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战神吕布
江东军的战斗力,在晋军将士的面前显得是那般的脆弱,这就是绝对的实力带来的影响。
秦鹏的投靠能够给身后的家族带来更多的好处,无形之间就会提升秦家在会稽郡的影响力,以往看不上秦家的世家豪族,在这种时候也是要暗中示好的,以秦鹏的功劳,足以引起其他世家的忌惮。
趁着这样的机会,秦鹏能够为秦家获取更多的好处,这些世家为了能够在江东这次的动荡之中稳定下来,付出一些代价也不会有着丝毫的犹豫的。
秦鹏的小算盘,张合自然是不清楚的,不管江东的世家实力如何,在张合看来,他们未来的命运都是一样的,难道在晋军的统治下,还敢有着其他的作为不成,以往的事实已经证明了,对抗晋军的统治,不会为他们的家族带来丝毫的好处,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家族破灭。
“秦将军乃是会稽郡的都尉,对于其他城池的情况肯定是有着诸多的了解的,而今郡城已经为我军攻破,还请秦将军能够代为出手,劝说其他的城池投降之事,本将军不希望在会稽郡制造更多的杀戮。”张合道。
“张将军宅心仁厚,乃是会稽郡百姓之福也,末将代百姓谢过张将军,末将定会尽心竭力,劝说其他城池放弃抵抗。”秦鹏道。
实际上其他的城池目前的兵力是不多的,在晋军前来会稽郡之后,其他的城池可是在暗中有着支援的,只是他们的支援没能给程秉带来更多的帮助,反倒成为了晋军将士的功劳,而今晋军攻破江东的局面已经无人能挡,秦鹏相信这些人会做出明智的选择的。
晋军的强悍实力已经决定了,江东军想要在这种时候翻盘,成功的可能性极小,最有妥当的做法就是主动的配合晋军的将士。
主动投靠之后,尚且是有着功劳的,而对抗晋军的话,就会为晋军视作叛逆。
“如此,就多谢秦将军了。”张合道。
“将军客气。”秦鹏急忙还礼道。
在张合的面前,秦鹏可不敢有丝毫的放肆,不过张合这般的重视,让秦鹏还是颇为受用的,张合乃是晋国战神殿三十六将之一,在晋国将领之中,也是赫赫有名的存在,张合这般的客气,让秦鹏有些骄傲了。
军中不少将领见到这一幕之后,看向张合的目光有些不解,就算是秦鹏是有着功劳之辈,而今入主城池的乃是晋军,张合更是大军的主将,没有必要这般客气的对待秦鹏才是。
高顺则是深深的看了张合一眼,张合无论是在谋略上还是武艺上,都是有着过人之处的,张合这般的做法肯定是有着道理的,不过高顺需要的是城池在晋军的掌控之中,如此就算是完成了吕布的命令。
只要晋军在城内,就算是城内的世家有着再大的权势,想要影响到晋军的统治,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若是世家在这种情况下仍旧不安分的话,晋军将士会以血腥的手段,让江东的世家明白,为何面对晋军的时候要这般的恭敬。
张合肯定是有着私心的,秦鹏因为进献城池的功劳,在城内肯定能够为秦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而晋军的主将对待秦鹏的时候尚且这般的客气,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秦家的骄纵心理。
到时候,张合就能顺理成章的收拾秦家了,张合可不想看到在会稽郡内有着实力庞大的家族。
而在晋军进城之后,秦鹏的都尉之职,只是名义上的了,在他的手中不会有这更多的兵力,因为晋军不容许在城内出现不可控制的因素,而江东军的士卒有着什么样的战斗力,晋军将士还是比较清楚的,若是指望江东军的士卒的话,一切白搭,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将江东军解散。
晋军在挑选士卒的时候,是极为严格的,需要不仅是忠诚之辈,更是能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之人,想要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士卒,并非是简单的事情,但是在军中将士方面,晋军向来是舍得付出的。
诸侯将士在谈及晋军的时候,最先想到的是晋军的战斗力,而后便是晋军将士的待遇,连普通的士卒尚且有着军饷可拿,在晋军之中,似乎有着更大的希望。
纵然是孙权对于军中将士有着诸多的许诺,但是在这之前军中将士并没有从孙权的手中得到好处,这方面的原因就显得至关的重要了。
君主的话语想要起到相应的作用的话,必须要达到的就是兑现,否则仅仅是在战事紧急的时候对于军中的将士有着诸多的许诺,起到的作用不会太大的,军中将士同样的精明的,他们可不希望在最后的时刻,仍旧为君主所利用。
君主想要让军中的士卒在面对敌军的时候爆发出强悍的战斗力来,而军中的士卒则是想要从君主的身上得到更多的好处。
在晋军之中,这方面的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只要军中将士在应对敌军的时候能够有着出色的表现,就不愁得到重用,得到提拔和重用的机会,需要军中的将士自己去争取,而不是依靠君主的赏赐。
将士在战场上有着什么样的表现,就能得到相应的封赏,让军中的士卒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目前的地位,还是比较重要的举措的,反正吕布对于晋军将士极为满意,让晋军将士在对砍敌军的时候有着更大的作为,就要让军中的将士感受到拼搏之后会有的好处。
江东军的将士在晋军进城之后,被暂时关押了起来,确保这些降卒的稳定,对于稳定会稽郡还是有着不小的帮助的。
而在晋军攻破会稽郡之后,晋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派遣官员前来接管会稽郡的,在晋国官员的治理下,江东的世家想要掀起其他的风浪,将会付出的是惨重的代价。
在吕布的影响下,晋国的官员在对待世家的时候,不会有心慈手软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