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战神吕布
吕布已经称帝,诸侯不得不承认的是,称帝之后的吕布表现出了更加强大的野心,击败曹军和江东的联军之后,吕布就能顺势荡平天下。
许都的世家不得不开始慎重的思考,一旦吕布率领大军取得胜利之后,他们这些世家将会何去何从,是继续跟随曹操还跟随一个更加强大的君主,一方诸侯与统一天下,可是有着天壤之别,世家有着雄厚的底蕴,这让诸侯在对待世家的时候不得不有更多的慎重。
世家中人不想看到家族就这般的败落下去,当他们从曹操的身上看不到胜利的希望的时候,他们便会将目光投向其他的地方,当前,世家对于曹操仍旧是支持的态度,唯有曹操在战场上不断的取得胜利,才能对世家的形势更加的有利。
然而世家想要在暗中与晋国的官员有所联系,这样万一出现世家不想要看到的结果的时候,也能多一条道路。
世家经营多年,甚至于一些世家为了躲避吕布的统治,远走他乡,他们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势,想要让家族在他们的手中得到更大的发展,但是这些东西,非是世家能够决定的。
战争,对于诸侯的损耗是巨大的,但是战争,却是解决这样战事的最好方式,没有战争,就不会有更多的城池,仅仅是依靠诸侯之间的唇枪舌战,不可能带来更多的城池。
从天下刚刚开始战乱到现在,多少诸侯被淘汰,其中更是有着四世三公的袁家。
能够在一场场淘汰之中走到到现在的诸侯,皆不是简单之辈。
“丞相,而今广陵郡、九江郡、庐江郡相继陷落,江东危急,若是青州军趁机发兵攻打建业的话,必然会让江东陷入到更大的震动之中,甚至于江东军会在这场交战之中选择回兵。”荀彧担忧道。
曹操点头道:“文若之言甚是,但是当前我军处于被动之中,与敌军决战,吕布不会轻易的答应,而我军在战场上接连失败,更是让许都人心浮动。”
“主公,晋国大军之所以不决战,皆是因为宛城的战事罢了,徐州有着于禁将军率领的两万大军镇守,料想没有太多的问题,青州军已经将主要的目投向豫州和江东。”荀攸道:“若是从徐州抽调上万兵马,驰援宛城,必然能够让宛城更加的坚固,从而抵御住晋国大军的进攻,宛城若是稳固下来,则战事必然会更加的持久。”
“但是晋国大军采取的攻城方式,能够让守军在城池方面的优势化为乌有,这次是最让本相担忧的。”曹操道。
自从冀州的战事失败之后,荀攸在军中表现的更加的低调了,虽说曹操对冀州的战败做出了象征性的惩罚,但是荀攸明白,经过冀州战败,曹操对他肯定有着诸多的怨言。
军中的将领敬佩的是有本领的谋士,荀攸明显能偶感觉到军中将领看向他的目光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不过军中的将领是什么样的脾性荀攸还是清楚的,没有必要在这种事情上与军中的将领置气。
战场,是证明一名将领实力的地方,同样也是一名谋士发挥自身才华的地方,他们的共同点便是,通过战争能够让自身的价值得到极大的发挥。
“抽调万人兵马前往宛城?”曹操面露沉思之色。
当前曹军和江东军联合之后,即便是对战晋国大军,在人数上仍旧是处于优势的,青州军在战场上的接连胜利,对曹军形成了不小的威慑,但是青州军想要在豫州的战场上有更大的作为,还需要一番努力。
而宛城必须要守住,宛城丢失,则许都危急。
“好,就以文若之言。”曹操道。
从曹操的话语中,荀攸感受到的是信任,兵败之后,仍旧能够为曹操这般的信任,让荀攸极为受用。
“当前的形势,对于我军而言极为不利,但是本相有信心与尔等一起攻破敌军,令敌军在这次的交战中惨败,唯有如此,大汉才能重新得到振兴,否则的话,后果之严重,想必诸位也是明白的。”曹操道。
帐内的谋士点头称是,他们感受到的是紧迫感,当前摆在曹军面前最为主要的便是与晋国的大军决战。
晋国大军同样有着八万之众,在决战的时候,以十万人对战八万人,看似在人数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实则不然,从冀州战场上就能看出晋国大军的战斗力,张辽率领大军以微弱的兵力,在正面的决战中战胜了江东军,否则的话,冀州当前不会陷入到这等局面之中。
江东军之精锐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冀州军的胜利,正是晋国大军实力的最好证明,不管曹操和孙权愿不愿意承认,事实便是如此。
调动兵马前往宛城,只要宛城能够守住,纵然是晋国大军不准备与曹军决战,曹操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从容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只是如此一来的话,徐州的兵力减弱。
当前青州军已经将主要进攻的方向转换为了庐江一带,凭借万人的兵马防守住徐州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不仅是曹军在调动之中,晋国的大军也是如此,决战对于双方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否在决战中取得胜利,更是关乎着大军以后的道路,胜利固然可喜,但是失败之后的代价,非是任何诸侯能够承担的。
晋国大军当前表现出来的实力是何等的强盛,但是在决战的事情上,吕布仍旧是谨慎的,尽可能的去消耗曹军和江东军的实力,让两方的军队,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兵力的数量更少,这样的话,对于晋国取得胜利将会有着很大的帮助。
曹操和孙权何尝不明白吕布的用意,当初三方在战场上对峙的时候,曹操便是采取了这样的方法,利用兵力上与晋国大军处于僵持的优势,想要尽可能的拖延战争的步伐,从而取得对于己方更加有利的形势。