条轻巡洋舰或驱逐舰沿着警戒圈持续走Z字航线,反复切入和脱离,如果公国军舰队采取驱离行动则立即加速脱离接触,但并不返回本队,而是绕一个大圈,确认公国舰队返回要塞上空后再回到本队。接着又替换另一艘上前重复同样的把戏……
这种无比诡异的套招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中低级军官和士兵普遍都产生了烦躁的情绪,但双方高级指挥官却明白,除非两位舰队指挥官确认了某种时机,决定冒险,否则僵局会一直持续下去。
归根结底,这种困境是双方缺陷和优势相互结合所诞生的产物。
公国舰队被抽走了能快速机动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剩下的都是重甲巨炮的铁乌龟战列舰。依靠火炮口径优势虐杀帕西法尔舰队可谓毫无问题,但前提是帕西法尔会留在原地和公国舰队对射。不然帕西法尔一定会利用其航速和爬升性能的优势伺机分割公国舰队队列,又或是绕到高处对亚姆立札据点进行远程炮击。反过来,如果帕西法尔贸然切入舰队和要塞的火力覆盖范围,公国方面便可以逸待劳一举将其重创或消灭。基于上述理由,高尔察克采取固守据点上空空域的战法自然无可厚非。
帕西法尔舰队则为了发挥己方机动性强的优势,故意派遣单舰执行“擦边球”战术,利用持续骚扰和挑衅将公国舰队从要塞上空“钓”出来,之后是分割敌舰队还是直接突入要塞上空,其战术选择余地都会比现在大很多。
这两种战术都需要对方耗尽耐心才可能产生效果,而敌我双方的指挥官又都是非常沉得住气的人,眼前的僵局一时半会儿是不可能打破的。
不过要认为今天一整天就会被这样消耗掉,那也是大错特错。
双方都已经耗不起了。
物质层面不必多说,两国从高层到舰队基层士兵也已经到了不论是生还是死,期待能够有个了结的心理状态。
要么众志成城夺取胜利,要么高举战旗血战到底——这对双方都是一样的。
耗了一个多小时后,高尔察克率先动了起来。
说是“动”,实际上舰队并未离开要塞,而是在要塞上空重新列队。
尽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思维从未混乱的高尔察克并不打算改变自己的战术,即利用己方战列舰和大口径舰炮数量上的优势,将全舰队划分为三个战列舰分队,以此为依托,并保持这种态势,一旦帕西法尔舰队靠近,右翼的战列舰第一、第二分队立即加速左转至第三分队前方形成单列纵队,仅剩的两条老式巡洋舰和五条驱逐舰则组成机动部队。战列舰分队依托要塞对敌舰队保持战列线,确保任何状态下都能对敌舰队形成T字横头阵位。机动部队则伺机而动,视情况决定是要背后捅刀还是游走牵制。
此刻他正是通过完成这一机动来执行自己的战术,同时通过队列调整制造出些许破绽来引诱帕西法尔上钩。
上午九时刚过,帕西法尔舰队发现公国舰队开始调整队列,随着一声令下,全体舰队开始爬升,并切入公国军警戒圈。修长优雅的“冯.德.坦恩”号大型巡洋舰一马当先,整个舰队排成单列纵队在天空中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渐渐爬向高空。
虽然战舰内充满了临战前特有的紧张气氛,但目睹帕西法尔舰队机动的公国官兵还是对此奉上了赞美之词。只有高尔察克少将微微蹙眉。
身为业务娴熟、技术功底扎实的海军将官,高尔察克很清楚帝国舰船的技术优势,所以在估算帕西法尔舰队的战斗力时,那些帝国提供的舰船战斗力都是翻倍计算的。像“冯.德.坦恩”号更是直接当成安装战列舰主炮的巡洋舰来看待。
但从帕西法尔舰队的爬升速度和舰队行动的协调性来看,不管是其人员素质还是舰船性能,明显比事前预估的还要强上几分。
收敛起赞叹,海军少将下达了第二道命令。
“命令机动中的战列舰第一、第二分队拉升高度,第三分队暂时保持现状,等第二分队拉升高度后,尾随爬升。机动部队和第一分队保持统一高度!”
