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闲书成圣人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
    没错,谢仲元决定去长安参加考试。
     一交换消息,这群年轻人立刻与谢仲元成了忘年交。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心中此刻只有同一个感觉。
     陛下真圣君也!
     古之尧舜,无过于此!
     而与此同时。
     整个大唐,还有茫茫多的寒门读书人,都和谢仲元一般打算参加,普天同庆!
     当然,也有人是不满此事的……
     例如,长安城中……
     ……
     李二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团队派系,比如魏征等人。
     他无需像桓灵二帝一般搞什么十常侍之类的宦官组织,也能把握信息动向,因此很快就知道了民间反响如何。
     “陛下,此事切不可膨胀……”
     “陛下,当务之急应先为来长安的考生安排场地,避免匪患趁机……”
     “陛下,此事触碰诸多利益,当小心为上,切不可学那隋炀……”
     “好了好了!”
     夜间,甘露殿内,
     李二大手一挥,“你们这一个个的,一有点好事你们都摆一副死人脸。百姓开心是吓着你们了?”
     “你们说的都对。但是今夜,朕不想看什么奏折。魏喷子房玄龄杜克明,你们几个不喝趴下,今日谁也不许出宫!”
     魏征等人相视一笑,却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陛下总是有些少年气,不过……这也正是他们追随李二的原因。
     当然,庆祝归庆祝,杜如晦作为兵部尚书,依然言辞拒绝了李二留大家喝酒的提议、
     “克明,不,杜如晦,今天魏喷子不犯病,你特么又开始了是吧?”
     “陛下,正因这是大喜事,臣岂能坐视此事中途而败。”
     “……”
     李二当然知道魏征指的是什么。
     这么大的事,要是各路世家不整点事出来,那还得了。
     其实在他心里,隋炀帝并不是个昏君,隋炀帝做的很多事,自己也是打算去做的。
     但他还是看不上隋炀帝,因为这个脑瘫太菜了。
     办事不牢,你不出事谁出事?
     因此也没有再呵斥或者强留杜如晦,毕竟他是兵部尚书,团队里最特殊的一个。
     “好吧,这些事情就你去看着。”
     “是,陛下。若有半分差池,克明提头来见!”
     杜如晦说完,没有像上朝时亦步亦趋离开大殿,直接快步急匆匆走了。
     他,和李二,两个人都没说“这些事”是什么事。
     不过两人都心知肚明,正是防备世家作乱的事!
     李二看着杜如晦离去的背影,心里不吹牛逼的说,也是有点紧张。
     毕竟这个大唐才建立多久?
     前朝隋炀帝,几个诏令下去天下世家分分钟变成“xx路反王”,自己可是不得不察。
     ……
     同时。
     长安城南,有一片不起眼的坊。
     “坊”,即是唐代的居民小区,居住着各种各样的人。
     因为身份不同,坊的位置也有所不同。
     比如家资豪富者,或者有官职在身者,自然离皇宫较近。
     而较远一些的,自然多是寻常百姓。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城南这片坊。
     坊外乍一看,墙壁建筑都只寻常,只是十分高大,看不出多么豪奢繁华。
     但内部装潢,
     金碧辉煌,却是直逼皇宫内院!
     这片坊内的居住者,则是大唐如今的几大世家。
     其中不乏话事人。
     的确,在五姓七望之中,并非地位最高的在长安坐官,而是较为出色的中年一辈。
     但此刻,坊中却聚集了好几个老者。
     这些老者身边,美貌婢女环侍,其中更有不少色目人面孔,个个绝色。
     捶腿,捏肩,每个老者都是四五个美人侍奉伺候。
     那容貌身段差一些,比“绝色”二字稍稍逊了一筹,例如发色不够纯亮,身段不够妖娆,这就比较遗憾,只能做些斟茶倒水、扫地擦桌的粗使活。
     “李家小儿,李家小儿……唉!”
     一声长叹。
     其中一名老者呼了口浊气。
     其余几名老者也是眉头紧皱。
     “崔兄,这李家小儿怎么想出要开科举了?前朝隋炀帝殷鉴未远,他难道不怕亡国?”
     “不是这样的,李家小儿,王兄你不懂。”
     “哦?崔兄有何高见?”
     “他李二敢开科举,让这些泥腿子污染圣贤之学,所为何来?还不就是收买人心,沽名钓誉,想对我等家中几亩薄田下手!”
     “定是如此!”
     “崔兄高见!”
     “哼!”
     “这李家小儿好不晓事,他陇西李家能成今日之事,还不是我们支持各路反王,替他搞垮杨广?”
     “若是没有我们的支持,他李家能成得什么事?”
     “他难道不知道,我等祝他造反,可不就是因为杨广对科举念念不忘?他不怕我们再造反?”
     “他怕什么?泥腿子都让他收买了,他觉得自个天下无敌了呗。”
     “昏君!动摇国本!”
     一时之间,厅堂之内,
     群情汹汹,痛斥李二!
     “可是如此一来……我等如何是好?”
     “这还不容易?造反先不急,但这科举嘛……却也并非必要造反才能应对。诸位可知书籍多少钱一册?”
     崔家老者笑眯眯看向几位老友。
     “这……二十两金?”
     “不知道,十两吗?”
     “书籍乃圣人之道传承之途径,岂能十两二十两?我记得是百两黄金。”
     这群人你一言我一语,没一个说对的。
     崔家老者抚掌哈哈大笑,“诸位真是久居高位,连书价也不知了。这书籍的价格,每一本是五两到十两银左右!”
     “什么?!这么便宜?!”
     “这……圣人之学怎么才几两银子?”
     “这么便宜,也不知有多少泥腿子看了圣人之学……”
     “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啊!”
     “崔兄精通商贾之道,果然比我等厉害啊!”
     崔家家主笑话几名老友不知物价,不过,这些人对于书籍价格太过便宜的说法,他倒是没有反驳,只冷静的笑着。
     末了,才道。
     “诸位却是有所不知,这五两银,已是多数人家半年食宿之花费了。”
     “这么少?这些人怎么活下来的?”
     “他们怎么活不关我等之事。但总的来说,寻常人家省吃俭用,也有条件为子女置办书籍。如此一来,便如诸君所说,如今年景一好,我等能多收些租子,但也导致什么泥腿子都敢读书了。我等,便须从此处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