外人眼里,“依照顺序提升高度”是个很奇怪的指令,难道不能一起提升高度吗?
实际上真要下令同时拉升高度也不是不可以。所有分队一起转向和改变高度本来就是舰队日常训练科目,一支舰队水平如何,不光要看炮术水平,舰队协同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观察点。身为公国首屈一指的舰队指挥官,高尔察克少将在平日里对战舰队列训练和射击更是从未放松过。虽没到“月月火水木金金”那么疯狂,其训练强度和列强诸国的水平也相差无几。以统一节奏上升更是其麾下舰队的拿手好戏。
但此刻高尔察克却无法展现出这项绝艺,其原因并非外在环境因素或战术考量,纯粹是公国浮空战舰自身的技术问题。
简单的说,就是第三分队的蒸汽压力还没上来,动力还不能满足需求,这种时候进行复杂机动,第三分队的队列一定会乱掉。
一想到公国浮空战舰的动力系统,高尔察克也是满满的无奈。作为引领浮空战舰发展潮流的先驱者,帝国从一开始就采用电动机作为驱动战舰的动力。相对落后的其它国家直到现在还是以蒸汽动力为主流。
两种动力系统其实各有优缺点,电动机的优势是起步扭矩大、动力输出稳定、噪音小、占用空间小,其缺陷是能量转换效率较低,对输变电控制系统要求较高,超出额定输出功率工作时容易起火。蒸汽动力的优势是技术起点较低、能量转换效率较高、且在必要时可以超压工作,但蒸汽动力系统加热升压需要时间,在到达额定压力前,战舰是无法动弹的。另一个问题是蒸汽动力系统的高压蒸汽在寒冷的高空中容易凝结成水,更进一步还会冻结,堵塞管道,此时轻则动力不足,重则管道破裂乃至锅炉爆炸。
从以上对比不难看出,电动机的泛用性和安全性更好一些,在高空环境中的优势更是蒸汽机无法比拟的。经过一系列比对后,帝国之外的诸国都将发展本国的舰载电动推进系统当做未来的主要科研攻关方向,公国也不例外。只是受制于技术水平,公国至今连原型机图纸都未完成。于是乎不管是现役战舰,还是绘图板上的战舰,公国还是只能使用蒸汽动力系统。
回到高尔察克的命令上来。此前战列舰第一、第二分队为了进行机动,锅炉内的压力早已到达额定压力。而第三分队因为处于待机状态,锅炉压力保持在经济待机状态(长时间保持临界压力会降低锅炉和管道的使用寿命,因此待机状态下会保持额定压力七成的状态)。保持高度提升倒是没问题,但因为动力不足,哪怕队形不乱,也会和另外两个分队拉开间距。
不能给帕西法尔任何可乘之机——这是高尔察克所有战术的核心。他坚信绝不能给帕西法尔任何机会,哪怕不能击沉一艘敌舰,甚至赔上己方几条战舰。只要守住亚姆立札,让这个后勤调运中心还能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公国的胜利便不可动摇。
所以不管多么小的细节,高尔察克都不愿意错过。
“敌舰队的目标是利用高度差对要塞实施远程炮击,如果能盲射命中仓库引发爆炸最好,打不中也没关系,只要能给要塞带来混乱,敌渗透部队就有机会进入要塞。通知要塞,让他们加强戒备!”
一旁的见习通信士忙不迭的记录下命令,大声复诵核对无误后快步跑向后方的通信室。就在他和魔法通信士官忙不迭的交换信息,将舰队司令的警示通知到要塞内时,远处的敌舰队突然腾起一团白烟,几秒钟后一团橙红色火球带着类似火车汽笛的尖锐声音略过战列舰第一分队领队旗舰“博罗季诺”号前方,几秒之后震耳欲聋的开炮声才传了过来。
“冯.德.坦恩”号的炮击正式拉开了亚姆立扎战役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